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科协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题重要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布会的现场情况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5·30专栏
5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科协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题重要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布会的现场情况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宋玉荣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
现场发布人:
谭华霖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部长
孟令耘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
邹广德 山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豫琦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
战静静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副部长宋玉荣首先介绍发布人➔
今天,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在中国科技会堂组织召开中国科协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科协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题重要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部长谭华霖;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孟令耘;山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广德;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
今天新闻发布会发布内容有: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整体工作安排和主场活动安排。山东省、陕西省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点亮点活动安排。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部长谭华霖介绍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整体工作安排➔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今年5月30日,我们将迎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印发《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同部署、同开展。
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核心内容,举办1个主场活动,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基层组织等形成6大活动板块,着力打造有高度科协标识度和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爱护科技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科技界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体安排如下。
一是深入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5月30日,中国科协将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主场活动致敬科技工作者,活动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周年为契机,讲述馆藏精品背后的科技大家感人故事。同期,将开展老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走访慰问活动;启动2025年中国科协党校“领航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活动,将有累计近4000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
二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宣传阐释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组织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活动;举办2025全国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展演;联合央视推出纪录片《国家工程师》,用多种形式生动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百场示范活动,组织中国农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等近20个全国学会开展农技培训、科学教育、健康义诊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实践活动热潮。组织中国建筑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全国学会共同发布首批6条“科学文化中国行”文旅线路。组建60余支“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助力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服务乡村振兴联合行动,深入基层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和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四是组织科技成果走近公众系列活动。开展“科创筑梦”联合行动,组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报告、开放日、科学直播等多样化科普服务。发动2025年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集中开展特色科普活动。举办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场活动。开展贯彻落实“科普法”专题智库活动,为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科普生态建言献策。
五是强化网络宣传。精心策划“240H·时代的科学答卷”网络主题活动,自5月21日起至30日,通过240小时不间断呈现科学文化探源、科研一线纪实等内容。联动各部委、科研院所和群团组织,动员网络平台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宣传,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同见证科技力量。
六是科协系统全动员打造节日盛宴。动员全国287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548家实体科技馆,联动宣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联动开展云端探馆。组织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及基层组织,因地制宜打造科普讲座、科技展览、互动体验等活动场景,形成多层级、广覆盖的主题活动矩阵,实现全国省级科协全覆盖。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距离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只有十年时间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中指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科技工作者的节日,更是坚定科技工作者对党领导的新型举国体制的自信、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的重要时刻。欢迎媒体朋友们积极报道,共同为建设科技强国营造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孟令耘介绍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安排➔
今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将于5月30日上午,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
本次活动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周年为契机,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围绕馆藏精品背后的科技大家和感人故事,生动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精神的时代群像,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国家情怀、勇于创新争先,进一步增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场活动时长约90分钟,主体部分包括“回望·大海星辰”“传承·迎风破浪”“致敬·山河铭记”“未来·逐梦寰宇”四个篇章,通过“历史传承—当代使命—未来责任”的时间轴线与“实物—数字—想象”的空间维度,构建科学家精神的立体叙事,突显2035年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主场活动以“时间胶囊”为核心载体贯穿全场,每个环节都会展示一件珍贵藏品,由科学家本人或科学家亲属、弟子等相关人员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以物见人、以物传情、以物励志,其中部分藏品为首次向公众展示。活动现场,还将向科学家代表颁发捐赠入藏证书。
本次主场活动也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40小时网络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通过网络进行观看。
除主场活动外,科技传播中心还将在5·30前后举办系列活动。比如:举办《自强路上》科学家精神微电影首映式,展示刘东生、夏培肃、丁颖等老一代科学家在勇攀科技高峰道路上的奋斗诗篇。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国家工程师》纪录片(第一季)。组织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场活动,邀请宣讲团成员沉浸式讲述科学家故事。组织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探馆联动直播。
山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广德介绍山东省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点亮点活动安排➔
山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坚持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作为团结引领和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慰问信,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广泛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有力营造了浓厚节日氛围。今年,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我们将弘扬科学家精神贯穿其中,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
第一,突出示范性,举办山东省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5月28日在中国重汽集团举行山东省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系列活动。一是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宣传宣讲。邀请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主题宣讲,启动“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国原子城历史图片展;二是推广优秀剧目作品。包括全国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优秀剧目、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文艺作品遴选活动获奖作品,增聘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专家;三是开展思政教育合作。省科协党校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签订协议,共建山东省科协“红色引领”学习教育基地;四是发布致全省科技工作者倡议书,号召全省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建功立业。
第二,突出实效性,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及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系列活动。聚焦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为科技工作者搭台赋能主线,设计“展览+宣讲+展演+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立体化活动体系,举办“6+6+6+6”系列活动。一是举办6项主题展览,包括举办“与党同心 星耀齐鲁”——科学家精神主题展,“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国原子城历史图片展山东巡展,“灯塔・逐浪”——文圣常院士科学家精神展,“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后的工程师”展览,“殊方同致 数铸文明”展览,“九章流徽”——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刘徽主题展。二是开展6场剧目展演,包括《科学家精神耀齐鲁》《向海》《英雄无名》《筑巢・耕海》舞台剧展演,以及科学家精神电影展映,流动科学剧场巡演。三是组织6场集中宣讲,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宣讲,“逐光而行”科学家精神宣讲,科学家精神思政云讲堂——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宣讲,科普总动员——5·30科学家精神专题直播,科学大讲堂——共话科学与艺术之美宣讲,全省科技馆科学家精神主题讲解活动。四是举办6项搭台赋能活动,包括科技人才红色引领专题研修、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方法及知识产权法律培训、高端学术交流、大学生科技节系列赛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为科技工作者送温暖等。通过以上活动,不断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助力科技人才实现更大价值。
第三,突出广泛性,举办科技报国为民风采集中宣传系列活动。通过新闻媒体等,大力宣传展示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矢志创新的风采。一是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由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场“科技工作者与媒体记者见面会”,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二是开展媒体专题宣传。在省主流媒体开设“逐光而行 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人生”“科学家精神耀齐鲁”等3个人物宣传专题,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聚力科技攻关,勇于创新创造的鲜活故事。
与此同时,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全省各地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省科协已确定100项活动重点推进。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介绍陕西省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点亮点活动安排➔
为庆祝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陕西省于2025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聚焦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聚焦充分展示科技创新引领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生动实践,聚焦热情讴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科技强省建设中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省上下统筹开展“1+15+216”系列活动(1个主场活动、15项省级重点活动、216项特色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
第一,突出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主要开展三类活动:一是举办剧目展演。承办中国科协、教育部等7部委2025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展演,组织全国10个剧目在西安集中展演;举办陕西省第二届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比赛,组织省内21个剧目竞赛展演。二是发布《“陕”耀光芒》系列产品。出版发行《“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风华录》图书第三辑,推出8位在陕院士的报告文学;在陕西电视台播出“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专题片第三季,并在相关网络平台、有声读物同步上线。三是开展精神宣讲。组织宣讲团成员赴全省各地开展科学家精神巡回宣讲,组织全省各级科技馆开展“礼赞科学家”系列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科技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等形式,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走进科学,推动形成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
第二,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切实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题。在陕西日报等媒体开展优秀科技人物事迹宣传,在陕西网开展“传承伟大精神,铸就卓越工程——致敬奋斗中的工程师”典型宣传;联合省司法厅开展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开通12348法律热线,开展法律咨询网络直播、法律服务进企业等活动。组织学会开展“党建联动互促 科技点亮梦想”——三秦暖“新”行动,推动优化“两新”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全省各级将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心理咨询、健康服务、联谊交友等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活动150余项,进一步形成关心关爱科技工作者浓厚氛围。
第三,突出科技为民服务,搭建科技工作者岗位建功立业平台。举办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讲解大赛,实施青年科幻创作引擎计划,推进科普供给侧改革。举办科技金融生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智汇对话”沙龙、“院士聚长安·2025创融未来”活动等,凝聚智慧力量,促进“四链”融合,引导科技工作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打头阵、当主力。
在这里,我特别向媒体朋友推介一下全国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展演,这是继2015年承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汇演之后,陕西第二次承办全国展演,也是7部委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的集中展示,共有来自青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创排的《永怀之歌》《钱伟长》《袁隆平》等10个剧目在西安集中展演。这些剧目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更是把科学教育的宏大叙事和科学家们的身边小事相结合,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能够更好促进科学与公众互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创、排、演、观中沉浸式感受科学精神、传承科学家精神。
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来陕参加活动、采访采风,携手讲好科技创新故事和科学家故事、点“靓”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节日氛围,凝聚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介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点亮点活动安排➔
为迎接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和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切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作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为己任。自5月上旬起,学会积极联动自身科普教育基地、分支机构等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多元化形式展现汽车科技前沿成果,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并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弘扬科学家精神,彰显科技力量。举办庆祝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诞生60周年活动。5月18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重庆市大足区政府主办,中国汽研科普教育基地、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承办庆祝中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诞生60周年活动。活动以“甲子征途 重载未来”为主题,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铿锵宣言。活动包含“60周年纪念版军卡模型”交付,象征工业精神的代际传递;“红岩神炮”军用车队(模型)以战斗队形列阵,重现1965年首代重型军用越野车的雄姿风貌;近200名大学生组成的青年方阵整齐受阅,以青春风貌致敬军工历史;学会代表和战斗老兵参观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感悟信仰力量。
开展“勇毅前行——中国汽车拓疆者饶斌”主题展。5月上旬-长期,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开展。饶斌是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奠基人和杰出开拓者,在风云激荡的70余年,与中国汽车同行、历经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及强,筚路蓝缕的创业岁月。本次展览的许多珍贵展品和史料均为首次向公众展示,通过人、车、城三位一体的叙事框架解读这位汽车产业拓疆先锋人物,并将继续激励后来人坚实迈向汽车强国之路。
第二,传播绿色新理念,提升科学素养。5月上旬-6月上旬,学会联合基地在上海、北京、重庆、吉林、湖北、山东、四川雅安、四川崇州等8地10余所中小学开展青少年汽车科普系列活动。活动结合“青少年汽车无限创意征集活动解读”“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体验实践”“科普校园行公益活动”“创意绘画及点评”“国车之光”“汽车科普知识大课堂”等内容开展,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汽车知识,激发对汽车科技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第三,智领前沿新科技,赋能高校学子。5月19日走进重庆理工大学、5月22日走进重庆大学开展汽车前沿技术高端讲座。5月24日走进深圳技术大学开展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模拟车检及交流赛活动。6月7日走进中国海洋大学开展汽车科技大讲堂 • 硬派越野巡回课,将以越野技术与设计为课程主题,邀请汽车及相关专业学生参与课程与互动环节,构建属于青年一代中国汽车人的科普公益平台。
第四,亲子家庭车未来,唤醒科技萌芽。5月29日,在北京举办亲子家庭活动,面向学会“大朋友”和“小朋友”,将趣味科普与亲子互动巧妙结合,加深“车二代”对父母工作的深刻理解,在实践中感受到汽车科技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学会员工及其家人的业余生活。6月1日,在上海举办“无界·无限”汽车设计油泥模型亲子活动,通过参与汽车设计油泥模型的制作,开启孩子们好奇心和想象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在收获丰富知识的同时与家长一同享受亲子时光。
问答环节
“总台央视记者:
刚刚科技传播中心孟主任在介绍中提到,今年5月30日是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请介绍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年来的整体情况?
”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孟令耘:
去年5月30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社会公众超过17万人次,团体及科研单位700余个。
一是以展览为载体,线上线下拓展宣传阵地。以“共和国脊梁”主展引领,结合邓稼先、朱光亚、梁思礼百年诞辰重要时间节点,首批留美科学家归国75周年、“748工程”50周年、《中国植物志》出版20周年等重要科技事件,先后策划推出14个专题展,展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勇攀高峰,取得的辉煌科技成就和伟大精神品格。在此基础上,成立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打造博物馆网络版,举办全国巡展,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辐射带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推动优质馆藏资源走向全国。
二是以宣教为导向,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与主流媒体深化合作,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大型融媒体节目《先生》资料入藏暨主题展,联合《光明日报》在头版开辟“人民需要这样的科学家”专栏,与科普时报联合创办“打卡科学家地图”专栏。活化利用馆藏资源,精心推出每日一期科学家日历公号文章,每周一期科学家相册短视频,拍摄科学家故事微电影,组织科学家主题剧目展演,多维度多层次多形态弘扬科学家精神。
三是以采藏为基础,创新拓展采集模式和手段。今年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启动实施15周年。1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在全国5000余位采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累计启动700余位科学家资料采集工作,收集实物原件资料15.9万件(套)、数字化资料45.6万件(套)、音视频资料110万分钟,出版科学家传记、绘本等200余册。此外,创新采集模式,启动中青年科学家口述访谈和代表性资料采集,面向部分全国学会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进行史料征集,接受社会捐赠,不断丰富完善馆藏资源。
四是发挥场地和区位优势,努力展示中国科技形象、传播科学文化。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协办、承办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重大外事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刘徽诞辰18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专题展。服务中法建交60周年,会同法国驻华使馆举办“中法女科学家肖像展”。密切关注科技动态,推出每月一期的科技前沿学术讲堂,每月一场重大科技成就发布,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自觉守正创新,担当培育科学文化、涵养优良学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向更广区域、更大范围和网络空间拓展,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切实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
中国科学报记者:
邹广德书记刚才介绍提到,此次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山东省科协安排了多项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请邹书记展开介绍下,近年来山东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
山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广德:
山东省科协着力建立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长效机制,打造“逐光而行——科学家精神耀齐鲁”1个核心品牌,构建“创研展演一体、线上线下融合”两大传播矩阵,贯通省-市-县3级联动机制,实施“队伍强基、阵地提质、资源活化、活动出圈”4项行动计划。
一是建强科学家精神宣教队伍。组建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开展宣讲报告活动140余场次,受众达100余万人。全省力争建立一支100人以上的省级核心专家库,孵化500人的市级骨干队伍,带动全省5000人参与宣传弘扬活动,不断夯实宣教队伍基础。
二是发挥科学家精神教育阵地作用。组织“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您来打卡”活动,开展100余场科学家精神宣教活动,吸引了超过3万余人积极参与。在新闻媒体开设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内容的网上思政云讲堂,联合教育部门举办大型融媒节目《开学第一课》,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实施山东省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通过健全机制、丰富活动、提升效能,引导带动科学家精神深入基层、走向大众。
三是挖掘汇聚科学家精神宣教资源。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创作大赛、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等,依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出版《红色科学路——山东科学家传记》,开发举办系列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讲好科学家故事。积极开展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承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山东汇演活动,举办“科学家精神耀齐鲁”展演活动。全省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展播活动,受众超千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
四是大力弘扬古代科学家精神。立足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资源,配合举办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刘徽诞辰周年纪念活动”,协同滨州成立刘徽数学研究会、设立刘徽数据科学奖、成功争取国际天文组织命名刘徽小行星、举办刘徽主题展览等,联合山东大学、中国墨子学会举办“中国古代科技遗产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推动增强科学文化自信。
“
科普时报记者:
刚才李豫琦书记讲到,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陕西省将发布“陕”耀光芒系列产品,您可否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
向上滑动阅览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22年起,陕西省启动了弘扬科学家精神“五个一”工程(出版一套科学家精神丛书、拍摄一系列科学家精神专题片、推出一组弘扬科学家精神剧目、创建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组建一支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全方位打造科学文化立体传播品牌,为科技创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陕”耀光芒在陕院士主题宣传,是“五个一”工程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图书和专题片等形式展现院士及其团队的风采,塑造科技工作者群像。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实施到第三辑(季)。
《“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风华录》图书,邀请专业作家深入采访,通过报告文学形式,真实、客观、生动地还原院士的精彩人生和奋斗精神。前期已出版发行了2辑,共收录了鞠躬、侯洵、姚穆等16位院士的故事,被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年会重点推介,获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支持,成为省内多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
纪录片以光影为“笔”,为每位院士拍摄制作专题片和若干个寄语、科普短视频等,勾勒他们矢志报国的奋斗轨迹。目前与图书同步拍摄播出了2季16位院士专题片,收集并抢救性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
今年5月28日,《“陕”耀光芒在陕两院院士风华录》第三辑将正式出版发行,收录了张锦秋、安芷生、樊代明等8位院士的故事。5月30日,“陕”耀光芒专题片将在陕西广播电视台首播,并在学习强国、陕西先锋以及各类媒体平台等同步上线。此外,为适应公众多样化的需求,还特别推出了“陕”耀光芒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FM、微信听书、云听Radio、蜻蜓FM等平台发布,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科学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力量。
希望媒体朋友们给予更多关注,帮助这些闪耀着科学家智慧与品格光芒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让作品“流量”变成公众科学素质的“增量”,成为点燃创新火种、凝聚奋进力量的时代强音!
“
科技日报记者:
刚才战秘书长介绍中提到青少年汽车科普系列活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青少年汽车无限创意征集是汽车领域非常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今年的无限创意征集和往年相比,有哪些创新点?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
向上滑动阅览
我会于2021年发起了“青少年汽车无限创意征集活动”,该活动旨在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传播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科技知识,鼓励青少年自己动手,参与未来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点燃青少年对汽车科技的兴趣。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届,收到来自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全国30多个省市青少年的参赛作品近3万幅/件,优秀作品通过“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展示,并随着大会一起走入德国慕尼黑等国家和地区,是汽车行业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科普活动。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我们启动“青少年汽车无限创意征集活动”,今年活动的年度关键词是“明天”。今年我们进一步扩展了征集的作品的形式:设立了手绘原创画作品赛道、汽车与雕刻、剪纸、泥塑等“非遗”工艺相结合的“汽车+中国文化”作品赛道,和手工制作未来交通工具等科技作品三个赛道。在5月份的推广活动中,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此时此刻,我们的同事正在重庆几所中小学现场组织活动。
从绘画到中国文化与汽车的融合,再到向“动手做汽车”“编程开赛车”等少年方程式汽车实践、汽车科技竞技类作品拓展,青少年汽车无限创意征集活动不断创新,我们目标很明确:为汽车产业挖掘和培养更多热爱汽车,具备科学家精神和工程师思维、有动手能力的高潜力人才,服务面向2035的科技强国战略目标。
来源:小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