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北大医院乳腺科专家、主任医师、北大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中国性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学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两
北大医院专家
赵建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北大医院乳腺科专家、主任医师、北大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中国性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学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两癌筛查乳腺癌专家组成员。
擅长乳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对于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新辅助化疗、静脉输液港植入、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2025年6月6—7日、20—21日8:00—9:30
出诊地点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汾东院区甲状腺外科门诊
联系方式
刘彬:13753139802
甲状腺癌与乳腺癌是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两种肿瘤类型。尽管它们的病情可能较为复杂,但通过早期诊断、科学的治疗手段以及规范的疾病管理,我们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而言,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和功能测试是必要的,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性碘治疗或靶向药物治疗;而乳腺癌患者则应定期接受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并根据癌症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放射治疗或靶向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维持均衡的饮食,避免吸烟和饮酒,控制体重,并定期复诊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赵建新教授的出诊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诊疗服务,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受到这两种癌症的困扰,请务必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共同对抗疾病,迈向充满希望的健康未来。
温馨提示
一、就诊前准备:快速锁定问题
1. 症状自查与记录
典型症状分类:
功能异常:甲亢(心慌、手抖、消瘦)、甲减(乏力、怕冷、水肿)。
结构异常:颈部肿块、吞咽不适(结节或肿瘤可能)。
炎症表现:甲状腺疼痛、发热(亚急性甲状腺炎)。
记录细节:症状出现时间、诱因(如感染、压力)、加重/缓解因素。
2. 整理病史资料
既往报告:甲状腺功能(TSH、FT3/FT4)、抗体(TPOAb、TgAb)、超声、CT/MRI、穿刺结果。
家族史:直系亲属是否有甲状腺癌、桥本氏病等。
用药记录:近期服用药物(如胺碘酮、含碘补剂可能干扰甲功)。
二、就诊当日:最大化沟通效率
1. 关键检查安排:
必查项目:甲功七项(含TSH、FT3/FT4、TPOAb等)+甲状腺超声(关注结节TI-RADS分级)。
特殊检查:
可疑甲亢:摄碘率试验(鉴别Graves病 vs 甲状腺炎)。
可疑癌变: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B)+基因检测(如BRAF突变)。
技巧:空腹备查(避免饮食影响甲功),必要时可联系我们提前预约检查。
2. 与医生的高效沟通:
必问问题:
目前最可能的诊断?需排除哪些疾病?
是否需要调整饮食(如低碘/忌海带)?
治疗选择:
药物(如赛治剂量)、手术指征、碘131适应症?
下次复查时间及目标(如TSH控制范围)?
三、就诊后管理:避免延误与复发
1. 治疗依从性关键点
甲亢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警惕相关药物并发症)。
甲减替代治疗:晨起空腹服优甲乐,避免与钙剂/铁剂同服。
术后管理:甲状腺全切患者需终身口服优甲乐+监测甲状腺激素。
2. 复查节点提醒
甲亢/甲减:初始治疗每4-6周复查甲功,稳定后每3-6个月随访。
良性结节:6-12个月超声复查,观察大小变化。
可疑恶性结节:穿刺后未手术者,每3个月超声监测。
四、特殊场景应对策略
甲状腺癌术后随访
分化型癌(如乳头状癌):每6个月查甲状腺球蛋白(Tg)+颈部超声。
需TSH抑制治疗者:根据复发风险调整目标(低危、中危与高危TSH抑制范围各不相同,切忌推己及人)。
五、资源优化技巧
检查互认:利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政策,避免重复检查检验。
线上问诊:复诊患者可通过官方渠道线上咨询减少线下排队。
患者社群:关注我们,获取甲状腺疾病相关知识。
图文: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
编审: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 邵蕊菁
责编: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 王 斌
来源:北大医院太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