摘要:淄博市医保局聚焦门诊慢特病管理难题,以“三医”协同发展为引擎,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通过实施“三个转变”改革举措,构建起从资格认定到诊疗服务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实现医保基金使用效能与群众健康获得感 “双提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门诊慢特病总费用和医保报销
淄博市医保局聚焦门诊慢特病管理难题,以“三医”协同发展为引擎,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通过实施“三个转变”改革举措,构建起从资格认定到诊疗服务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实现医保基金使用效能与群众健康获得感 “双提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门诊慢特病总费用和医保报销费用同比下降约6%,人均费用和次均费用降幅达10%。
一、准入管理 “破旧立新”
构建动态精准的资格管理体系
在制度衔接层面,淄博市严格落实全省统一门诊慢特病基本病种目录,在确保原认定患者待遇延续的基础上,通过门诊统筹和少见病报销政策分类保障新患者需求,实现政策平稳过渡与精准覆盖的有机统一。
在服务效能提升方面,创新实施资格认定“全下沉、零跑腿”改革:将认定权限全面下放至定点医疗机构,同步开通微信小程序、邮寄办理等线上渠道,并在部分医院试点“出院即时申请”服务,构建起 “线上+线下”“院内+院外” 的立体服务网络,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资格认定。
在动态管理机制建设上,建立专家抽检复审与待遇退出机制,除恶性肿瘤等特殊病种外,对连续3年医疗费用未达起付标准的患者实施待遇终止,2025年累计终止30477人(含死亡),有效破解“只进不出”的管理顽疾,推动医保资源向真正有需求的人群精准流动。
二、数智监管 “关口前移”
打造全流程闭环的智慧监管模式
药品用量“智能管控”。上线门诊慢特病药品控费系统,对单价较高和多发常见疾病的60余种药品设置常规用量并嵌入医保结算,将药品使用量管控直接与个人医保结算挂钩,引导参保人“谨遵医嘱、合理用药”。外配处方“云端追踪”。上线双通道药店外配处方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待遇申请到处方开具全流程线上管理,全链条线上追溯,2025年一季度双通道药店医保支出较去年同期下降9.5%。
费用趋势“定期体检”。定期编制门诊慢特病费用分析报告,借助数据图表分析费用变化趋势,定期召开数据发布会,督促定点单位落实责任。开展区县巡回培训,提高基层医药机构控费意识。
三、医改协同 “精准提质”
开创区域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新范式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淄博市中心医院率先设立全市首家慢病健康管理中心,集成挂号、就诊、报销、取药、疾病管理 “五位一体” 服务功能,实现慢病患者从诊断到康复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让患者 “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在医疗质量提升领域,组建跨机构慢病临床专家团队,制定标准化临床路径和用药指南,并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实现诊疗方案共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构建起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 的同质化管理模式。
在用药管理层面,建立 “病种—药品” 对应机制,明确二级及以上医院需优先使用国产药、集采药,规范长期处方应用。改革成效显著,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慢特病费用首月环比降幅均超20%,标志着医疗机构正从 “规模扩张”向“价值医疗” 转型。
淄博市以 “精细管理筑基、数据赋能增效、多方协同聚势” 的改革路径,推动门诊慢特病管理从 “被动保障”向“主动治理”深度转变,既守牢了医保基金安全底线,又提升了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可及性与公平性。这一创新实践充分彰显了“三医”协同改革的制度优势,为全国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 的鲜活样本。
来源:山东省医疗保障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