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50%成瘾!嚼出来的400亿槟榔产业,是摇钱树还是健康杀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5:48 2

摘要:在货运司机的圈子里,流传着“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永垂不朽”的段子;在湖南湘潭,递槟榔是必不可少的社交礼仪,婚丧嫁娶、求人办事,桌上若没有槟榔,便是不懂人情世故。

在货运司机的圈子里,流传着“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永垂不朽”的段子;在湖南湘潭,递槟榔是必不可少的社交礼仪,婚丧嫁娶、求人办事,桌上若没有槟榔,便是不懂人情世故。

这个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果实,在湖南生根发芽,催生出一个年产值数百亿的庞大产业。

然而,围绕它的争议从未停止——一边是经济发展的“摇钱树”,一边是健康隐患的“定时炸弹”,槟榔究竟是如何在争议中走到今天的?

槟榔本是典型的热带植物,在中国主要产于云南、海南、两广及台湾等地。按理说,地处亚热带的湖南湘潭与槟榔并无天然联系,可如今,湘潭却成了槟榔文化的“重镇”。

关于槟榔传入湘潭,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商贸往来

古时,中原通往岭南的主要路线需经湘潭南下,湘潭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湖南重要的贸易中心。清朝中期,广州十三行成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湘潭作为内陆与岭南交通的枢纽,更是繁荣一时。

频繁的商贸往来,让槟榔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传入湘潭,并逐渐流行开来。

二是防病治病。相传清军入关时,一位老和尚含食槟榔驱赶邪气,后被徽商习得并在湘潭推广;还有说法称,湘潭曾遭遇洪水,瘟疫横行,唯独从海南迁居至此的一家人因嚼槟榔而安然无恙,从此,槟榔具有杀菌、解毒、祛湿功效的说法不胫而走。

早期的湘潭槟榔制作颇为讲究。海南运来的槟榔鲜果,需先煮两小时,再烟熏七天七夜制成干果;湘潭人买回后,还要经过清洗、烫煮、喷糖水等工序,存放24小时后才能食用或售卖。

随着需求的增长,湘潭槟榔商人开始改良口味,将石灰加糖熬成浆涂在槟榔上,后来又用酒、糖精浸泡,点上桂子油、薄荷油等香料,现代湘潭槟榔的雏形就此形成

20世纪70年代,湘潭专门售卖槟榔的作坊式店面约有100家;到了80年代,这一数字激增至4000余家,年加工销售槟榔700多吨,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90年代,友文、胖哥、小龙王等一批知名槟榔品牌崛起,它们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推新口味、打价格战、做广告营销,让湘潭槟榔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

在槟榔产业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一场舆论风暴正在酝酿。

2001年,《潇湘晨报》连续11天追踪报道槟榔的危害,“槟榔有毒论”首次大规模进入公众视野。尽管后续因报道失实,相关事件以和解收场,但槟榔的争议并未平息。

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槟榔致癌的说法得到学界支撑。

不过,湖南槟榔企业认为该结论不适用于以干果为主的湘潭槟榔,槟榔协会也积极组织辟谣,这场纷争最终暂时平息,槟榔产业甚至还实现了逆风增长。

此后,槟榔行业内部的问题逐渐暴露。部分企业为追求口感和上瘾度,在卤料中违规添加麻黄等成分;一些黑作坊制假售假,扰乱市场秩序;企业之间还通过高中奖率的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导致行业乱象丛生。

2013年,一篇《槟榔王国的割脸人》的纪实报道,再次将槟榔致癌的争议推向高潮。报道中,患者因嚼槟榔患上口腔癌,不得不割脸保命,其惨烈状况震撼了所有人。

随后,央视等媒体也相继报道槟榔致癌的相关内容,槟榔市场遭遇重创,销量断崖式下跌,海南槟榔价格暴跌,数十万从业者受到影响。

尽管之后有专家称嚼槟榔本身问题不大,但槟榔产业的争议已然深入人心。为了应对危机,槟榔企业在包装上标注警示语,湖南政府也给予产业大力支持,槟榔产业逐渐回暖,并开始加大广告营销力度,从传统媒体到NBA赛场,从电竞比赛到热门综艺,槟榔广告无处不在。

过多的曝光也引发了更多争议。2018年,长沙市雨花区检察院检察长发文呼吁禁止槟榔广告;2019年,湖南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下发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但此举未能真正遏制槟榔企业打广告的势头。

2020年,槟榔被踢出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不再作为食品进行管理,湖南、海南等地试图为槟榔产业寻求出路,但均面临诸多阻力。

2021年3月后,湖南省暂停对槟榔企业生产许可的延续核查;

2023年9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这些政策的出台,让急速发展的槟榔产业再次被按下“暂停键”。

截至2019年12月,湖南嚼食槟榔的人口比例接近50%,全国槟榔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其中湖南占3/4;在海南,槟榔产业成为中东部地区230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今,槟榔行业站在了十字路口,保地方经济还是保公众健康,成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从热带地区的小众果实,到风靡部分地区的社交“硬通货”,再到如今争议缠身、面临政策收紧的困境,槟榔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

它的每一次起伏,都牵动着无数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心。未来,槟榔产业是能突破困境,找到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公众健康的道路,还是逐渐走向衰落?

这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智慧,也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决心。无论结果如何,槟榔产业都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模式,在争议与挑战中寻找新的方向。

来源:围炉话古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