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馆“变身”穿越现场,科技给古迹古韵“打光”,非遗美食“撞上”国潮电竞……5月22日,有着“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之称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开幕。在国博、敦煌、三星堆等顶流IP展区,打卡的观众络绎不绝。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展馆“变身”穿越现场,科技给古迹古韵“打光”,非遗美食“撞上”国潮电竞……5月22日,有着“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之称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开幕。在国博、敦煌、三星堆等顶流IP展区,打卡的观众络绎不绝。
本届文博会共设八大展馆,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图为一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演奏古筝。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摄
技术赋能文化“超维表达”
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蕾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AI)展区,邀请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参展,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AI科技演出、AI共创互动等环节,呈现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与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消费。
腾讯展区以“打造好用的AI,让中国故事被世界看到”为主题,展示了基于混元大模型技术的AI创作工具,包括元宝、IMA、混元生图AI等。
“文化创意工作者可以利用这几款AI工具,从‘0到1’打造一篇关于《中国文化出海》的内容策划,同时还能够与混元互动,设计出独一无二的AI大师画和3D伴手礼。”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介绍。
我的宇宙(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构建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公司,也是元宇宙场景应用的创新者。记者在该公司展位看到,观众只需轻触虚空,随着指尖划开一道闪耀的裂痕,瞬间就“闪现”深圳车水马龙的街头。公司创始人岑志科说:“我们期待与参展商和技术伙伴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元宇宙在文化IP开发、智慧景区建设、数字消费等领域的应用。”
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洛阳洛邑古城,联合开发出沉浸式体验空间《永远的盛唐》,运用XR(扩展现实)技术,精准复刻盛唐街市、龙门石窟等,观众可与“杨贵妃”“李白”等角色实时交互。
“通过二次修复技术,我们既还原了因时间侵蚀而模糊的细节,又运用三维数字手段对流失海外的佛首进行虚拟还原。”该公司制片项目管理人肖代惠梓说。
业态重构催生消费“新物种”
走进文博会全球家庭臻彩视听空间,记者试用不同终端,体验Audio&HDR Vivid国产超高清技术标准的流媒体内容。在三面屏环绕下观看《庆余年2》《繁花》等热播影视剧时,仿佛置身剧中。
“我们正积极推动Audio&HDR Vivid等技术落地两大高品质视听品牌——臻彩视界、臻悦全景声。”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余睿超说,“我们深度参与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生态建设过程,希望为用户带来更加细腻真实、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左手按住节奏垫,右手拨动任一拨片,即使没有乐器演奏基础,也能即兴弹奏音乐,产生“一人乐队”的效果……未知星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设计的LiberLive C1无弦吉他吸引了不少观众上手体验。
“研发这件产品的初衷是希望让大家玩音乐更简单、更融入生活,也希望借助科技与创意,将音乐个人编创推向市场,带来全新的唱作体验。”该公司展位负责人李嘉欣介绍。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助理陈能军认为,文博会的举办不仅体现在展会价值上,更在于产业生态的优化、文化创新的引领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文化新业态,这些创新成果在文博会上集中展示,起到了文化产业风向标的作用。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