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惊喜!618战备电台红色旧址启新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1:45 2

摘要:“将红色电影中的经典片段串联成我党成长壮大的伟大足迹,让我们在光影中重温党的初心、学习新时期优秀党员的奋斗故事,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让我终生难忘。”5月21日,在618战备电台红色教育基地,来自张店的周先生在观看完“光影铸魂党史课”后握紧拳头,语气坚定,这场实物

“将红色电影中的经典片段串联成我党成长壮大的伟大足迹,让我们在光影中重温党的初心、学习新时期优秀党员的奋斗故事,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让我终生难忘。”5月21日,在618战备电台红色教育基地,来自张店的周先生在观看完“光影铸魂党史课”后握紧拳头,语气坚定,这场实物与光影相结合的党课,坚定了自己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努力工作的决心。

五月的沂源,漫山苍翠如波涛翻涌,鲁村深山中的618 战备电台红色教育基地在葱茏绿意中静默伫立。618战备电台,原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台主体设在山中470米坑道内,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旧址。

如今的618战备电台虽已不再承担战备任务,但它的历史价值却日益凸显出来。这座曾隐秘于华东腹地的“红色堡垒”,正以崭新的姿态,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殿堂。

“战备电台幽深的山中隧道、老式的广播设备、浓郁的军事色彩、神秘的坑道生活,一经展出便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和军事爱好者。”基地负责人王瑞介绍,作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省级研学基地,近年来,一批批各界团体、研学团队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来到这片红色圣地,开启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之旅。

踏入基地,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向阳山坡上,拦阻桩与瞭望哨交错林立,一门昂首向天的高射炮直指苍穹,仿佛仍在守护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不远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巨幅标语,无声诉说着半个世纪前的峥嵘岁月。

“坑道口带有密码装置的钢筋混凝土拱形大门厚30厘米,重达3吨,整个基地按照‘三防’标准建造,可承受一万磅核爆冲击……”当记者跟随身着戎装的讲解员宋以霞进入隧道,映入眼帘的是水泥墙壁上一幅幅富有年代感的标语图画,脑海中的思绪也随习习凉风回到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

当年,为保证战时党和人民的声音不中断,坑道里战时指挥所、电视演播厅、厨卫浴宿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可自动关闭的进风闸、抗冲击消波室、空气消毒喷淋室和当时最先进的内外循环通风系统,点点滴滴无不流露着这座神秘电台的战略地位。

沿着整洁的通道缓缓前行,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记者的目光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上停留,老式的发报机、磨损的记录本、泛黄的照片,完整保留的70余个房间和上千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在演播设备展室,游客刘女士凝视着电影《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同款步话机,眼眶泛起泪光:“这些锈迹斑斑的设备,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诉说当年的艰难。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铺就道路,这份信仰的力量,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她的感慨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寂静的坑道里,唯有历史的回响在心头激荡。

而最令人心潮澎湃的,当属“光影铸魂党史课”。随着大屏幕亮起,嘉兴南湖的红船划破历史迷雾,南昌城头的枪响震撼人心,焦裕禄在兰考治沙的身影令人动容,扶贫干部倒在一线的瞬间催人泪下…… 一部部经典影片剪辑而成的党史视频,将百年奋斗历程浓缩为光影诗篇。

“我们希望通过光影互动和沉浸式体验,突破传统说教的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王瑞介绍,依托618战备电台旧址,基地还针对青少年学生开发了“电影思政课”、国防体验区等特色项目。曾经冰冷的军事坑道,配套可容纳近100人的会议室、200余人的就餐区,摇身一变成为集研学会议、休闲餐饮、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在一排精致的民宿院落前,王瑞停下了脚步。“这些民宿由旧营房改造而成,保留着花岗岩墙壁的原始质感,冬暖夏凉的特性搭配地暖设施,让游客既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感受生态沂源的四季之美。”王瑞介绍,与两套公寓楼一起,基地已建成25个标准间和3个独立的石头小院民宿区,每晚380元起的亲民价格更是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

夕阳西下,余晖为红色教育基地披上一层金色纱衣。曾经隐秘的战备电台,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它正以全新的使命续写新的传奇。当一批批参观者带着感动与力量离开,那些镌刻在坑道墙壁上的信仰,那些闪耀在银幕光影中的初心,正化作新时代奋斗者前行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来源:淄博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