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知道吗?我国肠胃病患者人数已超过 1.2 亿人,超 7 成家庭存在胃部亚健康问题,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达 30% 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胃病发病率正以每年 17.43% 的速度增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 68 万。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胃癌
你知道吗?我国肠胃病患者人数已超过 1.2 亿人,超 7 成家庭存在胃部亚健康问题,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达 30% 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胃病发病率正以每年 17.43% 的速度增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 68 万。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胃癌位居男性癌症死亡第 3 位、女性第 4 位,总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50%,但早期胃癌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90.9%-100%。
近期,某社交媒体网红从确诊胃癌晚期到离世仅一个月的消息引发热议,再次敲响胃部健康警钟。数据显示,我国近 80% 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而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手术,5 年生存率也仅为 70.37%。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国人不良生活习惯与胃部健康意识缺失的双重困境。
胃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与普通胃炎相似,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出现以下异常,必须立即就医:
1、腹痛规律改变:原本有溃疡病史的患者,腹痛失去原有规律性,进食或服药后疼痛不减反增。例如,胃溃疡患者通常在进食后疼痛缓解,若突然出现空腹疼痛加剧,需高度警惕。
2、体重骤降与乏力:短期内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10% 以上,同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可能是胃癌消耗身体能量的表现。
3、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柏油样便或呕血,可能是肿瘤侵蚀血管所致。即使是少量出血,长期积累也会导致贫血。
4、吞咽困难与呕吐:贲门部癌会引起进行性吞咽困难,胃窦部癌则可能导致幽门梗阻,出现频繁呕吐宿食的症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早期胃癌可能毫无症状,因此 45 岁以上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癌家族史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1、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为一级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我国高达 50%,是引发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的主要诱因。它通过口口传播,家庭共用餐具、接吻等行为都可能导致感染。
2、不良饮食习惯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咸菜、腌肉等,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癌风险。
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暴饮暴食、长期吃夜宵等习惯,会扰乱胃酸分泌节律,引发胃炎。
偏好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及长期饮酒、吸烟,都会直接损伤胃黏膜。
3、精神压力与情绪波动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还可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4、基础疾病与药物损伤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恶变。此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
关于养胃,流传着许多错误观念,反而会加重胃部负担:
误区一:喝粥能养胃
长期喝粥会导致胃动力减弱,胃酸分泌不足,反而不利于消化。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喝粥可能加重症状。
误区二:吃面食更易消化
精制面食升糖指数高,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胃溃疡患者应适量食用。建议选择全麦面包、杂粮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误区三:胃痛就吃止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虽能缓解疼痛,但会加重胃黏膜损伤。胃痛时应先明确病因,避免盲目用药。
科学养胃指南:
①饮食调整:三餐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推荐山药、南瓜、小米等健脾养胃的食材。
②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饭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
③情绪管理: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焦虑。
④定期体检: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普通人群每 2-3 年筛查一次。
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胃病患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胃病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西医治疗
①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联合方案,疗程通常为 10-14 天。
②抑酸护胃: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③靶向治疗:对于晚期胃癌患者,以 CLDN 18.2 为靶点的新型药物已获批上市,显著延长生存期。
2、中医调理
中成药温胃降逆颗粒由肉桂、小茴香、砂仁等八味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寒证引起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其成分中的高良姜可散寒止痛,延胡索能行气活血,牡蛎则制酸护胃,尤其适合脾胃虚寒型患者。
3、手术治疗
早期胃癌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外科手术,治愈率可达 90% 以上。对于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显著降低手术创伤。
来源:番茄本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