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签协议,要么继续征税?中方只剩81天限期,美国信用等级再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8:30 3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5月23日,距中美联合声明实施已过去9天,特朗普政府却已按下倒计时按钮。

再过81天,如果协议未签,美国对华关税将从目前的30%进一步上调。

5月18日,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同步发出“最后通牒”,对另外18个国家,如果90天内谈不拢,也统统恢复对等关税。

这不是谈判,这是施压,不是协商,这是逼宫。

而美国刚被穆迪降级的信用,还能让人相信它真的想达成共识吗?

2025年5月11日,从日内瓦会场走出的何立峰、贝森特与格里尔三人,留下了一纸中美联合声明,也留下一种全球市场的谨慎乐观。

关税正在取消,经贸关系有望回暖。

5月14日,声明正式生效,双方分别取消91%关税,并暂停对等征税条款,为期90天。

在这90天的谈判缓冲期中,中美面临着两个极具挑战性的议题。

第一是关于24%的‘对等关税’是否在暂缓期结束后取消或继续执行。

第二是美方单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所谓‘芬太尼关税’,是否纳入谈判议题。

然而,在芬太尼问题上,美国却屡屡甩锅,以“芬太尼关税”为由,在外交层面绑架谈判议题,在选举中捞取话语红利。

因此,5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硬表态,若美方还不知悔改,此前的关税措施“仍然有效”。

90天暂缓期也由此陷入僵局。

而美国见此也不甘示弱,放话要么签协议,要么继续征税。

早在5月12日,彭博社就报道:

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言,若90天内中美未达成最终协议,不排除对华关税从目前的30%进一步上调,但不会回到之前的145%。

而且,就在近日,美国正与18个关键贸易伙伴同步推进谈判。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5月18日的NBC采访中表示,这些国家若不展示“诚意”,就会收到书面函件,说明恢复关税的详细条款与执行日程。

这不是谈判话术,这是赤裸裸的勒令。

这些国家若在90天内未达成协议,即恢复至4月2日启动的对等关税原始水平。

尤其是这轮谈判的对象不仅包含传统盟友英国、日本、韩国,也囊括中东与非洲部分新兴经济体。

此情此景,恰如一些专家所警告的,美方保留关键关税未取消,其实是为了拿来当大棒。

现在,这根大棒被特朗普毫不掩饰地重新挥舞。

为何美方突然从“积极评价”中美会谈,转向“勒令签字”模式?

答案不难看出,因为不仅对中国谈不动,对其他国家也谈不动。

英国虽然第一个达成“框架协议”,但核心问题未解。

10%统一关税依然存在,英国保留保守空间。

日本最为激烈反对25%汽车关税,日产汽车公司高层甚至透露,每延迟一小时,日本汽车企业损失就超过100万美元。

欧盟态度更加微妙,虽然保持谈判开放,但明确提出“若被区别对待,将坚决反制”。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大多数国家对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后的走向感到意外,并开始“拖延战术”。

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称无需急于对美作出回应。

印度外长苏杰生直接表示形势未明,判断为时尚早。

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硬表态,不会因美方时间限制而损害日本国家利益。

这些反应的背后,其实是对特朗普政府“朝令夕改”的严重不信任。

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贸然签约,不仅无法获得真正稳定的市场准入,反而会被更高的关税或者“特别法令”随时推翻。

从2025年4月2日高关税启动,到5月10日中美谈判,再到5月18日威胁倒计时。

仅一个半月时间内,特朗普政府在经贸问题上就来回“翻烧饼”至少三次。

这样的节奏,让谈判桌上的每一位代表都不得不反复自问这个“交易总统”,到底能不能兑现承诺?

另外,美国急了,绝不是为了推动全球合作,而是因为内外交困。

一方面,国内零售巨头沃尔玛已经开始提价,贝森特与其CEO麦克米伦通话承认“部分关税会转嫁给消费者”。

另一方面,美国高通胀叠加经济放缓,迫使特朗普急需一个“贸易战胜利”故事来重塑其连任叙事。

2025年,面对如此强硬甚至带有侮辱性质的“倒计时协议”,中国是否会选择在剩下的81天内仓促签字?

答案很清楚:不会。

中国的态度早已在中美联合声明中表露无遗。

谈,可以,必须对等,必须逐步。

签,也可以,但要看行动,不看嘴上说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急。

如果说中美联合声明是中方以“强硬、稳重”换取的战略缓冲期,那么90天的设限,则反而揭示了美方真正的战略窘境。

在国内经济滞涨、信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想用“谈成协议”来提振市场信心,却发现没人愿意配合它演戏。

尤其是特朗普在4月初宣布新一轮加税后,面对国债无人问津、资本市场动荡、通胀无法控制的现实,被迫从“极限施压”转向“阶段妥协”。

其次,美国自身的信用已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遭遇重大打击。

5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等级由AAA下调至AA1,这是1917年以来首次失守“最高信用”。

至此,三大评级机构——标普、惠誉、穆迪已全部下调美国评级,全球市场对“美元资产”的安全感大幅下滑。

穆迪给出的降级理由一针见血。

美国联邦债务已超36万亿美元,其中1/4将在2025年集中到期。

2024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达6.4%,预计2035年将突破9%。

政府预算弹性严重受限,偿债能力难以保障。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不仅“说话不算数”,而且“还钱不靠谱”。

中国当然不会在这种时候把“经济稳定”与“政治赌注”押在一个连续违约的谈判对象身上。

反观中国自身,则正在加快内部应对机制的建构。

从调整出口结构、加强东盟与全球南方合作,到限制特定美企出口管制,再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声维权。

一系列举措正在打出一张张“组合牌”。

正如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所言:“好饭不怕晚。”

距离“90天倒计时”终点还有近三个月,但谁在倒计时,谁才真正焦虑,答案已呼之欲出。

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从来不是“谁怕谁”,而是谁更稳。

特朗普政府或许还能用关税吓退几个盟友,却再也吓不倒一个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中国。

参考文献:

中美相互调整关税,正式实施,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5-14

关税战未止,中美接下来如何过招?丨北京观察,直新闻,2025-05-14

李迅雷、张德礼:中美关税谈判的前景分析及应对,观察者网,2025-05-20

90天宽限期已快过半,美关税谈判进展缓慢,美财长威胁“缺乏诚意国家”,环球时报,2025-05/20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再遭下调 债务隐患撼动市场信心,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2025年05月20日

特朗普关税大棒下:美国信用评级遭下调 盟友日韩GDP双降,经济信心受打击,红星新闻,2025-05-20

美国急了,黄金涨1%!贝森特“威胁”:如果“各国不本着诚意进行谈判”,将征收最高关税,华尔街见闻,2025-05-19

来源:历史文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