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下的华熙生物:把失败归咎于券商,就能掩盖自身的溃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0:45 2

摘要:文章中,华熙生物毫不留情地“点名”多家券商,指责其通过研报唱衰透明质酸产业,力捧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让玻尿酸和胶原蛋白赛道的暗战彻底摆上台面。然而,华熙生物此番“叫板”,却被外界质疑是在为自身业绩下滑与市值缩水找“替罪羊”。

首发|明见局

作者|张典

近日,华熙生物一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医美行业激起千层浪。

文章中,华熙生物毫不留情地“点名”多家券商,指责其通过研报唱衰透明质酸产业,力捧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让玻尿酸和胶原蛋白赛道的暗战彻底摆上台面。然而,华熙生物此番“叫板”,却被外界质疑是在为自身业绩下滑与市值缩水找“替罪羊”。

业绩下滑,去年首次被巨子生物超越

查看财报数据可以看到,近年来,华熙生物的业绩表现算不上好。

2022年,其营收还能达到63.59亿元的高峰,可随后的2023年营收便减少4.45%降至60.75亿元 ,2024年的营收更是加剧下滑,营收规模同比2023年再度减少11.61%降至53.71亿元,跌破60亿元关口。

仔细来看,其净利润指标也不容乐观,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38.97%、70.59%,降至5.93亿元、1.74亿元。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颓势仍未扭转,营收相较上年同期减少超两成,归母净利润降幅高达58.13%。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巨子生物,去年营收同比增长57.17%至55.39亿元,首次超过华熙生物,归母净利更是华熙生物的12倍还多。

在资本市场上,华熙生物的光彩也不复往昔的璀璨夺目。其股价曾经冲破300元大关的历史高点,可截至5月21日收盘,股价仅报52.61元/股,市值也缩水至253.41亿元,不仅远低于爱美客的530.87亿元,更不及巨子生物的875.46亿港元,以及锦波生物的511.16亿元。

同时,华熙生物实控人赵燕家族的财富也大幅缩水,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财富从2021年的650亿元跌至225亿元,排名从第240名滑落至第1198名。

“炮轰”券商引争议

华熙生物将业绩下滑原因归结于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战略调整、管理变革成本、研发投入增加以及资产减值等多方面。

但市场似乎对此并不完全买账。有业内人士指出,华熙生物自身在业务布局与品牌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其收入占比较高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过度依赖促销手段,品牌核心价值塑造不足,偏离了透明质酸及糖生物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一核心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而此次华熙生物“炮轰”券商研报,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质疑是转移视线的手段。华熙生物罗列的华泰证券、安信证券等多家券商研报中关于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对比的内容,虽存在一定的引导性,但并非完全无中生有。

从市场反馈来看,重组胶原蛋白在抗衰、修复等功效上确实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华熙生物此举,是不是在试图挽回逐渐失去的市场与资本青睐呢?自身存在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反贪风暴”成效待验证

为了扭转局面,华熙生物在今年3月发起“反贪风暴”,董事长赵燕还亲自挂帅,下沉到业务一线,接管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以及两大核心品牌,试图通过精简管理层级、重塑组织架构来唤醒团队创业精神。

但这些措施能否真正奏效还有待时间检验。毕竟,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关键还是要靠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业务布局、加强品牌建设等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寄希望于指责外部因素。华熙生物未来究竟能否成功突围,重回行业巅峰,市场正拭目以待。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