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法证券活动呈现出隐蔽性增强、手段多样化的特点。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AI生成内容等方式,以“AI荐股”、“AI小作文”、“AI虚拟人”、“AI课”等手段诱骗投资者,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的财产安全。面对这些非法证券
在自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法证券活动呈现出隐蔽性增强、手段多样化的特点。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AI生成内容等方式,以“AI荐股”、“AI小作文”、“AI虚拟人”、“AI课”等手段诱骗投资者,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的财产安全。面对这些非法证券活动的“新手段”,我们要如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呢?
一、AI时代下非法证券活动的“新手段”
以前的非法证券活动主要以“股市黑嘴”真人上阵,而现在的“黑嘴”们,已经开始花式利用AI技术,形成了“技术开发-内容生产-流量运营-资金收割”的全诈骗链条的AI化升级。小诺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案例:
1、“调教”AI作为自己的“嘴替”
一些“股市黑嘴”通过多个账号有组织地在股吧、雪球等平台大量散布不实文字内容,通过高频率、大规模地传播,使这些不实内容被当作信源由AI大模型纳入语料,而后误导大模型给出虚假内容,“黑嘴”再将AI回复截图作二次传播。经过这一系列操作,AI大模型被误导后沦为黑嘴的“嘴替”,大幅提升了普通投资者对假消息、小作文的辨别难度。
今年2月份,就有3家上市公司被造谣“投资了DeepSeek”,相关内容套路也高度相似。在相关的AI问答截图中,这三家公司被描述为“早在2023年就投资了DeepSeek”,参与了后者的早期融资。而通过天眼查比对工商信息会发现,这些消息纯属子虚乌有!
而且,随着“黑嘴”们不断“调教”,误导AI大模型给出错误的答案,这类虚假内容从刚开始的较易分辨,还会慢慢“升级”到真假难辨的程度。特别是当谣言所涉及内容未得到主动澄清时,我们几乎难以甄别信息的真伪。而AI大模型被黑嘴“带坏”后,如无新的真实语料覆盖虚假语料,当我们提出相同问题时,所得到的AI答案,仍然可能还是“黑嘴们”此前炮制的内容。
2、利用AI编写、传播股市“小作文”
所谓的“小作文”,是一些人会将杜撰、歪曲的不实信息,包装成各种形式的文章,误导投资者,并从中牟利。这些文章往往假借权威、胡乱臆测,甚至无中生有,围绕政策、行业、公司热点杜撰造谣。本质上,其实就是给“谣言”穿上了“专业”的外衣。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这些“股市小作文”的编造也变得更为容易了。借助AI技术,给出关键词,敲击回车键就能生成一篇看起来内容丰富、实际上子虚乌有的“独家消息”,高效、快速,还能批量化生产。
相较于以往常见的股市谣言,这些出自AI之手的“小作文”看起来条理清晰、煞有介事,欺骗性与迷惑性极强。再经由自媒体裂变式的传播发酵,很容易引发蝴蝶效应,覆盖范围远超传统手段。
关键是批量生产这些“小作文”的人,可不只是为了“恶作剧”那么简单,他们有组织、有预谋地释放出虚假消息,很有可能是为了扰乱正常的交易、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影响市场的秩序,借此牟利。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看到大量的、相同的、且看似专业的观点、消息,反复出现在自己周围的各类社交媒体上时,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产生误解,那可就落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了。
3、利用AI技术生成荐股视频引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非法证券活动也利用AI不断翻新手段,通过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让“AI虚拟人”来代替自己从事非法荐股活动并骗取高额费用。
比如,通过AI生成仿冒机构分析师形象的虚拟人,伪造“实时解盘”视频,或批量生产看似专业的“个股诊断报告”,甚至利用大数据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偏好,精准推送欺诈内容。
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能够逼真地假冒专业投资机构员工、甚至知名分析师,在社交平台诱骗投资者下载冒用专业公司商标的山寨软件,并以“第二天就会盈利”、“买涨停板股票”等一系列不符合交易规则的宣传噱头诱骗投资者参与虚假投资,致使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
4、以AI为噱头售卖“AI荐股课程”、“AI选股软件”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于AI技术的信任心理,声称可借助各种AI类工具,实现所谓“高回报高收益”,或以“推荐高效AI选股工具”、“售卖AI炒股课程”为噱头引发用户关注,甚至对其实施诈骗等行为。
其实这些“AI炒股课程”、“AI炒股软件”、“AI炒股服务”,都是非法金融活动的“新外衣”。不法分子打着“AI选股”“智能炒股”的幌子,诱导投资者购买高价投顾服务或参与非法金融中介活动。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概念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其荐股成功率极高,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通过操纵股价或内幕交易等方式获利,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损失。
上述这些借AI之名行“非法荐股”之实的行为,高度逼真、难辨真伪,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投资者,也可能上当,实在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二、AI时代下非法证券活动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上面的典型案例,咱们可以发现,AI时代下的非法荐股行为,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新特征”:
1、技术赋能下的隐蔽性更强
借助AI技术,不法分子可生成逼真的荐股视频、虚假交易记录,甚至通过算法精准推送“投资机会”,利用大数据分析投资者偏好实施定向诱导。例如,通过伪造盈利截图、虚构“AI选股软件”功能等手段,吸引投资者购买高价课程或付费服务。
在AI技术的帮助下,这些内容的隐蔽性更强,更难以被识破,增加了我们辨别的难度,有些甚至需要多方对比、利用特定工具来进行甄别。
2、虚假信息的生成和传播都更快
利用AI编写、传播股市“小作文”,非法团伙可以一秒钟生成 “小作文”,再利用新媒体以矩阵的形式快速分发,这些AI生产的“小作文”不仅包含虚构的财务数据、技术分析,还能模仿专业研报的行文风格,形成多维度信息轰炸。
投资者在算法推荐机制下,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将重复出现的虚假信息视为市场共识,进而被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3、信息源头被污染后,真伪更难以分辨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不断制造虚假信息源头,大量生成看似可信的虚假信息,如虚假的利好消息、伪造的业绩报告等,并将其混入AI语料库,让AI在回答问题时引用这些虚假信息。
当投资者使用AI工具查询股票信息时,算法可能基于被污染的语料生成误导性结论。例如,将虚构的“内幕消息”植入AI问答系统,再截取AI回复作为“权威证据”进行二次传播,形成闭环欺诈链条。
这种信任的转移使得非法荐股行为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投资者在面对AI提供的信息时难以判断其真实性。
4、操纵AI生成虚假权威背书的欺骗性增强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生成视频或是“换脸”技术,生成与真实分析师高度相似的“虚拟荐股专家”。借此利用投资者对权威机构和专业分析师的信任,增强虚假信息的拟真性和可信度。这使得投资者更容易受到欺骗,降低警惕性,进而被非法分子操控,进行非理性投资。
5、利用AI为噱头的诈骗更具迷惑性
部分非法分子利用当下AI的热门话题和投资者对新技术的好奇心理,将AI作为营销诈骗的幌子,以吸引投资者上钩。这种营销行为不仅夸大了AI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实际作用和效果,还误导投资者对AI技术的认知,导致投资者在非理性预期下做出错误投资决策,遭受经济损失。
AI时代下的非法荐股行为已经“升级”,其内容生产、诈骗手段、传播路径、变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技术的“加持”,咱们投资者也需要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了。
三、投资者如何自我防护
具体来说,小诺觉得咱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破除技术迷信:警惕“AI万能论”的心理陷阱
我们最好能够增加对AI技术的了解,破除对“AI”的迷信,知道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差。
实际上,任何AI大模型的本质,都是基于历史数据的概率推算,而历史数据,是无法代表未来的,就像我们抛99次硬币都是正面,并不代表第100次一定就是正面一样。
所以,任何宣称“AI预测100%准确”、“算法保证稳赚不赔”的软件、服务都是违反基本金融常识、也违反法律法规的,谨慎对待那些所谓的AI荐股工具和课程。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AI生成的荐股信息、分析报告、新闻资讯等,也并非绝对可靠,不能盲目依赖,AI也可能会受到错误语料的影响,从而给出不准确的建议。
2、信息防御战:破解AI生成的“信息茧房”
在检索市场信息时,我们应当更多依赖正规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告、正规财经媒体等官方渠道去获取投资信息。这些渠道发布的消息经过严格审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尽可能避免从一些不明来源的网站、论坛或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投资建议,这些地方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受到股市“黑嘴”和“小作文”的影响。
同时,对于各种投资信息,最好能仔细审查其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查看发布者的资质、信誉以及是否有相关背书或认证。例如对于某些所谓“重大利好”、“绝密内幕”之类的信息,可以通过核对上市公司公告、交易所披露文件等方式,避免被AI生成的“小作文”误导。
3、身份识别技术:揭穿虚拟人的“数字面具”
对直播中的“首席分析师”、“股神”等形象,可尝试暂停视频截图其展示的资格证书编号,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从业人员信息公示”平台核验真伪。
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观察一些细节:比如AI生成的虚拟人往往存在眨眼频率异常、颈部与身体比例不协调、背景光影失真等问题,其展示的“实盘”界面,也可能是由静态贴图所伪造,通常无法即时同步实时数据,用同花顺、wind等正规系统进行交叉对比就可看出端倪。
4、资金安全防火墙:阻断AI驱动的收割链条
首先,我们要克服一夜暴富的心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明白投资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研究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捷径获得高额回报。如果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很可能是欺诈行为。
同时,提高对于所谓“AI炒股课程”“智能策略订阅”等付费项目的警惕,如需付费尽量通过持牌金融机构的官方App或网站交易,拒绝微信转账、虚拟货币等非正规支付方式。
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陷入了非法荐股的陷阱,或者投资决策出现了错误,投资者要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5、技术反制工具:以AI对抗AI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正规的金融平台上的AI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分析数据、辅助投资,而不是由AI代替我们做决策。例如,这些平台和工具通常也会提供多种分析指标和模型,帮助我们进行一些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有了AI,这些分析会更加智能、便利,也更便于我们学习和理解。
同时,面对一些不易辨别真伪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利用“AI检测工具”来帮助我们分辨一二。比如对于一些可疑文章,我们检测其中的“AI含量”,对于可疑的图片、视频,也可以尝试使用相关检测工具来检测是否有合成痕迹等。
总之,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非法荐股活动已从“人工套路”升级为“高科技陷阱”,这就要求我们也要去走进AI、了解AI,既不过度迷信AI、也不过度害怕科技,增强自身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远离非法荐股行为的侵害。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来源:诺安基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