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罕见凝血障碍合并肺结核患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1:22 2

摘要:25岁的小张(化名)自幼饱受凝血因子XIII缺乏症的折磨,多次因颅内、腹腔血肿经历生死考验。3月27日,他因右侧上肢突发巨大血肿(直径达18cm)辗转多家医院医院拟行手术,术前查体发现肺结核,因合并活动性肺结核陷入治疗僵局。

25岁的小张(化名)自幼饱受凝血因子XIII缺乏症的折磨,多次因颅内、腹腔血肿经历生死考验。3月27日,他因右侧上肢突发巨大血肿(直径达18cm)辗转多家医院医院拟行手术,术前查体发现肺结核,因合并活动性肺结核陷入治疗僵局。

患者及家属经多方了解滨州市中心医院“结核病规范诊疗专科”为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特意来院寻求救治。患者入院后,结核科一病区立即联合骨关节外科、超声医学科进行多学科协作,创新采用“彩超引导下微创引流+分次冲洗”技术,在控制结核病情的同时成功清除血肿,以“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的个性化方案,为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点亮希望。

病例回顾:罕见疾病叠加困境,治疗矛盾重重

小张自幼确诊凝血因子XIII缺乏症,因凝血功能障碍反复出现严重血肿,家庭为治疗耗尽积蓄。此次右侧上肢突发巨大血肿,伴随左侧肢体活动受限,省级医院建议手术切除,但术前查出活动性肺结核。结核病活动期手术极易引发感染扩散,传统开放性手术的高创伤、高费用更让患者家庭望而却步。

治疗难点:

1. 双重疾病威胁:血肿持续扩大可能压迫神经导致肢体残疾,但结核活动期手术易引发播散感染;

2. 凝血功能异常:传统手术创面大,术后出血风险极高;

3. 家庭经济拮据:患者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用。

破局之道:多学科会诊+精准微创技术

面对复杂病情,滨州市中心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

结核科:结合患者凝血因子XIII缺乏,制定个性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患者血肿引流液生化检查为渗出液,ADA检查符合合并结核性渗出液,快速抑制结核菌活动;

骨关节外科:结合患者设计“彩超引导下分次引流+生理盐水冲洗”方案,替代创伤性手术;

超声医学科:精准定位血肿范围,动态监测引流过程,避开血管及神经。

治疗亮点:

1. 微创精准引流:

- 在彩超实时引导下,局部麻醉后置入引流管(创口仅3mm),分次引流陈旧积血;

- 采用温生理盐水低压缓慢冲洗血肿腔,逐步溶解并清除黏附血块,全程避免暴力操作;

- 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必要时给予凝血因子XIII,结合局部止血药物,有效预防术中术后出血(幸运的是治疗过程仅少量出血约5ml)。

2. 结核全程管控:

- 抗结核治疗与血肿处理同步推进,需要经常监测肝功能及血凝试验,是否有肝功损害或出血倾向;

- 隔离病房管理,严格预防交叉感染;

3.费用优化:

- 微创手术耗材成本较传统手术大大降低。

4. 疗效与人文关怀:小创口解决大难题

治疗效果:

术后5天血肿体积缩小90%,左侧肢体活动能力逐步恢复;

结核治疗1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等并发症。

专家深度解读

结核科主任:

“结核活动期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传统手术易导致感染扩散。本例通过微创技术规避了大创伤,同时强化抗结核治疗,实现了‘控结核’与‘治血肿’的双重目标,为类似患者提供了范本。” 抗结核治疗药物利福平会影响凝血机制,加速凝血因子代谢,诱发免疫学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并易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红细胞的异常。可能会加重患者原发病的复发。既往患者多次因凝血因子缺乏稍微碰撞就出现受损部位出血,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相关血液指标动态检测。在冲洗引领管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严格遵循消毒规范,避免出血或感染。

骨关节外科及彩超室医生:

“分次冲洗需极精细的操作——压力过大会引发出血,压力不足则无法清除血块。我们通过彩超动态调整冲洗节奏,最终在‘安全’与‘彻底’间找到平衡点。微创技术不仅减少创伤,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术后感染和出血风险。未来将推广此类技术,惠及更多基层患者。”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