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曾默默无闻的村庄,如何在短短数年间实现华丽蜕变?走进青山环抱的黑滩村,一幅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千亩果园如绿色海洋般铺展,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于花海之中,整洁的村道蜿蜒如带,文化广场上洋溢着村民的欢声笑语。文明庭院、村级图书馆、蓬勃发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油市新安镇黑滩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这个曾默默无闻的村庄,如何在短短数年间实现华丽蜕变?走进青山环抱的黑滩村,一幅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千亩果园如绿色海洋般铺展,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于花海之中,整洁的村道蜿蜒如带,文化广场上洋溢着村民的欢声笑语。文明庭院、村级图书馆、蓬勃发展的村集体经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不断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铺就了黑滩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几年前,黑滩村一度面临业主倒闭、产业低迷、矛盾频发的转型困境。为破解难题,村党总支以“党建强基”为突破口,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党员干部走访群众500余户,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142件。创新“五长共治”机制,40个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长,在矛盾调解、环境整治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成立“资产清算小组”,盘活闲置土地2000余亩。通过“三务公开”,村级财务、项目等村级事务实行透明化管理。老党员张大爷感慨:“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我们都清楚,大家的信任又回来了。”
曾经的黑滩村虽有千亩良田,却因产业单一而收益有限。如何让土地生金?黑滩村立足资源禀赋,村里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发展新路。
村集体盘活厂房、土地资源,完善农业园区功能,引进7家农业企业。其中,合作社年产值超千万元,带动100余户村民就业;“状元种养殖”“蜀诗果树”合作社打造千亩果园,种植葡萄、车厘子等特色水果,年产值达3600万元。依托“春看花、夏摘果、秋赏菊、冬品梅”四季旅游品牌,黑滩村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
“守着家门口就能赚钱,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农家乐经营户薛大爷满脸笑容地说道。近年来,黑滩村通过农业合作社搭建电商助农平台,通过直播带货,无公害蔬菜、有机水果远销各地;创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人,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
随着“甜蜜新安”区域公共品牌的成功注册,该村农产品实现了从“按斤计价”到“品牌溢价”的转型升级。果农胡玉芬的梨子年销售额从原来的100万元大幅提升至300余万元。“现在果子还没成熟,订单就源源不断地来了!”胡玉芬高兴不已。
走进村庄,环境整治让这里焕然一新。培育“新风小院”31个,打造“微景观”24处,村庄绿化率提升至45%,河道重现碧波荡漾。
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家训牌格外醒目。“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村民刘佳指着家门口悬挂的家风家训牌对村干部说,“每天进出都能看到,时刻提醒着怎么做人。”移风易俗墙绘、村规民约与家训牌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线,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行为。
村里每年举办的“千人坝坝宴”活动别具特色。在这个平台上,村委会评选“村级最美系列”人物,表彰“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等先进典型。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收藏着老农具和家风故事,藏书超5000册的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百人志愿服务队通过“田间课堂”“院坝恳谈”宣讲政策理论。红白理事会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将彩礼限额写入村规民约。定期评选“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用身边榜样带动乡风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从“省级文明”到“全国文明”,黑滩村的蜕变印证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村以党建引领凝聚民心,用产业振兴激活发展动能,让文明新风滋养精神家园。
来源:源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