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从家乡安徽寿县到凤阳县参军成为了二野军大三分校的一名学员。1949 年8月底该分校随二野第3兵团10军集结到达蚌埠,为了迷惑蒋介石国民党军队,造成刘邓要从北方入四川的假象,刘邓带第3兵团部队经安徽蚌埠、徐州、到达河南郑州,尔后部队悄然南下,在湖北武汉短暂休息
【1949 年8月底该分校随二野第3兵团10军集结到达蚌埠】
我从家乡安徽寿县到凤阳县参军成为了二野军大三分校的一名学员。1949 年8月底该分校随二野第3兵团10军集结到达蚌埠,为了迷惑蒋介石国民党军队,造成刘邓要从北方入四川的假象,刘邓带第3兵团部队经安徽蚌埠、徐州、到达河南郑州,尔后部队悄然南下,在湖北武汉短暂休息后,又分别从湖北的不同地点秘密向湖南集结。拉开了几十万解放大军7千里挺进大西南的序幕。
《第一次吃香蕉》
我记得1949年8月底从安徽蚌埠坐上了火车,是拉煤的闷罐车,车里面铺着稻草,100多人挨个挤在闷罐车里,没想到,在前往郑州的途中,一路竟是艳阳高照,气温很高,闷罐车里闷热的不行,只能隔着门缝送来一丝风。一路上火车不停走也不知到了哪,只记得漂亮干净的军装经过这一趟煤货车的颠簸,战士们从上到下都黑了,脸也像花猫似的。火车到了武汉,部队都下车休整,大家才有机会来个大清洗。
【在返回时才发现迷路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完全不认路呀,这下子我急了】
我还记得自己在武汉的一个笑话。那是我第一次进大城市,可能是出于对大城市的好奇吧,清洗干净后,我自己就傻乎乎的独自外出了,一路上,高楼大厦,眼睛都不够用,肚子也饿的咕咕叫。正巧碰到一个水果店,看到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其中有一种黄灿灿的,弯弯的东西从来没见过,店主告知我这东西叫“香蕉”特别好吃,我实在忍不住买了几个。
在返回时才发现迷路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完全不认路呀,这下子我急了,好在街上有不少解放军,一路询问着好不容易找到了队伍,心有余悸后,肚子也更饿了,倒是买的香蕉是一个安慰,忙拿出来给大家吃,大家都不肯吃,我就拽下来一根,问大家这东西怎么吃?其中一个人回答说就这样吃,我就直接连皮带瓤一起塞进了嘴里嚼了起来,顿时咧开了嘴,又涩又苦又甜,我自言自语的嘟囔着说:“都说好吃,怎么这么难吃啊!”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这就是我第一次吃香蕉的经历。
部队悄然南下,到达湖北武汉,经短暂休整之后,有的部队在湖北孝感,有的部队到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下车,部队开始了长途行军。部队冒着秋雨,踏着泥泞的道路,早起晚睡,爬山越岭开始了漫漫征途。。大家一路高唱着向大西南的进行曲。
《走,向着大西南走》
走,向着大西南走,
西南的同胞不能再等待,
他们是处在水火中,
他们现在是渴望着解放,
好象是大旱望甘露。
走,向着大西南走,
走,向着大西南走,
把这胜利的红旗插遍西南的每一个角落。
在途中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顿时整个队伍欢呼沸腾起来,大家高兴极了,欢歌笑语庆祝新中国诞生,《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革命歌曲一曲接着一曲唱个没够,大家都沉浸在从未有的欢乐之中。
【10月上旬我们隐蔽行军抵达了湖南西北部的常德地区,10月25日举行第一期学员结业典礼】
10月上旬我们隐蔽行军抵达了湖南西北部的常德地区,10月25日举行第一期学员结业典礼,庆功评模,除重新编组之外,主要的任务是集中精力学习政策。休整培训后,各兵团按预定战役部署发起了快速进攻,我们也向湘西方向开拔了,最终目的地是重庆。
我们随二野大军的野战部队分批离开常德,向湘西挺进,另一部分向川黔挺进。我们一路经过湖南省西北部, 大概是凤凰城那个方向,现在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泸溪、后到四川东部的秀山县、酉阳县(两县现均属于重庆市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一带属于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脉,基本是山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人烟稀少,生活艰苦,没吃少穿的,我们到达时已经是初冬,村里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还光着屁股。现在电视上经常播放湘西一带风景如画的美丽画面,以及土匪猖獗的电视剧,但那时急速行军的我们却视而不见,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只是难爬的崇山峻岭,以及穷困不堪的少数民族。
行军开始的时候,每人装备:一床被子(两斤重),一床很薄很短的褥子,个子高的脚都露在外头,一套军装,一双球鞋、,一条毛巾、一个布挎包、,一个碗,一个水壶,一把老式油布雨伞或一块两尺见方的雨布,雨天挡雨,平时用来打背包。有时,几天经过没有村落的地方,或极贫困的地方,部队要求每个人除背包外,还要加上装满米的粮袋和盐包。
【我们军校随野战部队行军,一般离前方作战野战部队只有2-3天的路程】
女生队的不配备武器,而男生队身体好,个子高的要配备枪弹。而野战军的普通战士们比我们要辛苦的多,不仅一路要打仗追击敌人,每人还要负担50-60多斤的装备爬山越岭。包括一支步枪7.5斤、刺刀1.5斤、4个手榴弹6斤、6个枪榴弹2.5斤、4个地瓜弹2斤、180发子弹3.5斤(有的成倍)、圆锹或十字镐2.5斤、钢盔2.5斤、米袋7.5斤、水壶2斤,小背包5斤、另有一块遮雨的油布,“这些装备是必须带的。当时我军的进攻采取迂回、渗透、穿插、包围和穷追猛打之战术。上级要求我军必须发挥连续行军和连续作战能力,要不为中途残敌所抑留,不为翼侧袭扰所牵制,不因山高路险而迟缓,不因部队疲劳伤亡而犹豫。
我们军校随野战部队行军,一般离前方作战野战部队只有2-3天的路程。每天大概4点起身,快速的吃上一碗饭,起床晚,或动作慢的人连饭也来不及吃,我们经常把一碗饭用一块布或手帕包起来,系在腰间的皮带上,天不亮就上路行军了。一般每天行军十几个小时,一天就吃两顿饭,到了晚上8-9点到达宿营地后,才能吃上晚饭。偶尔中午也能休息一会,如有时间,炊事员就让带饭的学员,把饭倒到大锅里,加热后分给大家垫一垫肚子,无时间热饭,大家就将冷饭团分着吃。
当时二野刘邓领导虑及部队连日冒雨行军,艰苦跋涉于大山险峰之间,十分辛苦,生病战斗减员的也不少,特意嘱告各军:“望注意鼓励士气。要使用现洋,保障战士的给养和健康,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每人每天的4钱油盐和1斤蔬菜绝不可少。至要至要。当然,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实现这些要求有一定困难。但我希望机关的同志们,千方百计去落实这些要求!” 虽然领导如此重视,但一路上,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事经常发生,所以,在行军途中,如能休息上一天,安心的饱饱吃上一顿饭就像过节一样高兴。
我至今还记得一件与吃饭有关的事。记得有一次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行军才结束,大家又累又饿,更困的不行,眼皮直打架,可以不洗脸,但一天都没吃东西,肚子饿的咕咕叫也睡不着觉啊!炊事班开始架锅做饭了,我们班该轮到我去打饭,从我们的宿营地到炊事班要经过一段稻田小道,我端着一个盆乘着月色,沿着田间小道就去了。班里战友们饿着肚子,左等右等也没见我把饭打回来,大家就一起去找我,一路喊,一路找,结果,大家惊奇的发现,
在那条小道旁的稻田里,站着一个人,一动不动。大家连忙跑过来,只见我双脚站在稻田的水里,双手端着一盆饭,双眼闭着,好像睡着了一样。大家连忙又叫又摇的把我给叫醒了,问我你怎么站在这?而我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就站在稻田里,端着饭盆睡着了。也许是太累太困了,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但今天该我打饭的责任没有忘,最终支撑我没有倒下,放下手里的饭。正如大家评论那样,进军大西南,解放军最苦的就是超强度的行军,解放大西南,胜利的一半是拴在脚板上的。
在行军路上,大家都会唱这么一个《行军小唱》
我们翻过高山,
我们渡过大河,
我们走进村庄,
我们穿过城市,
得啷格啷,
炮手呀,扶着炮,
骡手呀,牵着骡,
驮粮的毛驴,
竖起它的长耳朵。
炮口在笑,
战马在叫,
同志们的心哪,
同志们的心在跳!
这首小调小曲包含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革命理想,以及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艰辛,还有欢乐,鼓舞伴随着广大解放军战士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进军。解放大军的步伐犹如天兵神将,经常突然的,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敌军面前,使他们从气势上和心理上败下阵来,一路上,凡我解放军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投降起义,一个一个的县城解放了,留下的是庆祝解放的锣鼓声,而我们又神不知鬼不觉的走在了行军的路上。
来源:红四方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