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阿非利卡人”言论引争议,专家解码:移民政策要变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0:36 2

摘要:南非人早已对政府语言使用的奥威尔式滥用感到厌倦。毕竟,这是一个曾通过1952年《废除土著通行证及协调文件法》的国家。该法案虽名为“废除”,实际上却扩展了恶名昭著的通行证制度,规定年满16岁的黑人南非人必须随身携带通行证。同一政府于1959年又通过《大学教育扩展

刚抵达的南非人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附近的阿特兰蒂克航空杜勒斯机库内

南非人早已对政府语言使用的奥威尔式滥用感到厌倦。毕竟,这是一个曾通过1952年《废除土著通行证及协调文件法》的国家。该法案虽名为“废除”,实际上却扩展了恶名昭著的通行证制度,规定年满16岁的黑人南非人必须随身携带通行证。同一政府于1959年又通过《大学教育扩展法》,进一步限制黑人学生在“开放”(即白人)大学的注册机会。

因此,当美国政府接纳49名阿非利卡人并将其认定为“难民”时,南非人对此不感意外。美方理由是,这些人正在逃离南非当前对白人——尤其是阿非利卡人——的迫害。

然而,特朗普政府清楚这一说法毫无根据。正如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及其政府所指出的,并无证据表明阿非利卡人或白人整体正遭受种族灭绝。

确实,南非的谋杀率居全球前列,但主要受害者是贫困的黑人群体,而非白人。阿非利卡人和其他白人群体并未受到迫害;他们与所有南非人一样,其基本人权均受宪法保障。这一宪法虽有缺陷,但在司法实践中已获得广泛执行,远非一纸空文。

更重要的是,“种族灭绝”意指基于种族、民族或宗教理由对某一群体进行有计划的消灭。倘若此类罪行正在发生,白人和阿非利卡人的人口应呈现下降趋势,然而事实却相反:自1994年以来,白人群体数量虽增长缓慢,但在绝对值上持续上升。

在当前加沙地区人民每日面临以色列政府所实施的暴力与恐怖的背景下,将阿非利卡人称为“难民”,不仅荒谬,更是对真正经历种族灭绝者的侮辱。

那么,这一举措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逻辑?

广泛评论指出,特朗普政府此举背后有其政治动机。

首先,该政府攻击美国公共与私营部门实施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政策,视之为“专制”措施。批评者认为,这是对其白人基督教民族主义选民基础的迎合。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凭借其宪法对非种族主义与多元化的承诺,已成为全球多元政策的象征,因而成为攻击对象。

其次,将阿非利卡人标为难民,击中特朗普基本盘的心理痛点:他们难以接受一个白人少数群体受黑人多数政府统治的现实。

第三,将阿非利卡人描绘为“种族灭绝”受害者,是对南非在国际法院控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实施种族灭绝行为的反击。然而,对美国基督教民族主义右翼而言,以色列代表着《圣经》预言的实现,不容挑战。

特朗普此举实为暗示:美国同样可以用“种族灭绝”指控反制南非,尽管其事实依据站不住脚。他在讨好选民与维持对南非的经济利益之间进行权衡。

值得注意的是,南非媒体曾大幅报道许多坚定选择留下的阿非利卡人,他们称南非为“家”,并在形式上接受该国作为非种族主义民主国家的现实。

正如笔者在《南非白人与民主》一书中详细分析的,阿非利卡人和白人不仅在民主转型中幸存下来,而且经济状况普遍良好。作为一个“人口群体”(使用过时种族分类术语),白人在民主制度中全面参与,选举投票率高于其他族群,并通过民主联盟在国家和地方议会中获得有效代表。

然而,若要揣测特朗普政府所接纳的49人之动机,仍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除非了解其个别背景,否则难以准确判断他们为何作出离家移居美国的决定。

其次,多数白人对白人统治终结持现实态度,尽管他们对如就业平权等新政策心存不满,认为其构成对白人的“反向歧视”。然而,白人就业率依然较高,且在私营领域高管层中仍占主导地位。

尽管许多白人依旧生活在事实上由白人主导的空间,如工作场所与郊区,但仍有一部分人无法接受自1994年以来的社会变革。极右翼武装力量虽已被瓦解,但我们可推测,这49人属于广义上的“消极抵抗者”——努力退回至白人世界。

第三,尽管白人总体经济状况仍佳,但改革也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边缘化白人群体,主要为教育水平低、经济困顿者。他们认为自己被公平就业法规排除在外,普遍感受到种族地位的丧失。

这些阿非利卡人极可能属于那些长期萌生移民意愿的白人群体之一。然而,合法移民要求繁多:需满足教育、职业资格、获得工作邀请、具备经济基础、满足目的国社会保障要求等条件,此外还有情感成本——移民绝非轻而易举。

有证据表明,这49名户主多数来自那些对民主不抱幻想的阿非利卡人极少数群体,更确切地说,是利用难民身份作为移民捷径的投机者。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