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旱是涝,就看四月廿八”,明日四月廿八,今年夏会有大涝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4 04:50 2

摘要:旧时民间百姓认为,农历四月廿八这天,传说龙王们要开始分区域行雨。如果,这天有雨的话,象征“分龙雨”,那就预示接下来降雨可能会比较频繁;如果这天不下雨,是个大晴天的话,则往往预示接下来的夏季里的降雨可能会比较少。

导语:“是旱是涝,就看四月廿八”,明日四月廿八,今年夏会有大涝吗?

明天是公历5月24日,农历四月廿八,从民间习俗上来看,这天可不一般,是部分地区的“分龙日”和夏季里的第一个“天赦日”。

例如,在清代的《清嘉录》中就有:“四月廿八,分龙会,农人试水具,验雨候。”的记载。

旧时民间百姓认为,农历四月廿八这天,传说龙王们要开始分区域行雨。如果,这天有雨的话,象征“分龙雨”,那就预示接下来降雨可能会比较频繁;如果这天不下雨,是个大晴天的话,则往往预示接下来的夏季里的降雨可能会比较少。

芒种节气前后,我国一些地区的小麦已经成熟了,农人不仅要抢晴把小麦收回来,还要抓紧晾晒,确保颗粒归仓。

因此,这个时候最怕出现三种天气,往往会让农人辛苦大半年的劳动成果毁在在最后一刻。例如,雹砸、雨淋和大风刮,希望一个也不要出现。

根据往年的经验,每年到北方麦收时节天气都并不平静。老话说“雨打一大片,雹打一条线”,这个时候出现雷暴、冰雹天气,就会让“头重脚轻”的小麦出现倒伏,不仅收割困难,还可能发生霉变,造成最终产量下降。

另外,还要防止出现“烂麦场”。所谓的“烂麦场”指的就是,在雨季来前没有及时收割小麦,会造成小麦还没收割就穗上发芽的现象,会使农民损失惨重。

那么,今年夏天还会有大涝吗?在民间有“是旱是涝,就看四月廿八”的讲法,今日四月廿八,晴天下雨有啥预兆呢?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怎么说!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廿八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夏季里雨水可能会比较多,需准备好防雨工具,甚至有些地方不排除可能发生涝灾。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廿八这天下雨的话,预示着接下来阴雨天气可能会比较多。

这样一来,虽然能够缓解之前出现的旱情,但有些时候可能会出现“旱涝急转”,导致出现“烂麦场”,使小麦出现倒伏,还没收割就穗上发芽的现象,最后因涝灾减产。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廿八这天刮的风以东南风为主的话,那么,就预示夏季干旱少雨,鱼塘干涸,提醒农人要注意防旱。

这句农谚主要流行于我国华北地区,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廿八这天出现打雷的情况,那么就预示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干旱的情况。

华北地区在收完麦子之后,赶在芒种前播种玉米等大田作物,芒种后还可以播种豆类等杂粮作物。因此,农人要“抓紧”抢晴收割上茬小麦,以免延误下茬玉米等作物播种。

古人通过千百年来的观察总结,认为芒种时节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因为,夏种作物的生长期有限,为了保证能赶在秋霜前收获,必须要提早播种裁插,才能取得较高产量。如果,播种较晚,等秋风一起,霜一降下来,作物就来不及成熟了,最后农人收回来的只是一把草,没有果实,白白的辛苦半年。

好在,我们现在可以种一些早秋品种,不至于浪费一季作物。

民间谚语说“春争日,夏争时”“秋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早,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最佳播种。

类似的农谚还有“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芒种打雷是旱年”等,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面第二句表达的差不多,意思也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廿八这天下雨的话,也能会导致麦收时节阴雨连绵,小麦霉烂。

这句农谚出自我国长江流域,大意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廿八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降雨可能会比较频繁,提醒农人要注意防涝。

这句农谚出自我国华南地区,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四月廿八这天下起雨的话,则往往预示今年的台风可能会早发,要注意提前做好防范。

总结,以上这些农谚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通过千百年来观测的经验总结,虽缺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但部分现象可能与气候规律相关,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农历四月廿八,已经是农历四月末了,按往年的经验,这个时候往往东亚季风开始增强了,如果这天下雨的话,可能反映季风推进速度,进而影响夏季雨带的分布。

明日四月廿八,我们哈尔滨这边是个晴天,您那边的天气怎么样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