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嘎玛次成的唐卡传承之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4:29 2

摘要:当五月的风掠过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约巴乡的青稞田,乃通村上空飘荡的桑烟与画室里的矿物颜料气息悄然交融。

当五月的风掠过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约巴乡的青稞田,乃通村上空飘荡的桑烟与画室里的矿物颜料气息悄然交融。

47岁的唐卡画师嘎玛次成俯身于案前,狼毫笔尖在画布上勾勒出绿度母衣袂的最后一抹流云。这幅耗时八个月的《二十一度母》唐卡即将完工,而画室外,整个村庄正因这门古老技艺的复苏,悄然绘就着乡村振兴的斑斓图景。

图为嘎玛次成在进行唐卡创作。

唐卡,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是雪域高原献给世界的视觉史诗。

从牛骨胶与珍珠粉调和的画布,到孔雀石研磨的翠绿、珊瑚碾制的朱红,每一道工序都镌刻着藏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

图为嘎玛次成与徒弟研磨颜料。

嘎玛次成的笔尖在方寸间游走,描金线条如经文般流淌,颜料层叠处恍若能听见大昭寺檐角铜铃的千年回响。

“画唐卡不是技艺,是修行。”他轻抚未干的画作,指节粗粝如老松枝,却能精准把控毫米之内的勾线笔触。

然而,唐卡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时间回到2019年,作坊里未完成的画布蒙着薄灰,颜料罐结着蛛网。

唐卡绘制耗时长、成本高,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久,唐卡艺术逐渐陷入了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嘎玛次成虽然心怀热爱,却无力改变现状。

就在这个时候,昌都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任海波在入户调研时,被画案上的《二十一度母》震撼:“这些色彩会说话!”

之后,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协调文化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系统梳理唐卡技艺传承脉络并规范申报文本,手把手辅导嘎玛次成普通话及申报表格填写,以润物无声的陪伴式帮扶,为这位高原匠人铺就非遗传承人的文化朝圣之路。

2024年,双手接过“市级非遗传承人”证书的那一刻,嘎玛次成的眼眶湿润了。

嘎玛次成教授徒弟作画。

与此同时,嘎玛次成的唐卡工坊正式成立,越来越多的藏族小伙主动拜师学艺。“他们愿意学,我很乐意教。”嘎玛次成笑着说。

雪山依旧,画布常新,在乃通村,每幅唐卡都成了乡村振兴的见证者——画中,佛陀低眉含笑;画外,高原儿女正用千年智慧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传奇。

嘎玛次成的唐卡作品在昌都文化艺术节展出。

在乃通村的电商直播间里,嘎玛次成一边绘制唐卡,一边向观众讲解每一道工序。2024年,这座雪山脚下的唐卡工坊已带动多名返乡青年就业,年产值突破50万元。

当政策的春风吹拂雪域,当传统技艺拥抱现代市场,那些曾被担忧会断代的文明基因,正在新时代找到了更辽阔的传承土壤。

来源:东方烟草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