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百年回顾:哪吒是如何“出海”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8:38 2

摘要:“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突破天劫我笑哈哈,逆天改命我吹喇叭,嘀嗒嘀嗒嘀嘀嗒……”2025年,没有哪部电影比贺岁档《哪吒之魔童闹海》更亮眼:1月29日上映,第9天即以超60亿元登顶中国影视票房榜。截至4月3日,这部动画电影已全球累计票房超154.9

“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突破天劫我笑哈哈,逆天改命我吹喇叭,嘀嗒嘀嗒嘀嘀嗒……”2025年,没有哪部电影比贺岁档《哪吒之魔童闹海》更亮眼:1月29日上映,第9天即以超60亿元登顶中国影视票房榜。截至4月3日,这部动画电影已全球累计票房超154.97亿(海外票房突破3亿),拿下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电影票房第5名。海内外票房的双丰收印证了导演饺子一开始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做观众没看过的东西。”而“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世人的偏见是座山,但我偏要一脚踢碎它!”“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软肋,而是敢直面软肋。”等一句句直击灵魂的台词更是燃爆全网。

随着北美、澳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热映,《哪吒之魔童闹海》俨然已成为国产电影乃至文化出海的一面新标杆。这背后倚仗着中国动画浮浮沉沉的百年历史——1922年,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标志着中国动画的诞生。1942年,《铁扇公主》不仅是中国首部动画长片,更是亚洲首部。1962年,《大闹天宫》获称“中国动画学派”,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佳片不断的中国动画至此却有了高开低走的味道。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动画人才流失、电影市场重建、美日竞品冲击之下,直到1999年中国首部商业化动画电影《宝莲灯》得以问世。经历民族性、艺术风格、传统与现代等艰难摸索,而今《哪吒之魔童闹海》终于迈出“动画出海”令人振奋的一步。

往日荣光:万氏兄弟的“西游梦”

说到中国动画,总是绕不开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四人1900~1907年出生于晚清,成长于民国,一心陶醉于艺术之美,共同投身动画片的实验创作。1938年,迪士尼全彩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全球热映,在美国本地就获得了高达1400万美金的收入。身在上海的万氏兄弟目睹了这股狂潮,立即开始探索这门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的艺术。1941年,取材《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万氏兄弟组织团队制作完成了黑白有声动画《铁扇公主》,时长80分钟,不仅是亚洲首部动画长片,也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长片。为了对标美国的“白雪公主”,这部动画特地取片“铁扇公主”。

1962年万氏兄弟中的老大万籁鸣(中)、老二万古蟾(左)、老三万超尘(右)合影。兄弟三人当时都在上美影厂工作,被同事们尊称为大万老、二万老、三万老。

《铁扇公主》在国内上映后大获好评,而彼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将此片作为战利品带回国内,如今如日中天的日本动漫当时尚处于萌芽阶段。被誉为“日本动画之父”的手冢治虫在一次采访中如是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这部中国动画之间的不解之缘:

“大概是1942年,万籁鸣导演的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在日本首次上映。当时我还在读初中,也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道: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连影院的走廊都挤满了观众,场场爆满。影片被配上了声音,都是由当时最著名的明星担任配音角色的,这样观众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到影片的内容,这种情况连当时的迪士尼都没有过,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中国暨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海报

01 02 03

《铁扇公主》剧照:铁扇公主(图1),铁扇公主与孙悟空(图2),西天取经的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僧(图3)。孙悟空的造型受到当时热映的迪士尼米老鼠形象影响。

为躲避战火,万氏兄弟离开上海前往香港,直到1957年,万籁鸣受邀加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随后召回了弟弟万古蟾、万超尘。坐标万航渡路618号的上海美影厂,后来诞生了许许多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天书奇谭》《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始终惦记着把孙悟空大闹天宫情节搬上银屏的万籁鸣,在这里有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导演自己的“西游梦”。

沉香、哪吒、邋遢大王、阿凡提、三个和尚、雪孩子、大耳朵图图等经典人物构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IP宇宙”。

《大闹天宫》的制作班底中,“中国现代漫画开山祖”张光宇负责人物造型,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唐澄担任副导演,越南归侨吴应炬负责作曲……这班“精兵悍将”一起北上京城“求神”,到故宫观摩汉白玉石栏杆,去西山碧云寺观摩观音菩萨坐的如意云,设计出了片中传统特色的“祥云”。各路神仙造型一部分来自京剧的脸谱艺术,一部分来自庙宇里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孙悟空从不同地域不同样式的猴戏脸谱转化来,最终定下“红鸡心脸上面两撇绿眉毛”的形象;七仙女主要参考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玉皇大帝则是和灶王爷有点儿关系。此外,人物打斗姿势大量借鉴京剧元素,昆曲和京剧中的锣鼓点则幻化为背景音乐……从一开始,《大闹天宫》就决意走民族风格之路。

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几十年来打造了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IP:孙悟空、金刚葫芦娃、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

《大闹天宫》(1961)电影海报

从1960年到1964年,《大闹天宫》整整制作了4年,原画数量超过7万张,总投资将近100万。由于历史原因,迟至1978年《大闹天宫》的下集才在全国公映,一举赢得当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并且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我国动画长片在海外发行的纪录。从某种程度上说,《大闹天宫》代表了中国动画片艺术水准和国际声望的顶峰。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神话“元宇宙”体系,至今仍是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母题来源。

上海电影博物馆展出上美影厂《大闹天宫》相关藏品,包括50余年前的大师手绘原稿、《大闹天宫》分镜头画面台本、赛璐璐片人景合成画面原稿等。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大战哪吒。

《大闹天宫》中的七仙女造型,参考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大闹天宫》原画组长严定宪设计的孙悟空形象定稿。

《大闹天宫》中的瑶池盛景。

商业化初探:《宝莲灯》效仿迪士尼

《大闹天宫》的成功路径难以复刻——这是由一群体制内的精英艺术家,以不计成本的金钱和时间投入所制作出来的电影。当时电影的制作发行流程是,片子完成后经国家电影局审查通过,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收购。先期投进去多少,中影公司按照成本价格给予结算,不存在任何商业运作。

当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拥抱市场。当时,画师若为国外项目做动画加工,报酬是本职工作的10倍甚至百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正因如此,1984年宫崎骏抱着仰慕的心态访问上美影时,影厂最关心日本动画的薪酬制度、能否允许计件付酬。宫崎骏大失所望,然而这折射出当时中国的特殊语境。

新世纪初,电影终于受到重视,成为一个产业,上美影拿出诚意之作:第一部尝试商业化运作、总投资1200万元的动画电影《宝莲灯》。《宝莲灯》以“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为蓝本,将沉香的个人成长和歌颂母爱作为主线,还大胆借鉴最先进的动画产业——迪士尼的运作模式。影片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商品。以前的动画长片配乐多以民乐旋律为主,没有传唱度,而《宝莲灯》邀请了李玟、张信哲、刘欢等歌星演唱主题曲和插曲,还请到陈佩斯、宁静、徐帆、姜文等影视大腕为角色配音。到现在,观众们也许记不清影片的具体情节了,但总能回忆起李玟唱的那句“在想你的365夜”、陈佩斯为孙悟空配音时的那句即兴台词“今天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宝莲灯》(1999)海报

当实力相差悬殊时,先模仿再超越不失为理性选择虽然当年有人批评《宝莲灯》故事厚度不够、一味吸收迪士尼的画面风格、为模仿美国文化的“政治正确”而安排土著女儿角色,但它作为第一部商业动画电影,称得上动画行业的有益探索。

01 02 03

《宝莲灯》剧照:沉香与部落首领之女噶妹(图1)、沉香与森林里的动物伙伴们(图2)、沉香大战哮天犬(图3)。

“民族风”之外的可能性:《大世界》

当我们谈“出海”时,到底在谈论什么?若以文化影响力来论,早期“中国动画学派”经典,如《齐天大圣》《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等,曾是诸多日本动画大师的灵感来源。若以商业价值而言,世纪之交的中国动画在探索“出海”之前,首先着眼于厘清眼下的这片“内海”。而事实上,一部影片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非等同,两者有时背道而驰。高票房是商业上的成功,而艺术的价值有时掌握在少数的专业人士手中——国际电影节为艺术电影、作者电影、独立电影提供了一个商业票房之外的“差异化”流通机制。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海报

2017年,刘健导演的动画作品《大世界》入围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继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之后第二部获得柏林青睐的亚洲动画片。该片还获得第5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这是一部字面意义上的“独立电影”,导演刘健前后花了3年时间,像上班一样朝九晚五地画画,还担任编剧、剪辑、配音。

《大世界》导演刘健

《大世界》(2017)中文版海报

之前的“中国动画学派”努力贯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题材、画风、人物上表现出传统东方特色,打造差异化和辨识度。然而通过他人的眼睛来审视自我又何尝不是一种迎合?《大世界》的出现则为中国动画的样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有人将刘健称作“动画版昆汀”,他采用多线叙事手法,在破败网吧、烂尾工厂、颓丧街头和迷蒙荒野等无限趋近于现实的城市边缘,以被盗走的100万元金钱来探讨人性话题。先后多组人物为争抢这100万而引发连锁犯罪,“黄雀在后”最终“无人生还”。这些小人物的动机正如现实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平凡却也荒诞:工地司机小张想要满足女友去韩国整容的愿望,人狠话不多的杀手瘦皮想要把女儿送去美国读书,一对年轻情侣想要搬去幻想净土“香格里拉”开始重新生活……

《大世界》剧照:对“香格里拉”幻境的美好想象,杂糅了人类登月、“东方红”拖拉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劳动口号等视觉元素的超现实主义画面。

《大世界》剧照:菜市场肉摊一角,画面中昏暗的色调、不修边幅的商贩、刻画精细的血肉纤维传递出写实质感。

2018年1月在国内上映之后,《大世界》一周之内的票房仅仅220万,成为一部“叫好不叫座”的影片,但是它的实验性与艺术性也在拓宽着大众对动画电影的认知。

传统与当代的平衡:《哪吒之魔童闹海》

动画电影无需实景拍摄和真人出演,一直被称为“文化折扣最小的片种”,容易进入国际文化传播语境。《哪吒之魔童闹海》“出圈爆火”之前,已经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雄狮少年》等影片“珠玉在前”,展现东方美学和底蕴,频频荣获国际动画节奖项、远销海外。这些影片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国际性之间的平衡。《哪吒之魔童闹海》同时拥有传统的故事内核和先进的特效技术。138家国内动画公司、4000多位中国动画人才参与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打造了陈塘关大战、百妖出动、洪流集群等视效惊人的大场面。这支纯本土团队的动画特效技术已经媲美全球顶尖水平。

2025年1月,《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与央视主持人鲁健对谈。

此外,影片要卖座,还需讲好故事,尤其是从古老题材中挖掘出人类共性中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哪吒系列的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了“混世魔丸”哪吒在亲情与友情的帮助下,打破自我设限和社会偏见,蜕变成为“灵珠英雄”哪吒的故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激励着不同地区、文化、年龄的观影者。其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则通过哪吒、敖丙两人与天界神仙之间的较量,指向个体对官僚系统压迫的抗争,回应了更大层面上的公平与正义议题。导演饺子还在片中贯穿了母爱这一普世化主题,这一改编极大冲淡、软化了原作中“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先锋反父权色彩,拥有了一个更为儒家式的传统精神内核,成为独属于饺子版本的哪吒故事。

《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剧照:哪吒与敖丙以莲藕重塑肉身(图1),哪吒与申公豹对决(图2),母亲与哪吒在炼丹炉中的最后拥抱(图3),拿掉乾坤圈的哪吒“火力全开”(图4)。

01

02

上海影城新旧版本哪吒双片连映,《哪吒闹海》(1979)中最具冲击力的一幕为哪吒自刎(左图),《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去除了“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先锋反父权色彩(右图)。

《哪吒之魔童闹海》主创公司位于成都,成都街头树立起哪吒、敖丙、李靖等人物塑像,引得民众与游客纷纷打卡。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印证了“传统文化+当代表达+工业化”模式的有效性,创下了北美排片突破1000间影院、大洋洲排片突破162间影院的成绩,刷新了在北美市场和大洋洲市场近20年的华语电影排片和票房纪录。不过以所有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为参照系,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仅仅排在第15位。出海榜中排名前两位的《英雄》和《卧虎藏龙》的发行公司都是传统好莱坞发行公司,上映影院数量多,宣发模式成熟,票房自然就高。而国产动画片在海外特别是北美市场,是作为独立电影以及艺术片来排片的。此外,英文配音、传统文化词汇翻译等问题也是出海路上的拦路虎。

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上映第9天即以超60亿元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

01

02

03

04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热映: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映式上,观众与哪吒合影(图1);马来西亚吉隆坡首映式上,当地观众cosplay成哪吒形象(图2);美国洛杉矶首映式现场(图3);比利时布鲁塞尔首映式上,观众与哪吒明信片合影(图4)。

总之,中国动画出海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扎实打好故事基础,夯实艺术功底,提高国际语境下的文化适应性,中国动画必将在海内外迎来票房与口碑的新高峰。

本文节选自《世界知识画报》2025年第5期

2025年

来源:世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