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论坛事关2050人类发展新图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8:32 2

摘要:2024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在此背景下,5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合作举办的首届全球领导力论坛“全球治理与面向2050

人大重阳网综合报道:2024年11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在此背景下,5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合作举办的首届全球领导力论坛“全球治理与面向2050年的领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暨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来自高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时代如何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世界需求、中国需求的未来国际性领袖型人才。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凤凰卫视、香港中评社等20余家境内外媒体及6家自媒体报道此次会议。

在致辞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联部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建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关志勇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主持致辞环节。

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2024年成立中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致力于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和平力量和人才支撑。以全球领导力论坛为合作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将与各国专家携手同行、团结合作,构建“价值引领为先、能力锻造为基、实践历练为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院系+智库”协同一体的运行机制,贡献促进人类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策略,完善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以全球领导力构筑价值共识、夯实发展根基、引领文明航向,推动全球治理和世界一切进步事业行稳致远。

姚建国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变局,全球治理面临深刻变革,亟需符合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全球治理新模式和具备远见卓识、创新精神和天下情怀的领袖人才。本次论坛聚焦未来领袖培养与全球治理变革,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面向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担当。期待与中国人民大学在全球治理研究、未来领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力量。

赵磊表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关于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话题,也是关于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话题。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持续深化全球治理领域人才培养探索,通过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教融合强化学术理论支撑、坚持开放包容塑造中外交流典范,探索“智能+治理”的培养模式,培养视野宽广、与时俱进的领袖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志勇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变局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双重挑战,中国始终是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和引领者。本次论坛作为中国高校首个全球领导力高端对话平台,为破解发展赤字、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国合署将继续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智库合作,支持建设全球人才交流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主持致辞环节。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中英文官网、新媒体账号启动仪式及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聘任仪式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肯特冲突调解项目高级研究员德拉蒙德,中联部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建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关志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共同进行启动仪式。

在聘任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亲自为受聘教授代表颁发聘书。到场的受聘教授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张晓萌、教授邓矜婷,哲学院教授魏德东,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忠阳,新闻学院教授钟新,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成晓河,商学院教授陈甬军、许开全。

在成果发布环节,论坛发布了《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图书及《百年变局与面向2050的全球领导力人才培养》智库报告。

《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以“外国人看中国、看世界”角度收录33位外国政要学者专家对中国及全球问题的观点,从全球发展、全球治理、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国式现代化和“一带一路”未来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和论述,指出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对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的积极意义,在国际舆论场有理有据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通过总结归纳,提出“国家复利式发展”呈现的六个方面特征:积累性、增长性、长期性、综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指出新中国过去七十多年的发展在以上六个方面均有显著表征,形成了巨大发展势能。未来中国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发展藩篱,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争取更加美好的生活。

《百年变局与面向2050的全球领导力人才培养》智库报告则指出,随着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传统的西式全球领导力愈发难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全球正面临“领导力赤字”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新型全球领导力和领导力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报告指出,目前全球领导力人才缺口合计破1400万。报告强调,面向2050的全球领导力人才应具备驾驭复杂变局的战略视野与行动智慧,以应对技术革命、气候危机、多极秩序重塑和代际更迭等多重挑战。

在主旨演讲环节,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肯特冲突调解项目高级研究员德拉蒙德分别作主旨演讲。

常启德指出,面对气候变化、技术革新与地缘格局演变叠加的全球性挑战,构建新型领导力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迫切任务。2050年的全球领导者须以跨文化同理心为纽带,将系统思维与代际公平融入决策框架,在技术赋能与人文价值间建立动态平衡,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新型协作模式实现全球公共利益。联合国正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轴心,依托全球数字契约等制度设计,推动多边机制转型升级,构建公私部门协同赋能的领导力网络,确保技术创新转化为普惠发展动力。

德拉蒙德强调,2050年所需的领导力人才不仅要具备全球视野、前瞻能力与技术素养,更应持续学习,深入理解并培养AI难以替代的能力与内在素养。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警惕相应不可预见的社会风险,并强化伦理、同理心、批判性思维等人类独特能力。他强调,真正有希望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以更包容、具责任感的领导力,回应全球南北共同的基本诉求,重建一个更加团结、有信心的国际社会。

在圆桌对话环节,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肯特冲突调解项目高级研究员德拉蒙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张宁,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莫妮卡·布鲁克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张晓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围绕“全球领导力培养:世界经验与中国实践”主题展开研讨。

德拉蒙德认为,世界可在多个层面向中国学习。例如,中国在拥有悠久文明的同时保持谦逊求知,展现出对多样性、主权与发展路径的尊重;绿色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在新兴技术治理上注重风险规制与价值导向平衡;在多边合作中强调灵活对话、维护联合国地位。他强调,未来领导力应建立在对全球大势、科技变革与气候挑战的深入理解之上,并呼吁持续学习与增强国际视野。

陈文玲表示,中国和世界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2050年的世界会和现在全然不同。培养未来具有领导力的人才,要立足具有全球共性的现实情况,如共同的挑战、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期待,还要共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对未来的期望,要从现在开始谋划、培养和锻造。

张宁表示,面对2050年百亿人口挑战,世界各国都需要创新人才、全球胜任力人才、全球领导力人才。中国的全球领导力人才尤其要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跨文化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组织领导能力,既能有效传播中国发展事实、情感和中国价值,也能充分尊重其他文明文化,并能开展跨文化合作。

莫妮卡·布鲁克曼指出,巴西及拉美地区正与中国深化全方位合作,她呼吁将经贸合作拓展至科技与领导力领域。面对全球南方新兴力量的崛起,培养具备跨文明对话能力的新一代领导者至关重要。同时,语言是推动全球合作的关键工具,巴西高校正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中文以拓宽国际视野。

张晓萌指出,塑造面向未来的全球领导力,需要在对话中增进跨文化理解,在多元文化差异面前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以全球视野、使命担当和共情能力应对不确定性。全球领导者应兼具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以责任感和远见引领变革,将各国自身发展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可持续的全球共同发展。

王建华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学生对国际组织调解员机制的研究为例讲述全球领导力培养的实践。他表示,该议题的研究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同时具备研究、人文素养及语言能力。他表示,人大始终坚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国际领导力方面将有所建树。

启动仪式、聘任仪式、主旨演讲及圆桌对话环节由王文主持。

推荐阅读

智库报告:六类全球领导力人才的缺口超1400万

2025-05-22

人大重阳第9次边境行,在黑瞎子岛发布重要报告

2025-05-22

蔡彤娟:新一轮“降息潮”要来了吗?

2025-05-20

中美还回得去吗?两国顶级学者第三次对话谋良策

2025-05-19

吴晓求最新发声:以制度改革引领经济跃升

2025-05-17

全球气候治理大洗牌,中国不妨主动出击

2025-05-16

欢迎

加入人大重阳社群

为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让大家有更好的交流体验,人大重阳建立了“企业”“学术”两大社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扫描上方二维码填加人大重阳工作人员的微信(rdcy2013sph)备注姓名、单位、职务及想加入的群聊,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会将您拉入群内。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赞”+“转发”

来源:人大重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