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开幕!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来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4:48 2

摘要: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党委副书记崔英兰表示,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马来西亚槟城、泰国清迈、意大利巴里作为主宾城市。应中方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担任本届非遗节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共同主办的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将于5月28日启幕

5月21日

文化和旅游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图源:文旅部网站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党委副书记崔英兰表示,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马来西亚槟城、泰国清迈、意大利巴里作为主宾城市。应中方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担任本届非遗节的共同主办单位。

此外,本届非遗节邀请了来自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驻华使节参与,呈现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非遗学术高地凝聚共识。非遗节框架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工作坊”;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将举办2025“丝路对话·成都”活动,邀请联合国旅游组织,以及英国、俄罗斯、埃及等相关机构和城市的代表围绕“非遗赋能旅游发展”主题开展对话研讨。以非遗领域学术对话为平台,传播我国非遗保护先进理念、生动实践和优秀成果,凝聚国际智慧和共识,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与跨国协作路径。

二是创新转化平台促进合作。本届非遗节将举办“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为非遗品牌IP创作方、持有方、传播方、授权代理商、产品生产商、贸易公司和零售商等搭建专业授权交易平台。活动将首次开设国际展区,邀请西班牙西甲联赛、古巴纺织工艺及全国近百个非遗品牌IP项目跨界合作案例现场参展,邀请百余家知名机构企业参与授权洽谈,覆盖消费电子、潮玩娱乐、动漫游戏、家居服饰、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共同助力非遗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升非遗IP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水平。

三是全民共享增进民心相通。在本届非遗节“主宾国+主宾城市”框架下,将举办有近200位境外艺术家参与的天府巡游和国际手工艺展览、非遗美食周等活动,让民众充分地沉浸式体验各国风情。同时,独具巴蜀风味的配套非遗活动也将在成都市、四川省各地社区中广泛开展。丰富的国际性活动和本土活动同时开展,将成就“主客共享”的全民节日,为推动入境旅游发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本届非遗节

会上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一起来看

近600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

将推出国际非遗美食周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介绍,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非遗领域重点品牌性节庆活动之一,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来已连续举办八届。第九届非遗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在四川成都举办。此次非遗节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示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宣传非遗品牌IP与相关领域的深入合作。

胡雁介绍,本届非遗节共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全面展示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开幕式巡游中,51支国内外队伍将开展行进式表演,广东坪山麒麟舞社区队伍和四川槐树街社区队伍将展现“非遗在社区”的生机活力,川剧、四川清音学生队伍将展示“非遗进校园”的青春力量。“人间好时节”主题展览中,观众看“自贡灯会”、放潍坊风筝、听龙舟说唱……在不同岁时节令的习俗中感受非遗背后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底蕴。

据介绍,本届非遗节推出国际非遗美食周,8个世界美食之都带来特色美食项目,与全国各地70余项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成美食集市,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成都品尝来自天南海北的非遗美食。设置家庭厨艺秀、非遗节里过端午等贴近生活的互动项目,提升公众参与度。传播中医药文化,吸引群众参与传统医药体验,在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和成都市社区、街区、景区等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围绕端午习俗,开展龙舟竞渡、群众文化汇演、传统技艺展示、节日民俗互动等,在端午节期间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节日非遗大餐。

▲去年的天府端午龙舟会

本届非遗节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依托桑蚕丝织技艺、西游传说等非遗项目,推出30余项可参与、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通过游戏、VR数字展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非遗呈现方式、展示创新成果。《二十四节气》手游、《有趣的甲骨文》VR数字艺术展、太极拳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等将首次发布,展现非遗为科技提供的丰富创新资源。开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交流分享,深入探讨“文旅融合”“科技赋能”等热点话题,为非遗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

据悉,本届非遗节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推介和交易,围绕提升非遗在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深化非遗与相关知名品牌合作。立足四川文旅产业发展特色,组织丝路锦绣展,推动蜀锦蜀绣及相关产业发展。吸引全国游客“为了一个节奔赴一座城”,在端午节期间购买非遗好物、品尝非遗美食,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扩大文旅消费。

▲2023年10月15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活字印刷术展示 据视觉中国

非遗IP交易被带火

本届非遗节

将举办非遗品牌IP授权发布等活动

会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袁艺介绍,非遗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合理利用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世界各地的IP授权活动中,非遗品牌IP日益活跃。非遗节开创了非遗IP转化的新模式,2019年第七届非遗节期间,即试点举办了以非遗品牌相关知识产权交易为主要内容的非遗品牌IP授权展,活动促成了100余个非遗品牌IP签约,意向授权金额超过4000余万元。2023年第八届非遗节,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正式成为非遗节重点活动之一,共275家企业参展,促成签约授权金额超过8200万元。

袁艺介绍,当前,知识产权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合理利用、文化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本届非遗节上,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非遗品牌IP产权交易,100余个国内外非遗项目及知名企业参展,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活动将实现量质全面提升。首先提升了非遗IP品牌授权服务水平,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登记站,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全链条服务,目前有20余个项目有合作意向。

同时,将举办非遗品牌IP授权发布、非遗品牌IP授权跨界运用对话等形式多样的路演、分享和推介活动,并围绕“非遗+”“+非遗”细分领域设立专题活动。通过搭建非遗品牌创新转化平台,牵手非遗传承人、创新企业、设计师、艺术家、品牌机构等,让非遗与市场对接,以展示带动发展,以发展实现传承,增强非遗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届非遗节期间

将举办龙舟邀请赛等品牌活动

推出“典籍里的非遗”实景演绎

会上,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勇介绍,成都市是非遗节的永久举办城市。非遗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创新筹办机制,践行“开门办节”理念。

据介绍,本届非遗节构建“全域联动、全民参与、公益惠民”活动体系。聚焦在地非遗资源,举办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国际古琴艺术周等品牌活动,推出“典籍里的非遗”实景演绎、成都丝路锦绣展、篆刻艺术主题展等文化项目,打造区(市)县非遗特色文旅品牌。

▲邛崃市邛酒产业

聚焦文化空间联动,精选博物馆、古镇古街等文博场所,举办非遗技艺交流展演、专题研讨会、专场音乐会等,通过场景化互动与学术对话,延展节会文化深度、丰富活动内涵。将整合全市非遗工坊、传统医药馆及美食街区资源,推出中医名家义诊、蜀绣公益课堂、茶文化生活季等活动,让市民游客零距离感受非遗技艺与生活美学融合。

陈志勇表示,目前,非遗节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成都将强化市级部门协同联动,统筹推进通信、能源、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等工作,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推进城市环境提升与非遗节氛围营造,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遗节。强化市、区协同联动,统筹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涵盖景区延时服务、平台优惠、行李寄送、境外游客购物消费便利支付等,让参加非遗节的中外嘉宾,充分领略成都的非遗之韵和城市之美。

成都将特色非遗艺术景观装置

保留在非遗博览园

打造成城市打卡点

会上,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志勇介绍,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长期共建的重点文化项目,已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文化名片,非遗节落户成都,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是健全了非遗保护体系。成都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36个,其中国家级25项,蜀锦蜀绣、成都银花丝等传统工艺蜚声国际;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8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1人;建成传习所100个、传承基地学校50所,建成9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形成了广泛多维的非遗传承渠道。年均开展惠民非遗活动超260场,覆盖群众30万人次,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赋能了城市产业发展。成都正以“场景营城”理念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在乡村振兴方面,道明竹艺村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更新方面,文殊坊非遗街区引入蜀绣、漆器等传统工艺“五朵金花”代表性传承人,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历史街区活化方面,锦里、宽窄巷子依托非遗资源实现游客量持续攀升。产业和民生方面,全市14个非遗特色文创产业区,227个非遗传统工艺类项目产品,年度生产总值超300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成都手作”非遗公共品牌累计帮助非遗传承人销售产品超4亿元,形成可持续的文旅资源。

▲道明竹艺村

三是激活了文旅经济引擎。成都将以第九届非遗节举办为新起点,升级国际非遗博览园场地建设,将特色非遗艺术景观装置保留在非遗博览园,打造成为城市打卡点;将本届非遗节“十二月市”主题展留在成都锦门丝绸小镇,固定成为常态化非遗展示场景。未来,成都还将持续通过“文化盛典+城市运营”的创新模式,把节会资源转化为城市永久文化地标,让传统非遗与公园城市相融共生,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持久动力。

来源:成都地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