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之前就介绍过早餐的组合,要有奶、有肉或蛋、有蔬菜、水果,最好再来一小把坚果。
家长都知道,孩子的早餐一定要吃好。
我们之前就介绍过早餐的组合,要有奶、有肉或蛋、有蔬菜、水果,最好再来一小把坚果。
考虑到孩子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肉,补充蛋白质,还能补充锌、铁。
早上时间实在匆忙,很多家长就会选择香肠、午餐肉、培根这样的肉,来给孩子搭配早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像香肠、午餐肉这种肉,都属于——
烟熏、腌制类加工肉
这类加工肉,真不建议给孩子多吃,尤其是年纪小的娃。
这些肉对孩子来说究竟有什么坏处?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在 2015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烟熏、腌制类加工肉类划分为了一类致癌物。
这里说到的加工肉,指的是通过腌渍、烟熏、发酵等方法制成的肉制品,它们一般都增强了某些风味,或者做了防腐处理。
一类致癌物的意思,就是有确切证据表明对人类致癌,比如烟草、柴油发动机尾气,也属于一类致癌物。
为什么这类的加工肉,吃多了会有致癌风险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这类加工肉里必要的防腐剂——亚硝酸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对于凶险致命的肉毒杆菌也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以延长肉类的保质期。
但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就有可能在胃的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一种强致癌物,会破坏细胞DNA结构,诱发基因突变,提升癌症风险,危害健康。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的食品工艺技术在逐渐进步。加工肉逐渐降低了对亚硝酸盐的使用,但还没找到能彻底替代的安全办法。
偶尔少量吃这类的加工肉没事,但长期大量吃,风险就会变高,吃得越多,风险越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析了 800 多项相关研究,发现摄入这类加工肉,会导致结肠中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增加,提升结直肠癌的风险。
其中有一项荟萃研究还显示,每天每多吃 50 g 这类加工肉,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18%。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加工肉经过烟熏、烧烤来烹饪,还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增加伤害 buff。
经过烟熏、明火烧烤、煎炸等烹饪的加工肉类,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 PAH、杂环胺 HAA,都可能提升癌症的风险。
此外,长期食用高钠的加工肉,会提升胃癌风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除了容易致癌,过度食用这类加工肉还有可能影响大脑健康。
今年 1 月发表在的《神经病学》上一篇队列研究表明,和少吃红肉的人相比,经常吃加工红肉的人,出现认知及语言记忆功能加速老化的风险更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从目前的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规律:
怎么分辨自己买到的肉,是不是上面说到的那种加工肉呢?
我们上面说到了,这类肉是通过腌渍、烟熏、发酵等方法制成的,它们一般都增强了某些风味,或者做了防腐处理。
我们平时常见的烟熏、腌制类加工肉,大概是下面这些:
中式早餐常见烟熏、腌制类加工肉类
☑️ 香肠、火腿肠、红肠、腊肠、烟熏肉、咸肉、咸鱼……
西式早餐常见烟熏、腌制类加工肉类
☑️ 培根、火腿、热狗肠、午餐肉、方腿、加工火腿片……
一般来说,只要添加了防腐剂 / 或者使用了高盐腌制防腐,能保存比较长时间的肉,就很有可能是烟熏、腌制类加工肉。
这类的加工肉,孩子也不是一口都不能吃。我们的参考建议是:
● 3 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吃新鲜现煮的肉,不建议吃这类加工肉,
● 3 岁以上的孩子,偶尔吃没事。每周不要超过 2 次,每天最好不超过 30g。
目前有文献证据表明成人每天食用加工肉不超过 50g,对于加工肉没有明确年龄建议,以上建议供参考另外,也要提醒各位家长,不要给孩子吃小作坊加工肉。
这类三无加工肉制品,不仅原料肉的新鲜度无法保证,还有可能存在违规滥用亚硝酸盐的情况。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孩子真的很想吃烟熏、腌制类的加工肉,怎么能降低风险呢?
吃了这类加工肉以后,可以给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果,VC 有强抗氧化性,可以帮助抑制亚硝酸盐转化成亚硝胺。
蔬菜,可以多吃些甜椒、芥菜、西兰花,以及深色的绿叶蔬菜。
水果,可以多吃维生素 C、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比如黄心奇异果、草莓、橙子、冬枣等等。
已经看到最后,就快动动手转载给家人和朋友,给他们及时提个醒吧❤️
不仅是孩子,家里大人也要少吃烟熏、腌制的加工肉,多吃点新鲜的肉、蛋、奶,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哦~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
[4]SN/T 0222-2011 进出口加工肉制品检验规程
[5]Lane MM,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Ment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Nutrients. 2022 Jun 21;14(13):2568.
[6]《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7]《GB27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8]Zhang X, et al. Red/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and non-cancer-related outcomes in humans: umbrella review. Br J Nutr. 2023 Aug 14;130(3):484-494. doi: 10.1017/S0007114522003415. Epub 2022 Dec 22. PMID: 36545687.
[9]Griffiths A, et al. Foods,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vascular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 Metab (Lond). 2024 Dec 18;21(1):105.
[10]刘聪聪,王冲,叶可萍,李春保,周光宏.加工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中国食品学报,2021,21(2):367-377.
[11]姚瑶,彭增起,邵斌,王蓉蓉,靳红果.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10,31(23):447-453.
[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简介. 营养学报 2018(40)5: 417-418.
[13]GB/T 20712-2022 火腿肠质量通则
[14]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本文专家
张海英
合作专家
注册营养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硕士
刘遂谦
审核专家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营养学硕士
中国营养学会 认证注册营养师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 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
刘华
审核专家
北京和睦家医院
儿科主治医师
王秋华
审核专家
杭州禾芸嘉医院芽儿庄儿科中心
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策划制作
策划:嘉树
监制:大力
排版:刷子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图虫创意
来源:丁香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