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种小鸟仅凭一小截树枝就能飞越太平洋。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底的“那截树枝”,可能是温情、追求,也可能是习惯、责任……
中考模拟作文《那截树枝》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小鸟仅凭一小截树枝就能飞越太平洋。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底的“那截树枝”,可能是温情、追求,也可能是习惯、责任……
你心底的“那截树枝”是什么呢?请你以“那截树枝”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戏剧或诗歌。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题目分析:
类别内容概述具体说明题目理解核心意象的隐喻表层含义:小鸟飞行中休息、捕鱼的工具;深层象征:人生旅途中的精神力量或内在依托,需结合个人经历具象化。题目的开放性与限制开放性:自由联想“树枝”的具体所指;限制性:紧扣“树枝”的支撑作用,体现其在“跨越困难”或“人生成长”中的意义。立意角度情感类立意:以爱为枝,温暖前行将“树枝”定位为亲情、友情等,突出情感在困境中的治愈力量,升华点为情感推动成长。品质类立意:以志为枝,逆风飞翔将“树枝”抽象为坚韧、乐观等品质,聚焦个人在挫折中的精神成长,升华点为品质从“外借”到“内生”的转变。理想类立意:以梦为枝,奔赴远方将“树枝”与个人追求、目标绑定,展现理想如何引领行动,升华点为理想的社会价值。文化类立意:以文为枝,精神扎根将“树枝”与书籍、传统文化等关联,展现精神养料对心灵的滋养,升华点为文化载体的精神共鸣。文体选择记叙文:故事化呈现,以情动人适用立意:情感类、个人成长类,写作要点包括具体场景、情节起伏。议论文:逻辑化论证,以理服人适用立意:品质类、文化类、理想类,写作框架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散文:散文化抒情,以意取胜适用立意:文化类、情感类,写作特点包括形散神不散、语言风格。综合分析高分关键:独特性与深度兼具避免同质化立意,用个性化语言表达;挖掘“树枝”的变化性,联系现实意义。避坑指南:警惕偏离题意与内容空泛修正偏离象征关系和内容空泛的误区。结构建议:清晰线索与首尾呼应设计时间或空间线索,首尾呼应提升文章结构。表层含义:题目源自 “小鸟凭借树枝飞越太平洋” 的故事,“树枝” 是小鸟飞行中休息、捕鱼的工具,是其生存与跨越困难的物质依托。
深层象征:抽象化:“树枝” 象征人生旅途中支撑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或内在依托,如情感、信念、习惯、目标等。 个性化:需结合个人经历,将 “树枝” 具象为独特的生命体验(如一本书、一句话、一个人、一种品质等)
一、题目拆解:别让 "树枝" 砸在起跑线上!
核心陷阱:
千万别把 "树枝" 写成一根真树枝!题目借小鸟的 "树枝" 隐喻人生中支撑你闯关的 "精神工具",它可以是:
具象化:爷爷的旧怀表、妈妈缝补校服的顶针、贴满便利贴的错题本
抽象化:一句口头禅(比如 "再试一次")、一种执念(比如 "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甚至是一次痛彻心扉的失败
破题公式:
树枝 = 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 成长中的精神锚点
例:当我在钢琴考级前夜崩溃时,琴凳上那道爸爸用铅笔划的 "坚持线",就是我的 "树枝"—— 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支撑从来不是华丽的琴谱,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不服输。
二、立意突围:拒绝烂大街,就要 "人无我有"!
避雷区:
别再写 "母爱是温暖的树枝" 这种万能模板!阅卷老师一天看 100 篇,早就审美疲劳了!
3 个惊艳立意方向:
1 小众情感牌:用 "细节杀" 戳中泪点
冷门角度:写外婆的 "补丁哲学"
"每次看到校服上那枚歪歪扭扭的补丁,就想起外婆说 ' 破洞不可怕,怕的是放弃缝补 '。这枚补丁成了我的 ' 树枝 ',陪我熬过父亲失业、转学适应期,让我相信:裂缝里长出的,才是真正的坚强。"
2 逆袭成长向:把 "树枝" 变成 "反套路武器"
反转剧情:我的 "树枝" 是一次作弊被抓
"初二那次数学月考,我盯着抽屉里的小抄浑身发抖,监考老师轻轻敲了敲我的课桌:' 你明明可以靠自己。' 这句话像一根树枝,让我从投机取巧的沼泽里爬出来。后来每次遇到难题,眼前都会浮现那根 ' 敲桌的手指 '—— 原来真正的支撑,是学会对自己诚实。"
3 文化赋能流:用历史 / 文学典故垫高立意
高级操作:把 "树枝" 对接传统文化
"读《山海经》时,被精卫填海的故事震撼:一只小鸟衔着树枝飞往沧海,明知徒劳却永不放弃。这截 ' 树枝 ' 成了我的精神图腾 —— 高三备考时,每当熬不下去,就会在草稿本上画一只衔枝的小鸟。原来古人早已告诉我们:所谓跨越,从来不是靠树枝的长度,而是靠翅膀的坚持。"
三、文体选择:选对赛道,直接赢一半!
记叙文:用 "电影镜头" 征服阅卷老师
核心技巧:五感细节 + 困境反转
视觉:描写 "树枝" 的独特外观(如爸爸送的钢笔,笔帽刻着歪扭的 "忍" 字)
听觉:记录关键声音(如奶奶临终前说 "别怕,往前飞" 的气音)
结构:采用 "现在 - 回忆 - 现在" 双线结构
开头示例:
"书桌角躺着半截断钢笔,笔帽上的 ' 忍' 字早已磨得模糊。但每当我盯着模考成绩单发呆时,总会想起初三那年暴雨夜,爸爸握着我的手在钢笔上刻字:' 忍字心上一把刀,熬过去,就是你的树枝。'"
议论文:用 "金句 + 硬核论据" 砸出气势
核心公式:观点锋利 + 论据新颖 + 类比惊艳
论点:与其说我们依赖树枝,不如说我们在打磨树枝
论据:
古:张骞凿空西域,手杖磨成木桨,在荒漠中划出文明长河
今:张桂梅用贴满膏药的手,把一本本课本变成大山女孩的 "树枝"
类比:人生如渡海,有人抱着黄金树枝沉没,有人握着枯枝抵达 —— 关键不是树枝的材质,而是你与它共生的勇气
散文:用 "诗意意象" 编织高级感
避坑指南:千万别散!用 "核心意象串联法"
线索:以 "树枝" 的不同形态贯穿全文(童年的柳枝、少年的笔杆、成年的手术刀)
语言:善用通感修辞
示例:
"爷爷的渔竿是最初的树枝,木柄上的年轮里藏着海浪的声音;中学时攥皱的演讲稿是树枝,油墨香里混着掌心的汗味;现在书桌上的台灯是树枝,暖光融化冬夜时,恍惚看见无数个自己衔着不同的树枝,在时光的海洋里,始终朝着月亮的方向飞翔。"
四、高分必杀技:3 个让阅卷老师 "哇塞" 的细节
1 开头设悬念:3 秒勾住视线
反套路开头:
"住院部的消毒水气味里,我捏着那张癌症确诊单笑了 —— 原来妈妈藏了十年的 ' 树枝 ',是她化疗时偷偷攒下的 37 根假发。"
2 中间埋 "记忆锚点":让细节刻进 DNA
具体到 "变态" 的细节:
"那截树枝是老班长的搪瓷缸,掉漆的地方露出暗红底色,像他退伍时胸前的勋章。每次集训累到趴下,他就用缸子敲石子:' 听见没?这是你的翅膀在长硬。'"
3 结尾升格局:从小我飞向大时代
把个人树枝融入时代浪潮:
"此刻握着笔的我,忽然明白:我们这代人的 ' 树枝 ',或许是手机里存着的山区孩子回信,是实验室里熬红的双眼,是键盘上敲出的每一行代码。当千万截树枝在时代的海洋里共振,便成了托举民族前行的巨轮。"
最后提醒:
别把 "树枝" 想得太沉重!它可以是同桌递来的一块橡皮、路边捡到的流浪猫、甚至是游戏里通关的成就感 —— 只要能让你在风雨里站稳、在疲惫时借力的,都是属于你的独家树枝。
现在,闭上眼睛想想:你抽屉最深处、记忆最暖处,那截独一无二的 "树枝",正在发光呢。
例文分析:
那截树枝
相传有一只小鸟,它的理想就是飞过汪洋大海。但是一路上有太多的风雨,仅凭小鸟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它选择了一截树枝,以便于自己能够随时休息。最终,这只小鸟飞过了海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底的“那截树枝”,于我而言,它是阅读。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常常将我独自留在家中。空荡荡的屋子,寂静得让人害怕,孤独如同潮水般将我淹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一本童话书,瞬间,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里,有善良勇敢的白雪公主,有拥有神奇魔法的仙女,还有会说话的小动物们。阅读,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孤寂的童年时光,成为我最初的“那截树枝”,让我在想象的世界里找到了快乐与慰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压力如影随形。堆积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让我喘不过气来。每当我在学习中感到疲惫、迷茫时,我总会躲进书的世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那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他在面对身体的残疾和生活的重重困难时,依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想想自己,不过是遇到了一些学习上的难题,怎能轻易放弃?阅读,让我重新振作起来,鼓起勇气去战胜困难,它是我在成长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记得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我精心准备了演讲稿,可在比赛当天,看到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手脚冰凉。就在我不知所措时,我想起了书中那些勇敢无畏的人物形象。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书中传递的力量。最终,我顺利地完成了演讲,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阅读赋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但我对阅读的热爱却从未改变。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书页上,还是夜晚在柔和的灯光下沉浸于书海,阅读都让我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它如同那截树枝,在我疲惫时给予我栖息之所,在我饥饿时给予我精神食粮,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
阅读,就是我心底的“那截树枝”,伴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助我飞越生活中的重重“海洋”,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行,去追寻更美好的风景。
例文讲评:
立意明确,主题突出:文章开篇便点明 “阅读” 是自己心底的 “那截树枝”,全文围绕阅读在不同人生阶段给予自己的支撑展开,从驱散童年孤独,到助力克服学业压力,再到给予演讲比赛的勇气,始终紧扣 “树枝” 作为精神依托、助力跨越困难的核心内涵 ,主题集中且深刻。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采用 “总 - 分 - 总” 结构,开头引出主题,中间以时间为线索,通过童年、成长过程、参加演讲比赛等具体事例,层层递进地阐述阅读的重要性,结尾总结阅读对自己人生的深远意义,使文章逻辑连贯,条理清晰。
事例具体,感染力强:文中运用了丰富的具体事例,如童年读童话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获得力量、以书中人物形象鼓励自己完成演讲等,避免了空洞说教。同时融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如演讲比赛时 “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手脚冰凉”,让读者感同身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语言生动,善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 “孤独如同潮水般将我淹没”“阅读,就像一束温暖的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也更好地诠释了阅读对自己的意义。
不过,文章也存在可提升之处。在论述阅读在不同阶段作用时,若能增加更多细节描写,如阅读时的环境、书籍内容的具体感悟等,可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在语言表达上,部分语句稍显平实,若能适当运用更具文采的语句,可进一步提升文章质量。
素材积累:
(一)时间素材
童年时期:夏日午后,蝉鸣阵阵,老旧的藤椅吱呀作响,身旁矮桌上摊开的《安徒生童话》,书页泛黄,那是童年的 "树枝"。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光斑,随着微风跳动,我沉浸在小人鱼的凄美故事里,忘却了炎炎暑气,那是阅读为童年时光编织的梦幻 "树枝",支撑着小小的我,在想象世界里自由翱翔。
少年阶段:备战中考的寒冬,清晨 6 点,天还未亮,台灯散发着暖黄光芒,照亮了堆满习题的书桌。桌角那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温度从指尖传递到心底,是妈妈每日不变的陪伴。这杯牛奶,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里,成为我的 "树枝",驱散疲惫与迷茫,给予我前行的能量。
青春叛逆期:和父母大吵一架后,我独自跑到公园,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满心委屈。此时,夕阳西下,余晖将天空染成橙红色,湖面波光粼粼,对岸垂柳依依,随风摇曳。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宛如一根温柔的 "树枝",让我躁动的心渐渐平复,开始反思自己的冲动,学会理解与成长。
成年初入职场:初入职场的新人,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倍感压力。在一次团队项目中,因经验不足犯错,正当我陷入自我怀疑时,前辈拍了拍我的肩膀,递给我一本写满经验技巧的笔记本,轻声说:"别慌,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那个瞬间,这本笔记本成了我初入职场的 "树枝",让我有勇气继续在职业道路上探索。
(二)金句素材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把挫折当作树枝,奋力攀爬的人。"—— 佚名
"生活是一片汪洋,我们都是飞鸟,手中的树枝或许平凡,但握紧它,就能穿越风暴,抵达梦想的彼岸。"—— 原创
"树枝在风中颤抖,却从未折断,因为它与树干紧紧相连;我们在困境中挣扎,只要信念如树扎根心底,也能屹立不倒。"—— 改编自经典哲理
"每一段成长,都是一根树枝的磨砺;每一次跨越,都是树枝在时光里延伸的印记。"—— 原创
"当世界陷入黑暗,那截名为希望的树枝,会在掌心发光,引领我们走出迷雾。"—— 佚名
"不要等待完美的树枝降临,而是用勇气和毅力,将手中的枯枝雕琢成跨越山海的翅膀。"—— 改编自网络热句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