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年六十岁,按古人的说法,叫耳顺之年。意思是说,这个年纪的人,听什么都顺耳了,没人惹得你生气。但我听了一早上的邻居狗叫,心里还是烦——顺不顺耳不重要,关键是我还没聋。
我今年六十岁,按古人的说法,叫耳顺之年。意思是说,这个年纪的人,听什么都顺耳了,没人惹得你生气。但我听了一早上的邻居狗叫,心里还是烦——顺不顺耳不重要,关键是我还没聋。
从六十岁起,我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检查自己还活着没有。呼吸顺畅,血压不爆,腰能弯,腿能伸,那就是赚了。六十岁之后的每一天,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多过一天,心里就有点小得意。
年轻时读叔本华,说“人生本无意义”,觉得酷到能写进情书。现在觉得,人生的意义可能就是把自己这副机器修修补补活到七十岁——古人说“七十古来稀”,这话现在听着依然唬人。
但光信“天意”可不成。天意像电信客服:你找它,它不接;你不指望了,它打回来,还是骚扰电话。
前段时间住院,像英雄末路;出院时,像炼狱逃犯。医生盯着我的心电图皱眉,说这是“隐匿型心脏病”——像小偷,平时不出声,一出声就要你命。我问能不能手术切掉,他说:“这不是切痣。”
我懂了:病靠天意,命靠管理。
过去不信医院,怕麻烦、怕花钱、怕医生看我的眼神像看将死之人。现在信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肝、心、血压、血糖,全在闹情绪,像支不按谱子唱的合唱团。
现在活得比上班还规律:
早晨七点半测血压
中午饭后吃药
下午四点遛弯“吸霾”
晚上看新闻联播测血糖
每月社区体检,每年全身检查。稍有偏差就报警,但习惯了——六十岁后,活着本身就是一场精密维修。
年轻时脾气爆,拍桌子骂街。现在桌子贵,血压更贵,生一次气得缓三天。邻居小孩踢球吵翻天?从前拎耳朵教育,现在关窗戴耳塞默念“都是天意”——不是修养好,是算清了成本。
老同事退休后天天抱怨社会,五年后脑溢血走了。医生说血压高,我说是气死的。
现在日子像水流一样平,偶尔想骂养老金涨得慢、药价高,但转念一想:能自己走进药店掏钱,已经赢了。
老话说“人老先老腿”,今年最值投资是一双好运动鞋。每天8000步,风雨无阻,小区健身器材成固定舞台。曾经觉得锻炼是年轻人的事,现在明白是对自己的体面。
饮食从“江湖大哥”变“尼姑”——青菜豆腐少放盐。媳妇说我清苦,我说:有牙能嚼、肠胃能消化,就是豪华生活。
原则:
医生说不好的事,再愉快也克制;
医生说好的事,再无聊也做点。
这不是道德,是生存智慧。
有人问:六十岁后活着图什么?
我说,图一种体面——
不是穿得体面,
不是死得体面,
是活得体面:不拖累儿女,不被社会嫌弃,不让自己瞧不起自己。
六十到六十五是道坎,像场考试:
天意决定抽什么卷子,
操作题靠自己认真答。
我努力复习,不求优等生,只求及格。
要是活到七十岁,一定会感激六十岁时做的这些“蠢事”——就像大病初愈时,突然感激那些平淡的药片。
人这一辈子,没法决定起点,但至少能努力不摔在半路。
来源:南风知我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