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除氧器出口DO检测标准化趋势:技术选型与应用场景深度剖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2:15 2

摘要:热力系统在电力、化工等工业领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高质量的给水处理,而溶解氧(DO)作为影响设备腐蚀和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精准监测显得尤为关键。尤其在热力除氧器(旋膜除氧器)出口端,微克级别的溶解氧浓度直接关系到后续锅炉、管道系统的寿命与效率。通过先进技术

热力系统在电力、化工等工业领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高质量的给水处理,而溶解氧(DO)作为影响设备腐蚀和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精准监测显得尤为关键。尤其在热力除氧器(旋膜除氧器)出口端,微克级别的溶解氧浓度直接关系到后续锅炉、管道系统的寿命与效率。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对DO浓度的精确检测,不仅是响应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优化运行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下面就和赢润集团工作人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热力除氧器作为现代锅炉给水处理系统中的核心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热力除氧法”——即通过加热给水至接近或达到饱和温度,使水中原本溶解的气体(主要为氧气和二氧化碳)因分压差而被释放出去。该过程中,水温的提高使得蒸汽在水面上的分压力升高,而溶解氧的分压力降低,最终实现脱氧目的。

但除氧过程并非绝对彻底,尤其是在热力除氧器出口,仍可能残留极微量的氧气。而这部分“残氧”一旦超过控制标准,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加速金属氧化腐蚀,危害锅炉受热面和供热系统。正因如此,国家标准《GB/T 37554-2019 除氧器性能试验规程》明确规定,热力除氧器的出口水样必须现场采集并进行溶解氧检测,并将合格范围控制在4.28~4.43 μg/L。

在过去,传统的氧电极分析仪往往只能满足mg/L级(ppm)浓度的监测需求,面对低至ppb(μg/L)级别的检测场景时,精度和响应速度难以保障。随着工业检测技术的持续进步,微克级溶解氧测量正向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速响应方向发展,具备“准、快、稳”特点的监测设备逐渐成为行业新标配。

以赢润集团研发生产的的ERUN-SP3-A5型便携式微量DO分析仪为例,采用高性能ppb级电化学传感器技术,覆盖0-100μg/L(ppb)和0-20mg/L双量程,精度控制在±1.5%F.S以内,分辨率达0.01μg/L,T90响应时间小于60秒,能够满足各类热力除氧器出口检测需求。便携式结构设计也使得该设备在运行现场、维修巡检等多场景下均具备良好适用性。

热力除氧器出口的溶解氧控制,一方面是国家标准层面的强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我运营风险控制的需要。通过部署精确的在线溶解氧监测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对水质状态的实时掌控,避免因氧腐蚀导致的管道泄漏、设备瘫痪,甚至整个系统停产等重大隐患。

从经济角度来看,低氧腐蚀问题往往潜移默化地增加维修成本和运行风险,通过及时、精确的溶解氧检测手段,可以显著延长设备服役周期,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并间接减少药剂投加及维护频率,帮助企业实现运维成本的持续下降。

来源:赢润环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