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文脉探访,“胡同里的红色讲坛”走进国子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0:20 2

摘要:夏木葱茏时节,中轴古韵新声。今天,“胡同里的红色讲坛”2025年首场宣讲活动在安定门街道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以“理论宣讲+文脉探访”的创新形式,解码中轴线文化基因,共绘胡同保护与更新的时代画卷。

夏木葱茏时节,中轴古韵新声。今天,“胡同里的红色讲坛”2025年首场宣讲活动在安定门街道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以“理论宣讲+文脉探访”的创新形式,解码中轴线文化基因,共绘胡同保护与更新的时代画卷。

古建院里的理论浸润

从学术高度到生活温度

阳光穿透古柏枝桠,斑驳光影洒落地面,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庄重古朴的红墙灰瓦间,理论宣讲会的序幕徐徐拉开。

东城区文联副主席李哲化身历史的讲述者,以《老照片里的中轴线变迁》为引,带领观众踏上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他精选的百余幅珍贵老照片,生动展现了中轴线从古代庄严的“礼制轴线”,到近代孕育生机的“生态轴线”,再到现代见证城市发展的“发展轴线”的演变历程。观众在影像与讲述中穿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鲜活,触摸北京城跳动的文化脉搏。

“‘修旧如旧’就是让城市留得住记忆,让人们看得见乡愁,是走向未来,是让老胡同过上现代生活。”清华同衡设计师张喆在《钟鼓楼,当历史走进未来》的讲述中,聚焦钟鼓楼片区保护更新项目,深入剖析 “修旧如旧” 的技术细节,强调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守护胡同脉络、延续市井烟火,让老城保护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安定门街道青春讲解团成员温仕鸿围绕从基层治理“小切口”看品质生活“大图景”的青春叙事,展现青春力量推动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生动图景;国子监社区党委书记王颜颜则以“圣人邻里”党建品牌为切入点,讲述“圣人”智慧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融合,突显“文化+治理”的社区发展定位,让理论宣讲更具实践温度。

行走中的文脉感知

从建筑礼制到胡同肌理

在“文脉溯源”环节,参与者跟随国子监社区文化志愿者的讲解,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大成殿的庄严肃穆、辟雍殿的皇家规制、乾隆石经的千年文脉……每一处古建细节都成为鲜活的“文化教材”。讲解中,志愿者巧妙串联中轴线申遗、胡同保护与社区治理实践,让理论宣讲内容在实地探访中得到具象化呈现,推动学术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基层实践。

“在彝伦堂里参加理论宣讲活动,跟讲解员走在红墙灰瓦间,这种‘理论宣讲+文脉探访’双环节体验的形式真好,既让历史可触可感,又让道理越听越明!”安定门街道居民刘女士的感慨,道出了现场观众的共同感受。

为持续深化理论传播,2025年,东城区将延续“红色讲坛” 品牌热度,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让理论宣讲更贴近群众生活。活动现场最新发布的《“胡同里的红色讲坛”理论宣讲活动计划》亮点纷呈:在选址上,精选最具东城韵味的胡同院落、历史建筑,让青砖灰瓦成为理论传播的天然课堂;在队伍上,汇聚专家学者、基层代表、百姓名嘴,打造多层次宣讲矩阵;在形式上,创新“理论宣讲+实地探访+互动体验”模式,将理论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通过打破传统宣讲的空间局限,东城区正将一条条胡同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思想共识的“开放式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百姓心田,持续激发理论学习与文化传承的新热潮。

文字:区委宣传部 安定门街道

图片:张维民 区委宣传部

来源:北京东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