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省县域经济竞争格局中,义乌与慈溪的第一强县之争持续引发关注。根据2024年数据,慈溪以2928.6亿元的GDP总量稳居浙江县级市首位,而义乌则以2503.5亿元紧随其后,两者差距从2023年的584亿元缩小至425亿元,呈现出“制造业硬核”与“数字贸易软实
浙江省县域经济竞争格局中,义乌与慈溪的第一强县之争持续引发关注。根据2024年数据,慈溪以2928.6亿元的GDP总量稳居浙江县级市首位,而义乌则以2503.5亿元紧随其后,两者差距从2023年的584亿元缩小至425亿元,呈现出“制造业硬核”与“数字贸易软实力”的差异化竞争态势。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慈溪与义乌同为县级大城市,但两地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慈溪依托工业基础,义乌则以商贸立身,这场较量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比拼,更是中国县域经济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
慈溪的竞争优势根植于深厚的制造业基因。作为全球小家电产业集聚区,其生产了全球约60%的小家电,拥有公牛集团、方太厨具等7家百亿级企业,2024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4500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更以800亿元产值成为新增长极。
通过“传统+新兴”双轮驱动,慈溪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60%,202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同时政府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政银合作”等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活力强劲,每3户家庭即有1户经商办企业。
然而,慈溪曾长期受制于交通短板,随着通苏嘉甬高铁开工和沪甬跨海通道规划,其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逐步释放,预计2025年GDP将突破3000亿元。
义乌则以“轻资产重流量”模式实现弯道超车。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6689.3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跨境电商半年交易额650亿元,中欧班列上半年开行1024列,货柜成为“移动印钞机”。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23万人次,TikTok直播基地单日GMV破亿,数字人民币交易半年完成487亿元,RCEP原产地证书签发量增长65%,展现出强大的商贸创新力。
两地发展潜力呈现不同维度。慈溪依托前湾新区和《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目标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并通过沪甬跨海通道接入“上海大脑”;而义乌借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定位“国际陆港枢纽”,上线全国首个数字自贸区跨境结算系统,强化全球供应链节点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义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23年的20.7%降至2024年的6.8%,产业转型阵痛初显;而慈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超30%,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显示其转型升级更具系统性。
从政策导向看,这场竞争映射国家战略的平衡布局。《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与《浙江省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分别成为两地发展的政策基石,慈溪代表“制造强国”路径,义乌则践行“贸易强国”探索。
截至2025年,浙江计划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平均换乘时间8分钟、港口2小时换装等目标,慈溪通过杭甬高速复线强化宁波都市圈核心地位,义乌则借杭温高铁构建“521”高铁时空圈,两地基建投入分别为524亿元和109个重点项目,共同支撑“国际-全国-区域”三级枢纽体系。
来源:浙江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