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中学联合开展的城乡“手拉手”创新课程实践周活动落下帷幕。两校通过跨区域联动,开展了农耕科技融合实践活动、城乡科技嘉年华活动以及贯通培养北大研学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成长奠基。
日前,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中学联合开展的城乡“手拉手”创新课程实践周活动落下帷幕。两校通过跨区域联动,开展了农耕科技融合实践活动、城乡科技嘉年华活动以及贯通培养北大研学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成长奠基。
作为北京市“手拉手”结对帮扶校,军庄中学与玉渊潭中学自建立帮扶关系以来,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育人实践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富有实效性的工作,持续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落实《北京市统筹主城区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方案》,通过创新课程实践活动,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融合实践活动 探索“古韵农耕+数智科技”奥秘
在“古韵农耕促五育 数智赋能培英才——农耕科技融合实践活动”中,玉渊潭中学与军庄中学联合北京八中京西分校的同学们走进了孟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探究农业科技活动。学校以此构建“古韵农耕+数智科技”双螺旋育人路径,搭建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的多维育人平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新时代英才。
在农耕文化展馆内,学生们通过实物展陈、互动体验与专家讲解,系统学习犁、耙、镰刀等传统农具的智慧演变,感悟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科学内涵。展馆内“一粒米的旅程”主题展区,更是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意。同学们还分组领取农具,走进田间开展耕地、播种、灌溉实践,种下西红柿、红薯等农作物。
在此次活动中,三校还创新进行了学生混合组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启项目式学习。自然环境与温室大棚的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校园酵素或堆肥对土壤肥力的改善实验、常见中草药特征识别与园区蕴藏量研究等6个小课题研究,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当天下午,玉渊潭中学与军庄中学联合举行了实践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各课题组进行8分钟多媒体展示,通过实验视频、数据可视化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接受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等专家团队的专家质询与优化建议。活动对最佳科研创新、最佳团队协作、最佳实践应用等方案成果进行表彰,并发放“校园种植盒”,签署《绿色校园建设承诺书》,鼓励学生们将农耕实践延续到校园生活中。
跨校科技教育 “科技+体验”激活学生创新基因
在“跨校联动探科技 同心逐梦创未来”城乡科技嘉年华活动中,两校通过科技互动、实践体验与创新工坊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起科技交流的桥梁,助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活动以“爱因斯坦”主持人与“人形机器人”联袂开场,结合声光电特效,展现未来科技魅力。一场融合物理、化学原理的科技表演秀拉开帷幕——“大爆炸”“掌上火焰”等实验轮番登场,点燃学生探索热情。
在科技体验区,互动实践项目激发了两校学生的创新热情。活动现场设置13项科技互动项目,覆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理实验等领域。人形机器人/机器狗互动体验仿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通过专注力操控赛车,挑战神经反应极限;戴上VR时空穿梭机,沉浸式遨游海底世界与宇宙空间……丰富的体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技原理。
此次活动还设置了“穿越火线”手工制作项目,通过电路组装与创意设计,引领学生将科学知识与艺术表达结合,培养团队协作与工程思维。
通过跨校联动,玉渊潭中学与军庄中学实现资源互补,为城乡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助力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贯通人才培养 在行走思政课中淬炼青春底色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1+3人才培养实验项目的学生与军庄中学、通州区小务中学的学生走进北京大学,开启一场贯通培养的研学之旅。
从博雅塔到未名湖,再到鸣鹤园……同学们在北大学子带领下,开启了一段文化与历史交织的旅程。互动交流环节,北大学子分享着学习心得与校园生活点滴,大学生与中学生的交流互动,让知识与思想碰撞出璀璨火花。
此次活动还设置了沉浸式的“思政”教育。学生们来到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前,深切缅怀先辈们为民族存亡、文化传承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感悟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学术殿堂、传承文化火种的伟大精神,内心深处涌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蔡元培先生雕像和李大钊先生雕像前,学生们怀着崇敬之情静默凝视。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烈士英名。学生们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肃立碑前,表达深切哀思,让先烈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震撼人心的考古成果,生动再现了中华文明辉煌篇章。学生们穿梭于展厅,仿若穿越千年时光,与历史对话,从每一件展品中汲取古老智慧,深刻领悟“考古传递理性,艺术激励创新”的内涵,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
据悉,玉渊潭中学将北大研学之旅纳入了学校1+3项目课程体系,形成循序渐进、层次丰富的教育链条,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深入领略北大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核。通过系统性研学课程激发学生求知欲与爱国情,在他们心中种下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种子。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执行校长马耀国指出,如何培育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玉渊潭中学携手军庄中学开展的创新课程实践周实践课程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学校的学生带着差异化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合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跨界思维与创新能力。这样的实践课程也打破了校园边界,实现了资源共享。”马耀国说。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