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淳工作室成立:短剧顶流的 “破圈” 与行业生态的 “重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07:39 2

摘要:柯淳(本名赵柯淳)凭借《好一个乖乖女》20 亿播放量登顶 “短剧一哥”,其工作室成立标志着短剧演员从 “个体户” 向职业化转型的里程碑。这一转变背后,是短剧行业从 “草莽时代” 向专业化经纪模式的进化 —— 此前,短剧演员多依赖 MCN 机构或平台流量,而柯淳

柯淳(本名赵柯淳)凭借《好一个乖乖女》20 亿播放量登顶 “短剧一哥”,其工作室成立标志着短剧演员从 “个体户” 向职业化转型的里程碑。这一转变背后,是短剧行业从 “草莽时代” 向专业化经纪模式的进化 —— 此前,短剧演员多依赖 MCN 机构或平台流量,而柯淳成为首个成立独立工作室的头部演员,反映出行业对 “明星 IP 化” 的重视。

工作室战略布局

内容升级:官宣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短剧《飞天症候群》,尝试 “非遗 + 爽剧” 模式,将敦煌文化符号融入短剧叙事,既延续 “强冲突 + 快节奏” 的短剧基因,又提升内容文化厚度。技术赋能:团队引入中科院 AI 工程师,探索短剧与虚拟制片、AI 生成内容(AIGC)的结合。例如,通过 AI 优化分镜设计、降低制作成本,或开发互动短剧,让观众投票影响剧情走向。长剧试水:柯淳在直播中透露已报名表演班,研读经典作品提升演技,并计划参与长剧试镜。其参演综艺《无限超越班 3》与刘涛对戏,虽被评价 “技术型流泪”,但也积累了长剧表演经验。短剧市场饱和:2025 年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680 亿元,但内容同质化严重(80% 沿用 “车祸失忆 + 霸道总裁” 套路),观众对 “电子榨菜” 的倦怠加剧。柯淳自曝日薪 2 万后合作邀约下降 70%,折射出短剧行业 “高流量低溢价” 的困境。长剧 “降维打击”:爱优腾等平台推动长剧集数压缩至 12-20 集(如优酷《嘘,国王在冬眠》从 36 集砍至 23 集),要求 “快节奏、强反转”,与短剧逻辑趋同。柯淳若能将短剧的 “情绪密度” 与长剧的 “叙事深度” 结合,或可开辟新赛道。

转型挑战

争议与风险

内容精品化:延续《飞天症候群》的 “非遗 + 爽剧” 模式,开发更多文化融合题材,如与故宫合作宫廷权谋短剧、与三星堆研究院联动科幻悬疑剧。试水 “微短剧 +”,如《跟着微短剧学经典》(改编《红楼梦》为 10 集短剧)、《微短剧里看非遗》(聚焦景德镇陶瓷技艺),响应政策号召。技术驱动创新:利用 AI 工程师团队开发互动短剧,观众可通过弹幕投票影响角色命运,提升参与感(如《末日重生》互动率达 37%)。探索虚拟制片技术,降低古装剧场景搭建成本,同时保证视觉效果。长剧 “降维打击”:从短剧 “情绪密度” 中提炼经验,参与 12-20 集短剧集创作,如悬疑剧《五个失踪的少年》、现实题材《我的阿勒泰》,以快节奏吸引年轻观众。与长剧导演合作,在正剧中饰演配角积累口碑,如《凤阙》中挑战复杂反派角色。

柯淳工作室的成立,既是个人事业的里程碑,也是短剧行业从 “流量狂欢” 转向 “内容深耕” 的缩影。他的转型之路将面临演技提升、人设突破、行业竞争等多重挑战,但其探索为短剧演员开辟了 “职业化、主流化” 的新路径。若能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长剧试水间找到平衡,柯淳或将成为短剧行业 “破圈” 的标志性人物,推动短剧从 “快餐文化” 进化为 “主流内容”。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