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又来?新毒株还是“老熟人”?怎么加强防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8:00 2

摘要:近日,#陈奕迅确诊新冠##新冠感染又抬头#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数据显示,3月31日-5月4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近日,#陈奕迅确诊新冠##新冠感染又抬头#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数据显示,3月31日-5月4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检出率,已经超过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成为第一位。

为何新冠再抬头?这次的毒株是“新面孔”还是“老熟人”?加强版防护如何做?

为何新冠再抬头?

近期,全国多地新冠感染率出现小幅回升,这并非新一轮疫情暴发,而是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流行阶段的周期性波动。

自2023年以来,新冠呈现了每隔半年到一年就会出现流行小高峰的周期性波动特点,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这样的周期性波动。专家介绍:“就北京而言,今年3月流感季结束后,新冠检出率开始增加,4月底和5月上旬达到高峰,5月中旬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周期性波动呢?

群体免疫力下降

人体感染新冠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通常在6-12个月内逐渐减弱。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上一轮全国感染高峰出现在2024年7、8月,距今已超9个月,甚至很多人上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是一年前,体内针对新冠的抗体已经明显下降,也就是说群体免疫屏障进入脆弱期,抗体水平相对较低。

病毒持续变异

第二个原因则是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当前流行毒株为XDV变异株及其子分支NB.1.8.1,虽然目前仍然是奥密克戎框架下的变异株,这类毒株保留了奥密克戎高传染性的同时,免疫逃逸能力也有所增强。

季节变化和人口流动

据交通运输部5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4.65亿人次,如此的人口流动,在无形中加速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另外,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也会再度迎来人口流动高峰。

外加天气变热之后,口罩佩戴率减少,这些因素综合促进了近期流行小高峰。

“老熟人”还是“新面孔”?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本次流行的毒株是XDV变异株及其子分支NB.1.8.1,虽然名字很新鲜,但它不是新毒株,而是“老熟人”的升级版。

奥密克戎的升级版

这次引起感染的主要是 XDV 变异株及其子分支 NB.1.8.1,它们仍然属于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Omicron)家族,是此前广泛传播的 JN.1 和 XDE 的“重组后代”。

早在去年5月,中疾控在全国新冠感染疫情情况通报中首次提到了XDV变异株,将已监测到的新冠病毒JN.1变异株分出XDV等47种亚分支,并将XDV单独命名和统计。去年7月左右,XDV变异株就已成为当时的优势毒株。

潜伏期缩短但传染期延长

XDV变异株平均潜伏期从5.2天缩短至3.8天,但病毒载量峰值出现在症状出现后第4天,较此前延长1天。这意味着感染者在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具有传染性,增加了家庭聚集性传播风险。

如何加强防护?

做好基础防护

外出时务必正确佩戴好口罩。特别是出入人群密集场所时,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

勤洗手是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此外,还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重点监测高风险人群

整体来说,这两三年新冠造成重症比例都很低,大部分人一周内可以自愈,但需要重点监测高风险人群,比如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基础病人等,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加强自我检测

目前,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尚未更新,若出现发热、咽痛、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应尽快使用抗原检测试剂自测,或者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一旦确诊为新冠阳性,应积极就医。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