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进入银川市西夏区机床厂社区的“健康小屋”,墙上电子大屏实时呈现60岁以上常住老人的基础信息与健康数据。服务台后,社区工作人员紧盯智慧化平台终端,对系统发出的异常提醒及时响应。“老人们随身佩戴的呼救胸牌、电子手环与信标保持着信号交互,一旦发生意外跌倒
5月22日,进入银川市西夏区机床厂社区的“健康小屋”,墙上电子大屏实时呈现60岁以上常住老人的基础信息与健康数据。服务台后,社区工作人员紧盯智慧化平台终端,对系统发出的异常提醒及时响应。“老人们随身佩戴的呼救胸牌、电子手环与信标保持着信号交互,一旦发生意外跌倒或身体不适,系统便能依据定位迅速启动应急流程,将老人位置、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步至健康小屋。”机床厂社区党委书记孟亚玲介绍,通过“健康小屋”公共区域26个信标和24部应急分机,可做到同步了解老人情况。
智慧平台。
2024年,西夏区启动机床厂社区智慧化老年宜居城区试点项目,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录入社区1107名长期居住60岁以上老年人的信息,实现辖区老人信息录入全覆盖。同时,为196名空巢、孤寡、残疾老人实施适老化改造,实现“科技守护,分秒必争”的智慧化养老场景。
入户走访。
推开艺术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大门,632.64平方米的空间内满是欢声笑语。老人们围坐玩牌、拉家常,其乐融融。这里不仅设有多功能活动室、中医理疗室,还借助“互联网+”开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提供送餐、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现在吃饭、调理身体、找乐子都在家门口,太方便了。”77岁的盖广荣对居家养老称赞道。
居民在多功能活动室打球。
近年来,西夏区多管齐下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积极争取资金、科学规划使用,联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提升养老机构专业能力。重点聚焦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服务场所等多元模式,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享受涵盖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截至目前,依托社区建成6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形成遍布辖区的养老服务网络。
西夏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完善政策、升级设施、创新模式,全力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服务新格局,让银发生活更有温度与质感。(宁夏日报记者 张璞/文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