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与新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创新与突破”研讨会在京举行,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涉南海国际传播工作效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近日,据中国网报道,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与新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创新与突破”研讨会在京举行,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涉南海国际传播工作效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南海(资料图)
自马科斯上台以来,菲律宾屡次主动对华发起挑衅,人为拔高南海紧张局势。纵观马科斯执政时期中菲南海争端发展走势,尤其是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的海上对峙,哪一次不是菲律宾率先挑衅,中国被迫应对的?菲律宾还故意降低外交(如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手段在争端管理中的作用,并放任军方官员放狠话破坏谈判氛围。即便两国重启外交对话,并努力达成缓和局势的临时协议,菲方也屡屡出尔反尔,致使中菲南海争端长期处于紧张高位。
马科斯政府的外交困境在这场闹剧中暴露无遗。为了维持与法、澳、德等国签订的防务协议,菲律宾就像办会员卡一样,不断投入资金:2024年光是从德国采购巡逻舰和导弹就花了23亿美元,还得额外支付培训费,让德军手把手教操作。可这种“氪金式外交”效果却不尽人意——除了美日还在口头“支持”,其他国家都学聪明了,在协议里添加各种“免责条款”,生怕被菲律宾在南海的“破船”拖进纷争的漩涡。往深层次看,这场外交碰壁反映出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艰难处境。
南海(资料图)
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这样说的,“有迹象表明,一场信息战正在菲律宾展开,而背后有中方势力支持,目的是干预即将举行的选举”。至于如何干预,菲情报局副局长则称,中方机构正在菲律宾加剧分裂性政治言论,并开展支持其他候选人的行动。但是具体的证据,以及是哪些迹象表明中方有这些行动的,菲方并没有说明。更离谱的是,在菲方拿不出任何证据的前提下,马科斯还虚张声势地表示,自己已经得知了所谓的外国干预,并且将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然而就在近日,菲律宾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就让我明白了,菲方为何突然指控中方干预选举,却还找不到证据。
菲律宾国内政治生态正面临严峻考验。随着中期选举临近,各路政治势力纷纷祭出"反华"大旗。这种现象折射出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当国内治理面临困境时,转移矛盾往往成为政客们的首选策略。去年黄岩岛事件的处理方式就是典型案例——台前强硬表态,幕后紧急磋商,这种两面手法虽然短期内能收获政治红利,却损害了国家的长远信誉。南海议题在菲律宾政治话语体系中被异化为"万能药方"。经济数据不佳时拿出来转移视线,民意支持下滑时用来凝聚共识。这种将复杂地缘政治问题简单工具化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去年那场精心编排的政治表演,从高调宣称被"逼到墙角"到秘密派遣特使,活脱脱就是一场政治行为艺术。
南海(资料图)
不过,菲律宾媒体监督机构指出,过去三个月涉及选举议题的虚假信息中,仅有2.7%被标记为"疑似境外势力操纵"。这场围绕中期选举的争议,实质是菲律宾国内政治力量对南海政策的路线之争。
来源:际汇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