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孩子正念“洗脑”,不到3个月,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自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3:32 2

摘要: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内耗,并不是矫情和无病呻吟,而是他们是真的没有信心去面对和解决那么多突发的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内耗,并不是矫情和无病呻吟,而是他们是真的没有信心去面对和解决那么多突发的问题。

十几岁的年纪,心思单纯又心气高,遇到一点芝麻事就想不通,会胡思乱想,也会胡乱对号入座。

我家娃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特别没精神气,每天面无表情,唉声叹气,眼神暗淡半点光都没有,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我看见他那样,就特来气,觉得我掏心掏肺对他,起早贪黑工作,每天还跟欠他八百块钱一样。

又生气又懊恼,又觉得丢脸,自家孩子怎么这个熊样子呢!

后来懂了,这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孩子陷入内耗了。

内耗原本是个物理术语,是指机器或装置消耗却对外没有做功的能量。

对应在孩子身上,就是表面上啥也没干,心理能量却被耗尽了大半。

但仔细探究,孩子心理能量被消耗殆尽,源于花了太多能量来与自己的胡思乱想和纠结拉锯,以至于根本没有额外的力量来干正事。

所以内耗的孩子就很容易拖拉、磨蹭和反复纠结,很容易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越想越累,越累越没劲。

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是孩子在内耗时,太容易过度反复自己,又过于敏感,导致别人一句无意的话就能刺伤孩子,就有了:

我不该这样,我不该那样;

我真的太笨了,太差了,我努力也没用;

我是不是哪里没做好?哪句话又说错了。

而内耗往往是在孩子内心独自完成的对白,是孩子对自己加了一系列的戏。

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被内耗占据了大半,是非常消耗能量的。

为什么孩子容易内耗呢?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孩子对自己不够自信和对自己要求过高。

而孩子的不自信与自我要求高,主要源于父母耳濡目染的教育以及长期的批评、指责和严厉。

父母拿着为孩子好,不断说教、批评、挑孩子的问题,本意是想让孩子谦虚,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却导致了孩子在青春期的内耗。

而我曾经就是大部分父母之一,我对孩子几乎没有鼓励和肯定过,最多自己开心的时候会夸孩子真聪明,真棒。

直到后来我家孩子跟我关系越来越差,孩子的情绪出现了很大问题,走路都低着头,说话声音小到听不到,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那时候,我就开始改变了策略,用积极反馈和正念养育给孩子“洗脑”:

每天变得花样夸孩子,哪怕做得很小的一件事,也毫不吝啬肯定;

将之前嫌弃孩子这不好,那不行,想要纠正孩子替代为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孩子提取他的优势所在;

鼓励孩子利用自己记忆力强这一点,背诵更多的诗词,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我家娃也算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小孩,在被我批评时,他反应会很强烈,但我在夸赞他时,他的反应也会明显:

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主动跟我亲近;

学会某个新东西,会着急跟我分享,以得到我的再次肯定;

开始主动跟人打招呼,也开始敢抬头看人了。

当孩子越来越自信时,他的胆子也变大了,声调也变高了,气场也足了,跟之前那个低着头,不敢说话,眼神闪躲的孩子有了天壤之别。

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再内耗了,而是心里有话不再憋着,全部讲出来。

对我不满意的地方,坦诚沟通,也会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

还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孩子之前出去玩从来不告诉我去哪,什么时候回来,哪怕被我狠狠揍一顿,还是我行我素。

而现在会直接告诉我跟谁在一起,几点回来,而且很准时。

我一直给孩子“洗脑”,他是一个很有信用的小孩,是一个很守时又拎得清的小孩,一个不会让妈妈担心,也是一个很有分寸和规矩的小孩。

妈妈因为他而感到骄傲和幸福,妈妈很欣赏和佩服他。

足够多的正向反馈和足够久的“洗脑”,孩子就变得自信和自律了,而且孩子的自我驱动力也很足。

可以说是正念思维之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自证预言效应的神奇反应。

来源:爱读书的百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