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高光」难掩财务「暗疮」!解读朗姿股份的医美「画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8:09 2

摘要:如今,医美已经成了朗姿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更成了公司财报里最亮眼的存在。但与此同时,这份亮眼背后也藏着不少烦恼——业绩整体疲软,债务激增、现金短缺,朗姿的财务状况正越来越难看。

朗姿股份原本是一家做传统女装的企业,谁也没想到,它会跑到医美行业玩起了“跨界”,而且玩得还不小。

如今,医美已经成了朗姿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更成了公司财报里最亮眼的存在。但与此同时,这份亮眼背后也藏着不少烦恼——业绩整体疲软,债务激增、现金短缺,朗姿的财务状况正越来越难看。

▲关注药财社 聚焦医药界▲

业绩下滑,但医美独好

2024年朗姿的年报数字并不好看:全年收入56.91亿元,较上年微降0.24%,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2.572亿元,同比也只是略微上涨了1.38%。到了今年一季度,这种下滑的趋势还在加速,营收直接跌了7.77%,只剩下13.99亿元。

图源:朗姿股份2024年年报

朗姿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女装、绿色婴童和医疗美容这三个业务。

按道理,这几块业务的毛利率还算不错,女装的毛利率达到了63.45%婴童板块为61.76%医美则为54.42%,都算是赚钱的好业务。但是,赚钱能力和赚钱多少还是两码事儿。

先看女装业务,去年收入19.25亿元,比上一年少了2.97%,而且门店一年之内少了整整77家绿色婴童的日子也不好过,全年收入9.21亿元,同比下降5.53%

只有医美业务还算坚挺,去年实现收入27.83亿元,增长了3.47%

但医美这块业务说来也微妙:朗姿医美业务里,真正快速增长的其实只有非手术类的医美服务,比如玻尿酸、热玛吉这些轻医美项目,占总收入比例高达41.87%

图源:朗姿股份2024年年报

而更为复杂的手术类医美业务却在下滑仅占总收入的7.05%,说明朗姿在医美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更多地局限在门槛较低的项目上。

虽然医美业务表现不错,但毕竟毛利率低于传统女装,这也意味着朗姿在整体盈利能力上并未明显提升。

短债激增, 现金流恶化

更麻烦的还在后面:朗姿的债务状况和现金流已经拉响了警报。截至去年底,朗姿的资产负债率猛升至57.42%,到了今年一季度末仍然维持在56.4%的高位。

其中最危险的是短期债务,去年底暴涨92%,一下子窜到了13.14亿元,今年3月底依旧居高不下,仍有12.25亿元。但偏偏这个时候公司账上的现金却没几个钱,去年底才5.56亿,到今年3月底也只有6.12亿,连短期债务的一半都覆盖不了,这种情况无疑是在给朗姿的资金链埋下巨大隐患。

再看现金流,朗姿的经营性现金流在持续恶化,去年底减少了35.6%,到今年一季度继续下滑23.43%。与此同时,公司在融资方面也不太顺利,筹资现金流居然还在净流出。这意味着朗姿不仅自己造血能力变差,想从外部借钱也不好借,难怪最近频繁发布融资担保公告,显然是急需输血来缓解现金紧张局面。

表面看,朗姿股份医美业务火热,但揭开财务报表一看,却发现背后的问题并不小。跨界医美能否真正救场,似乎还远没到乐观的时候。

医美业务频出「事端」

逃税被罚、医疗事故与

朗姿股份近年来虽然凭借跨界医美实现了业绩增长,但医美带来的争议、乱象频发,也让朗姿在品牌声誉方面背负了不少压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只要看看最近朗姿旗下几家医美机构接连被罚的事件,就知道这个麻烦可不小。

先看最新的一起案例。今年4月,朗姿旗下全资子公司——陕西高一生医疗美容医院因为偷逃税款,被当地税务部门罚了13.49万元。不仅影响了公司形象,更容易让公众怀疑,堂堂上市公司的旗下机构,怎么连税都敢偷?

再往前推一点,还是在4月初,朗姿另一家子公司——武汉五洲整形外科医院发生医疗事故,被武汉洪山区卫健局处罚。

这起事故可不轻:患者罗某某被鉴定为三级丁等医疗事故,而且医院方面承担主要责任。这种事一旦曝光,对整个朗姿医美品牌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毕竟在医美领域,口碑和安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出事一次,可能品牌受损好几年。

而类似的医疗违规问题并非孤例。去年底,朗姿控股的成都高新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也因使用不具备卫生技术资格的人员进行诊疗、未按照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操作等严重违规,被当地监管部门点名处罚。

不仅是医疗违规,朗姿旗下的医美机构还频繁陷入广告违规的旋涡之中。去年10月至11月,四川米兰柏羽、成都高新米兰柏羽、南京韩辰美容医院等多家朗姿控股子公司均因发布虚假或误导性广告,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可以说,医美广告问题几乎已经成为朗姿医美板块的“重灾区”,一抓一个准儿。

其实不仅仅是医美领域,朗姿的传统女装业务也并未独善其身。

今年1月,北京顺义区市场监管局的一张罚单再次将朗姿推向风口浪尖:有消费者通过朗姿品牌的视频号下单,结果收到货却发现变成了朗姿旗下定位较低的子品牌“俪雅”。

监管部门认为,这种用“高端品牌”吸引消费者、发货却用低端品牌的做法明显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最终朗姿股份因此吃了罚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张罚单也是近年来朗姿股份为数不多的一次因女装业务受到处罚的案例。然而,从品牌自身到旗下医美机构,频频踩雷,无论对于朗姿品牌还是投资者信心来说,恐怕都不是一件好事。

跨界容易,跨好界不易,朗姿股份未来如何应对这些深藏的风险,仍是个不小的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与公开信息,包括不限于上市公司公告、各省证监局官网、交易所官网,各大新闻媒体网站等,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

来源:医食参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