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花为媒,随花而动。作为“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时尚活动的重要板块之一,“丁香赏花季”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更是一次花语背后文化脉络和精神意涵的溯源之旅。
五月的风轻抚而来,“尔滨”悄然换上一袭紫色霓裳,花影斑驳中,是温柔、是惊艳,亦是梦幻。有人说,“尔滨”的浪漫始于第一朵丁香花的绽放。
以花为媒,随花而动。作为“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时尚活动的重要板块之一,“丁香赏花季”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更是一次花语背后文化脉络和精神意涵的溯源之旅。
4月末,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城市的大街小巷,2025哈尔滨丁香赏花季在一片期待与欢腾中启幕。哈尔滨音乐广场上,人潮涌动,歌声悠扬。哈尔滨市少年宫小雪花合唱团的孩子们,用纯净而动人的童声,唱响了《紫丁香》,轻轻地揭开丁香赏花季神秘且迷人的面纱。嘉宾们共同将“灌溉之水”倒入启动装置, 朵朵“丁香”在舞台上绽放,象征着“丁香精神”的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
丁香赏花季演出
从丁香情结到花海叙事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喜爱,早已超越简单的赏花之情。它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正如哈尔滨市终身优秀艺术家衣殿臣所言:“一座城市,因一种花而美丽;一座城市,因一种花而芬芳;一座城市,因一种花而享誉;一座城市,因一种花而风光!”衣殿臣生于吉林,却情定哈尔滨。1956年因求学来到哈尔滨,他便将这座城视为“第二故乡”。为纪念丁香花被确定为哈尔滨的市花,衣殿臣倾心编纂了《丁香集》,汇集了黑龙江省的诗人、书画家、摄影家所创作的有关丁香的作品,以及古代诗人以丁香为题创作的诗作,堪称这座“丁香城”的一部“文艺史”。“我爱这座城市,近70年来,我为这座城市及市花丁香写了不少诗词联赋、文章诗话,这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荣耀。”衣殿臣将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情谊融入丁香创作之中。
赏析丁香画作
又是一年丁香盛放时,哈尔滨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从“五月丁香”哈尔滨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到第八届“写意丁香”百名画家画名城大型油画写生活动,再到“哈尔滨记忆”艺术作品展,艺术家们以丁香为主题,用笔触和镜头捕捉这座城市的美丽瞬间,定格丁香花的绰约风姿。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丁香的自然之美,更融入了艺术家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城市的深情,诠释了人文之美和城市的独特魅力。
“丁香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更融入到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中。满城丁香绽芬芳,引得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赏花、拍照、品茶、写诗、作画、赏乐,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丁香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丁香花已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桥梁,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写意丁香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赵云龙十多岁就开始画丁香,2017年开始创作丁香花系列作品,持续至今。缘何钟情丁香花?“作为市花,丁香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不仅体现哈尔滨地域文化特色,也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从艺术审美角度来看,丁香花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其花朵星星点点,既符合绘画中点线面的抽象美,又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能够展现绘画的艺术高度,又契合哈尔滨人内敛而坚毅的性格。”赵云龙的丁香花系列作品,充分将丁香花的美与哈尔滨城市文化相结合,将丁香花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展现出这座城市独有的诗意与盎然生机。
丁香“丝”语
从赏丁香雅韵到品花语深意
丁香以其高洁、清雅的品质,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图腾。在“丁香文化”的熏陶下,哈尔滨人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城市的发展。随着丁香赏花季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借力丁香赏花季,哈尔滨深入挖掘“丁香文化”内涵,重构赏花体验,延展丁香魅力特色,赋能丁香产业价值。
漫步“尔滨”街头,丁香花香气无处不在,如何留住这缕芬芳?对于游客而言,选择丁香花文创产品作为伴手礼,是对城市美景的留恋,更是对这座城市文化的一次温柔回响。冰箱贴、丝巾、香水、蛋糕……近年来,一系列以丁香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尔滨”的文旅市场,更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丁香蛋糕
百载丁香,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更是城市精神的诗意注脚。丁香芬芳晕染城市角落,沉淀文化底蕴;丁香精神浸润城市肌理,赋能发展活力。赏丁香雅韵、品花语深意,读懂“尔滨”对美的向往、对文化的传承,更见其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
来源:黑龙江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