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高标准农田收官插秧 多方聚力诠释新质生产力实践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1:50 2

摘要:小满当日,荣县高山镇牛王庙村600亩高标准农田插秧现场,机械轰鸣与白鹭齐飞的画面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动注脚。荣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专家及种植大户代表现场解读科技赋能路径,揭开“水稻+小麦”轮作模式背后的生产力密码。

小满当日,荣县高山镇牛王庙村600亩高标准农田插秧现场,机械轰鸣与白鹭齐飞的画面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动注脚。荣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专家及种植大户代表现场解读科技赋能路径,揭开“水稻+小麦”轮作模式背后的生产力密码。

“这片田是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收官之作,更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试验田’。”荣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副主仼邓榆千蹲身查看刚插下的秧苗,指尖划过行距整齐的秧苗时提到,机械化插秧通过株距精准到厘米级的控制,相比传统人工插秧能提高30%的土地利用率。荣县农技站站长熊文波进一步补充,全县37.8万亩水稻种植已完成98%,其中80%以上地块应用了机械化耕作,“就像这片田,3台四行插秧机单日作业量相当于60个劳动力,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效率革命。”

作为项目负责人,省劳模、荣县家庭农场产业联盟负责人罗剑华站在田埂上,望着连片的绿秧介绍轮作出规划:“水稻收割后,我们将直接用机械旋耕播种小麦,通过‘水旱轮作’把复种指数从1.2提升到2.0。”他算了笔账:按往年数据,单亩水稻产量约550公斤,轮作小麦后预计增收300公斤,“相当于在同样的土地上多‘挤’出30%的产出,这比传统种植模式更‘养地’也更‘增收’。”

田边农机操作员的手提电脑上显示着土壤墒情、农机作业轨迹等数据。罗剑华表示,下一步将在该基地试点“智慧农田”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灌溉、施肥的精准调控,“从机械化到智能化,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机器换人,更是全链条的科技升级。”他指着远处正在调试的无人植保机笑言:“等小麦播种时,这些‘空中帮手’还能让农药使用量再降15%,科技种地,就是要让每寸土地都长出‘高效益’。”

此刻的田野上,白鹭掠过插秧机划出的水痕,荣县农业人正以节气为令、以科技为刃,在传统农耕与现代技术的交汇点上,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耕动力”。(徐振宇)

编辑:陈翠

编审:喻佳

来源:自贡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