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棍装在刺刀上!《路易十五时代简史》里的奇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3:22 2

摘要:说起法国文豪伏尔泰的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当然是其中最具份量的一本,不过,他其实还撰有一本《路易十五时代简史》(Précis du siècle de Louis XV),商务印书馆则在2017年推出了该书中译本。

说起法国文豪伏尔泰的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当然是其中最具份量的一本,不过,他其实还撰有一本《路易十五时代简史》(Précis du siècle de Louis XV),商务印书馆则在2017年推出了该书中译本。

然而,若是读者对18世纪战术略有了解,翻开该书后便会大吃一惊。

比如说,中译本45~46页便有这么一段描述莫尔维茨会战的奇文:

于是,人们目睹普鲁士步兵如何英勇善战。普鲁士国王的骑兵数量差不多不及奥地利骑兵的一半,被全部击溃。他的步兵的第一道防线侧翼已被攻占。有人认为这次战斗已经打输,毫无希望。普鲁士国王的辎重已被抢劫一光。这位王侯身处被俘险境,被他的亲随左右拖离战场。步兵的第二道防线,由于普鲁士人已经习惯的那种无法撼动、坚定不移的纪律,由于它们连续不断的射击,得以力挽狂澜,重振颓局。他们每人每分钟至少发射5发子弹,有个时候竟把铁棍装在刺刀上。普鲁士国王终于打赢了这一仗。这一事件成了一场燃遍全欧的熊熊烈火的信号。

这一段里的其他文字虽然略微费解,却总还能说通,但“他们每人每分钟至少发射5发子弹,有个时候竟把铁棍装在刺刀上”是什么操作?

查阅原文可知,这句话乃是en tirant cinq coups au moins par minutes, et chargeant leurs fusils avec leurs baguettes de fer en un moment.

前面半句“每人每分钟至少发射5发子弹”,虽然夸张,但原文就是如此,中译文自然不能改动。而且,普军步兵的确射速飞快。

但后半句就惊悚了,铁棍如何装在刺刀上?即便能够装上,届时且不说保持高射速,又如何确保射击?

这里便对照原文拆分译解一下:

chargeant leurs fusils意为普鲁士步兵给他们的燧发枪装弹,当然,法语里的fusil其实可以泛指各类枪支,但这里考虑到时代背景就是燧发枪。

avec leurs baguettes de fer则表明装填子弹时用了铁制的通条(推弹杆),结果却在商务版译文里成了“把铁棍装在刺刀上”。

baguette这个词,本意是棍,在这个语境下指的是装填时的通条,如今则多指食用的法棍。

普鲁士步兵的优势之一,便是他们用更重、更结实的铁通条(eisernem Ladestock)取代了更轻、更脆弱的木通条,从而加快了装填、射击速度。

译者把铁通条(baguette de fer)译成铁棍,这件事本身问题不大,毕竟,铁通条也算是一种用途特殊的铁棍。但由于缺乏背景知识,也不知道这铁棍能拿来干嘛,就活活脑补出了刺刀装铁棍的悲剧。

至于最后的en un moment,其实应该是立刻,这里则翻成有个时候,这就有点偏离了。

总而言之,由于翻译失误和缺乏背景知识,原本稀松平常的“迅速用铁通条装填他们的燧发枪”居然成了莫名其妙的“有个时候竟把铁棍装在刺刀上”!

来源:古斯塔夫rea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