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外线中的 UVA 能够深入皮肤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从而引发皮肤松弛、皱纹增多、色斑沉积等光老化现象。引起皮肤晒红、晒伤甚至晒脱皮。长期的紫外线暴露,还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比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
夏日悄然而至
这些天虽没有了前几日的酷热难耐
不过阳光依旧明媚
紫外线强度也不容小觑
此时,做好防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防晒呢?
为什么要防晒?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损伤的主要元凶之一。
紫外线中的 UVA 能够深入皮肤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从而引发皮肤松弛、皱纹增多、色斑沉积等光老化现象。引起皮肤晒红、晒伤甚至晒脱皮。长期的紫外线暴露,还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比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
此外,紫外线还会使皮肤中的水分流失加速,导致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有害物质的侵入。尤其对于敏感肌肤人群,不做好防晒可能会加重皮肤的敏感症状,如发红、瘙痒、刺痛等。
ABC 防晒法则
A. Avoid(规避)
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紫外线最强,尽量避免此时长时间待在室外。若必须外出,尽量待在树荫下、建筑物阴影里等有遮蔽的地方。即使在室内,靠近窗户处也会有紫外线透过玻璃照射进来,可在室内靠近窗户的位置工作或休息时,适当采取防晒措施,如拉上窗帘或使用防晒窗帘等。
B. Block(遮挡)
遮阳伞、帽子、服装和太阳镜等遮挡措施是物理防晒的重要手段,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为皮肤提供全方位的防护。
遮阳伞是简单有效的防晒工具。UPF50+的遮阳伞可阻挡99%以上的紫外线。
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晒装备,建议选择帽檐宽度在 7.5 厘米以上的宽檐帽,材质以透气性好的棉质或麻质为宜。
服装同样能起到防晒作用,深色系、天然棉麻纤维制成的衣物,以及经过特殊处理的防晒衣都有一定防晒效果。
长时间户外活动时,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可保护眼睛周围娇嫩的皮肤,降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风险。
C. Cream(涂抹防晒霜)
防晒霜是常见选择,但仅靠它远远不够。在选择防晒霜时,要关注其 SPF 值和 PA 值。SPF 值主要衡量防晒霜对 UVB 的防护能力,PA 值则表示防晒霜对 UVA 的防护程度。一般来说,日常通勤可选择 SPF30、PA+++ 的防晒霜,户外运动则建议选择 SPF50、PA++++ 的防晒霜。
晒后修复要上心
如果不小心晒伤了,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冷敷是晒伤后第一时间的处理方法。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者直接将晒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温度不要过低),每次冷敷 15 - 20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这有助于缓解晒伤部位的红肿、疼痛和灼热感,减轻炎症反应。
然后,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舒缓和修复作用的护肤品。例如,含有芦荟成分的晒后修复凝胶,它具有良好的保湿和清凉效果,能够为晒伤的皮肤补充水分,缓解不适。含有透明质酸的护肤品也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对于晒伤部位出现的脱皮现象,不要强行撕扯,以免损伤皮肤,导致感染。可以让其自然脱落,同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如果晒伤较为严重,出现了水泡、大面积红肿、疼痛难以忍受,甚至伴有发热、恶心、头晕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外用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或者口服消炎药来减轻炎症反应。
同样热的夏天,古人的夏天既没有满满化学成分的防晒霜,也没有“高科技”的加持,但在防晒这件事上,他们是认真的。
虽说是现在才有物理防晒的概念,但是大家对于防晒N件套的思路都大致相同,核心就是:“遮”!
古人有自己的遮阳帽
既可以遮得住光晒,又能够随身而移动,遮阳帽是最适配的夏日配饰。不过,“遮阳帽”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词,在古文典籍中就直接出现过。
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
《续通典》盘点明朝各帽时就提到过:“遮阳帽,明初士人贡举入监者许戴之。”《坚瓠集》中也介绍了“遮阳帽”:“明制。士子入胄监满日。许戴遮阳大帽。即古笠。又唐时所谓席帽也。”说的是明朝的国子监高才生入学满日之后,可以戴遮阳大帽,也就是唐朝的席帽。
三彩帷帽立俑
席帽是防晒帽的其中一种,在不少古文中也有提及,比如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的:“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缯,乃名席帽。”这里的“席帽”是用藤草编成的帽子,吸汗且透气。
明代 竹编圆顶笠帽
而且,遮阳帽还跟身份等级有关。《明史》里有记载,遮阳帽上会装饰着不同数量的天鹅羽毛,尊贵的遮阳帽是三根羽毛,次一点的是两根。就连兵部尚书王琼得到一根都很欢喜。
大太阳下也得撑华盖
遮阳帽有了,遮盖面积更大的遮阳伞自然也得跟上。
根据《史记》记载,伞的前身称为“盖”,在古代,顶级遮阳伞则是帝王才会用的华盖,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看到过的,帝王们出行时车驾上配备的巨大绸伞。
《洛神赋》中的华盖
不过挡风避雨和遮阳防晒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华盖的深层作用是为了彰显皇权,《汉书》里就记载过一个王莽的华盖:“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载以秘机四轮车”,听起来就足够奢华顶级。
华盖虽然华丽壮观,但抬轿子撑伞太过消耗人力,因此当帝王们远途出行的时候,需要更为便利的的“遮阳神器”,相对精简的华盖马车就成为他们出行的首选“搭子”。
兵马俑铜车马的车架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油纸伞则是他们防雨和遮阳的主要工具。油纸伞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起源于纸制伞,它的伞面为传统棉纸,伞骨则由楠竹制作,刷一层纯天然桐油,一来让伞面有了防水性能,二来也为其增加独特的光泽和质感。虽说没有我们现在遮阳伞所讲究的防晒涂层,但还是可以起到一些遮蔽阳光的作用。
古法防晒衣快上身
当我们夏天面临烈日炙烤、衣着露肤度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穿上防晒衣。
这种防晒与清凉兼具的夏日穿衣理念,古代也是同样如此。他们会披上类似轻纱这样的绝佳单品,隔绝烈日的直射,而且保证了通风透气,避免中暑的风险,达到防晒、清凉的双重效果。
宋代 纱衣纱裙
明代《酌中志》有这样一段记载:“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四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
可见,随着季节更迭,古人们也要进行“衣柜大换新”,换上凉爽舒适的装扮。在古代制衣中,由蚕丝纺织而成的纱和罗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面料。二者的表面有细密孔隙的面料,轻巧透气还防晒,从而更加适合炎热的天气穿着。
素纱单衣
古代人也有防晒妙招,如今防晒方式更为多样。遮阳伞、宽檐帽、防晒霜……都是我们的“防晒神器”。紫外线再强,也抵不过我们全方位的防护。做好防晒,轻松享受阳光,守护肌肤健康!
你最常用什么防晒用品?
你还有其他防晒秘方吗?
快来告诉我们吧!
部分内容源自:时尚芭莎、健康报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来源:健康的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