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形容为“地球之肾”。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形容为“地球之肾”。
广州建筑集团下属花木公司与广建园林长期投身于海珠湿地的保护,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治理,为市民打造绿色生态客厅,为超大城市中心区湿地保护提供了 “广州方案”,所参与的广州海珠湿地高质量保护与发展项目,在今年入选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海珠湿地
生态修复:
从“城市疮疤” 到 “城央生命共同体”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素有广州“南肺”之称,是广州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承担着重要的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功能。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为干扰和果树的自然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收到破坏,同时配套设施老旧导致海珠湿地得不到充分利用。
2012年以来,广州建筑集团承接“石榴岗河流域景观绿化改造工程”“海珠湖花海建设工程”“海珠湿地景观品质提升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等多个项目,先后参与建设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海珠湿地二期等片区。项目团队利用植物群落优化、水体修复和动物生境恢复重建等工程施工实践,逐步把生命单一的万亩果园修复为万物生机的全球最大城央生命共同体,开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窗口,多个项目获国家、省、市级优秀工程施工、科学技术奖。
▲海珠湿地远眺城市中轴线景观
▲海珠湿地远眺广州市文化馆
营造浅滩 还生境于鸟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敏和深刻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
“海珠湿地景观品质提升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的施工过程,易造成水鸟衰退。为营造低干扰、绿色环保且高效的鸟类友好型施工环境,减少原有物种损失。广州建筑集团在施工中采用静压打桩降噪、采取迷彩隐蔽围挡、错位鸟类繁殖觅食时段施工、优选本土环保材料等方式,有效降低项目作业对湿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构建低干扰道路系统,维护生境稳定性;优化垛基果林形态及结构,构建多层次混交植物群落,适当引进鸟类食源植物,提高生境异质性。
在海珠湿地二期建设过程中,广州建筑集团采用梯度化空间布局,形成深水区、浅水区、开放水面及裸露的开放陆地,筛选净污能力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湿地乡土水生植物,建立水底——水面——驳岸复层景观植物群落,筛选种植速生先锋树种以及高大且枝叶茂盛的树种,增加鸟类栖息面积,满足鸟类筑巢需求,让水鸟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安全感,取得了鸟类从72种提升至201种的显著成效。
此外,广州建筑集团研发了 “湿地引鸟平台”,基于水鸟行为模式优化栖息地设计,结合智能监测杆与无人机巡检,实现对鸟类活动的动态追踪。
▲海珠湿地鸟类栖息自然景观驳岸
▲海珠湿地水鸟岸边栖息景观
▲海珠湿地水鸟浅滩嬉戏景观
疏通水网,还水道于鱼
在海珠湿地一期、二期范围内,广州建筑集团项目团队通过水闸管控确认水系的流向,对河床较高区域进行清淤;疏浚淤塞渠道,利用水闸水窦调水补水,实现内外水循环;通过“控藻型浮游动物”原位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综合技术,搭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群落模式,重建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立体生态系统,将“人走的耕道”变为“水生动物的鱼道”。通过项目实施,海珠湿地取得了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鱼类从36种增加到64种的显著成效。
▲海珠湿地自然驳岸景观
▲海珠湿地花溪
▲在海珠湿地水道沟渠的渠壁到渠底交错种植植物,渠底种植沉水植物,沟渠、水道两侧种植有草本层和木本层的湿生植物,实现全方位生态环保,使生态沟渠、水道不仅具有排灌功能,且景观效果好。
低影响沉浸式的区域规划设计
还家园于城
广州建筑集团项目团队在保护湿地公园原有生态基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优化空间格局,将景观修复与生态保育相结合,针对性建设七里湿地功能主题园区:一里四季花门、二里兰溪、三里杉林水岸、四里大地花毯、五里生境漫湾、六里海珠湖、七里垛基湿地百果园。通过强化湿地形态、湿地季相、湿地意境及湿地体验,运用岭南园林造景布景手法,结合植物季相属性配置不同时节的开花植物,形成“春赏樱夏赏荷,秋赏菊冬赏鸡冠花”的四时花景,成为市民游客“网红打卡点”。
海珠湿地有效利用景观墙变身为宣传展示湿地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的科普文化墙,将科普宣教工作融入湿地的各个角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海珠湿地六里海珠湖
▲海珠湿地科普文化墙
▲海珠湖十香花海
▲海珠湿地低干扰透水弹性步道
广州建筑集团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央绿心,不仅为超大城市湿地保护提供“广州方案”,更向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未来,广州建筑集团将继续深耕生态领域,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绿美广东、绿美广州不断添砖加瓦。(广州建筑)
来源:中国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