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如复生,梅花小满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21:20 2

摘要:5月21日晚,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上海颁奖。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一级演员周帆凭借在湘剧《夫人如见》中饰演李闰获梅花奖。本期艺风,特别呈现演员周帆的创作谈与《夫人如见》观剧札记,让我们从创作者和观众视角走近谭嗣同夫人李闰。

湘剧《夫人如见》海报。

5月21日晚,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上海颁奖。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一级演员周帆凭借在湘剧《夫人如见》中饰演李闰获梅花奖。本期艺风,特别呈现演员周帆的创作谈与《夫人如见》观剧札记,让我们从创作者和观众视角走近谭嗣同夫人李闰。

周帆

12岁那年,我与湘剧结缘。从那时起,梅花奖的种子便深植于我心,牵引我不断向前。直到遇见《夫人如见》,遇见李闰,终于与梦想相拥。

“夫人如见”,这是谭嗣同写给妻子李闰信札的抬头。四字之中,藏着深情,亦藏着后来的故事。关于谭嗣同的舞台剧不在少数,剧作家罗怀臻老师在湘剧《夫人如见》里,着笔写谭嗣同夫人李闰的戏,颇具新意。《夫人如见》中的李闰形象饱满,文本赋予了角色极大的表演空间,要灵活、准确地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内心活动和形象姿态,对我来说是历练、是挑战。

湘剧《夫人如见》剧照。

三谒李闰,读懂“巾帼完人”

饰演李闰,从走近她、读懂她开始。

2022年3月,我第一次站在浏阳李闰墓前。彼时春寒未消,林间树木刚冒新芽。作为湘剧演员,从毕业到进入长沙市湘剧院的近20年间,我饰演过不少传统戏的角色。赵五娘的苦、李三娘的韧、陈三两的刚,熟稔于心。要创演《夫人如见》里的李闰,我踌躇满志。

“她是女流之辈,又非等闲之辈”,李闰的一生是励志的一生,也是艰苦的一生。李闰是生活于清末民初的一位民间女子、中国近代最早觉醒的现代女性,一位从传统“旧道德”走向现代“新风尚”,被康有为、梁启超称为“巾帼完人”的浏阳女儿。她与谭嗣同虽然是封建包办的婚姻,却有着人间最真挚的爱情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夫人如见》中的李闰,和我以往所饰演的所有女性形象都不一样。李闰身上更有一种女性少有的刚烈之性,特别是那股子埋藏在灵魂深处的狠劲。这股狠劲是李闰不可或缺的独一无二的女性魅力,这也为我新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注入了灵魂。

正式排练启动之前,我与主创们第二次拜谒李闰墓。时值八月,浏阳骄阳似火,我的心中也似有一团烈火。站在李闰的墓前,我将心中对这位奇女子的复杂情感,对于未来即将出演这位女性的激动之情一一倾吐。

李闰出身书香门第,贤达聪慧;她是谭嗣同的贤妻,“夫人如见”“夫君如见”书信传情,是情,是志同道合。因为谭嗣同,她得以接受新的思想,用更开放的眼光看世界。剧中,谭嗣同牺牲后,李闰的性格剧变。她在灵堂前欲自刎寻死,但最终化悲痛为力量。她坚定地追随丈夫步伐,践行丈夫的未竟事业。

李闰积极奔走,倡导新风;她以他的《仁学》精神,帮助被遗弃的女婴,资助贫苦女子读书,创办湖南浏阳女子学堂。她理解了他,正如“做你的未亡人,做你的未竟事,我心甘情愿……夫君一日未走远……”要演好李闰,便要将她身上所具备的湖湘女子气质表现出来。

《夫人如见》首演后,再次拜谒谭嗣同和李闰墓地。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种莫名的感伤萦绕心头。走到谭嗣同墓前,我止不住地哭。我感觉我就是李闰。

5月21日晚,湘剧演员周帆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作者供图

在湘剧舞台上,李闰复生

李闰是一位独立的女性,更是独立于谭嗣同而存在。

对于此剧中的李闰一角,表演风格要“既传统,又现代”。它是古典的神韵,要有程式化的放大和夸张,又要有话剧般的真实性反映和体验,一切的程式化演唱都必须有真实的心理体验支撑,不然就会为表演而表演,为程式而程式。

第一场“两地书”。这场其实是一个梦境,是说李闰和谭嗣同夫妻二人鹣鲽情深,纵然相距遥远,却时时思念对方。二人对月抚琴,遥寄相思。这也为谭嗣同死后李闰的伤心、愤恨,做了人物表演层次上的铺垫。这场戏在人物程式化的表演风格上,我用闺门旦的程式表演来演绎李闰的青年时期。实则这场戏还得要有空间感,它是一种隔空地对话,舞台地神游。表演风格要将程式化更加放大,夸张、强化、美化,结合歌剧演唱和舞蹈表演,让人物更加有灵魂而真实。

第二场“丧夫痛”,则需要表现出李闰不能接受谭嗣同的死以致恨意丛生、流出血泪,誓要报仇雪恨不得,只能一同赴死的绝望心理过程。这场表演应该是要强化李闰犹如游魂般出场和那令人惊恐的肢体表现。

第三场“翁媳怨”。绝望的李闰因对公爹的埋怨而抽大烟三年,明白真相后又起誓托起谭家三件大事。从绝望到坚强自立的心路历程,“既传统又现代”的表演风格在这一场体现得非常明显。我沉浸式地体会人物,处处有别于程式化,又处处有程式化。

第四场“横塘约”。十二年后,李闰已经在家乡办了女校、为先烈立祠堂,还召集女子们一起走向时代潮头。她为公爹的“三托”费尽心血,这也是夫君谭嗣同的思想信念在支撑着她。这场的情绪又为第五场“祠堂泪”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十二年未掉一滴泪为的是什么?是公爹的托付,还是夫君信念的支撑?这一场,须把李闰积压多年的苦楚情感全部释放出来,“苦字吐出口,一哭解千愁……”这段唱腔是李闰一生的自述,摧肝裂胆,娓娓道来,这两场表演,我以偏向青衣的表演风格来演绎。

最后一场“莲花愿”,李闰用自撰挽联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今世已如斯,受人间倍牢骚,一死怎能抛恨去;他生须记得,任地下许多磨折,万难切莫带愁来。”

李闰,是一个敢爱敢恨、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伟大女性。我很喜欢这一角色,要塑造好近现代人物角色,就必须基于戏曲的传统程式,同时又要跳出传统的限制,用心感受角色、用心去体验角色的人生。

历史中的李闰和《夫人如见》中的李闰,给了我极大的创作和表演空间,让我走进历史,走近李闰,让“李闰”在湘剧舞台上“复生”。

“摘梅”,是鼓励,是鞭策,是全新起点。这份荣耀,满载着湘剧老艺术家们的倾囊相授、前辈同仁的悉心关怀,见证着传统戏剧的弦歌不辍、勇于创新。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