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多措并举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3:38 2

摘要:“用小白龙浇地可比以前挑水浇地太省心省时省力了!”沁河镇有义村村民刘刚站在自家田边,操控着“小白龙”灌溉设备,看着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涌向农田,忍不住感慨道。他家那30亩玉米才种下没多久,此时正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每一株幼苗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可今年的天气干旱

“用小白龙浇地可比以前挑水浇地太省心省时省力了!”沁河镇有义村村民刘刚站在自家田边,操控着“小白龙”灌溉设备,看着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涌向农田,忍不住感慨道。他家那30亩玉米才种下没多久,此时正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每一株幼苗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可今年的天气干旱,长时间的少雨让土地变得干涸,农作物生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有义村、鹿儿回等各个村落的田间地头,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一条条“小白龙”整齐排列,它们奋力“吐着”水柱,细密的水珠如同点点甘霖,洒落在初出的玉米苗、红薯苗上。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这些忙碌作业的“小白龙”和生机勃勃的幼苗,共同构成了一道充满希望的独特风景。

据沁源县气象部门反馈,今年以来,全县气候状况不容乐观,总体气温偏低且降水偏少,气温和降水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截至5月中旬,全县平均气温仅3.4℃,比历年同期偏低0.4℃;平均降水量为43.1毫米,与历年同期的86.1毫米相比,减少了近一半,旱情形势严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物资调配有力,夯实抗旱基础

面对干旱天气,沁源县农业农村局迅速反应,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开展物资调配工作。全县紧急调配了大量抗旱设备,其中包括225台小白龙、81台(套)各类水泵以及27辆洒水车。目前,这些设备均已完成全面检修,全部投入到紧张的灌溉作业中。

法中乡种粮大户王大爷对此十分感激:“政府给我们调配了这么多设备,还帮着检修,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有信心把苗保住。”这些设备的及时到位和正常运行,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极大地缓解了农户们的灌溉压力。

技术指导贴心,助力科学抗旱

在抗旱保苗过程中,技术指导发挥着关键作用。沁源县农业部门组建了6个技术专家小组,分赴全县各乡镇,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专业帮助。

自3月25日起,县农业与气象部门联合,每日发布春耕春播服务信息,帮助农户及时掌握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以便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在春种期间,技术人员指导农户选用耐旱品种,科学处理种子、抢墒播种,并进行地膜覆盖,有效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出苗率。截至目前,全县地膜覆盖面积已达5.7万亩,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现场指导达170余人次。

沁河镇农户李大哥说道:“以前遇到旱情,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干着急。现在好了,农业部门的专家到地里来,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浇水、怎么保苗,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此外,沁源县还积极推广新技术。沁源县农业农村局科教与种植业科科长王志杰介绍:“我们引进了‘探墒播种’技术,今年有义村运用较多。通俗来讲,就是用艺机一体机把土层表面的干土扒开,将种子播种在湿度大的地方。通过监测土壤墒情,确保种子落在最佳湿土层,从而保证苗全苗壮。”

在鹿儿回的党参育苗田里,农业技术专家还现场传授村民节水灌溉技巧。村民张大哥高兴地说:“专家教的这些方法真管用,浇过水之后再进行中耕培土作业,让根往下扎,用对方法科学浇水,真是两全其美。”

人工增雨协同,把握时机增“水”援

为进一步缓解干旱,沁源县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县配备了11台地面增雨烟炉及两部地面增雨火箭,今年新购置了700根增雨焰条、300发火箭弹。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全天候运行,一旦气候条件允许,便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6次,为缓解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后续的抗旱工作,沁源县农业农村局科教与种植业科科长王志杰表示:“我们始终将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持续做好物资调配和技术指导,还会加强与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水资源调度和气象监测预警,不放过任何一次人工增雨的有利时机。同时,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全力保障全县农业生产稳定。”

目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沁源县的抗旱保苗工作正有序推进。各部门将持续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调整抗旱措施,确保旱情影响最小化,为农业生产和民生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贾霄星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