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它的用户规模达到2.357亿户的历史峰值,那时候打开电视就能看央视、地方台的直播,遥控器一按就是《新闻联播》《还珠格格》。
最近整理家里老电视时,突然发现有线电视的遥控器落了灰——上一次打开直播频道,还是春节看春晚吧?
可翻了翻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竟重回2.08亿户,比2022年的低谷涨了近千万户。
这数字有点矛盾:一边是客厅里的机顶盒越来越沉默,一边是用户数止跌回升,有线电视到底经历了什么?
时间倒回十年前,有线电视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标配"。
2015年,它的用户规模达到2.357亿户的历史峰值,那时候打开电视就能看央视、地方台的直播,遥控器一按就是《新闻联播》《还珠格格》。
但从2018年开始,用户数像坐滑梯:当年净减2139.6万户,降幅8.7%;2022年甚至跌到1.99亿户,几乎要跌破2亿大关。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
广电总局开始集中治理电视"套娃"收费、操作复杂等问题,简化遥控器、研发微型机顶盒,这些"接地气"的改进让不少老用户回心转意。
到2024年底,用户数不仅没继续跌,反而涨回2.08亿户,相当于每7个中国人里就有1户还在看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回春",挡不住互联网电视的强势。
2025年一季度,IPTV和OTT用户总数已达4.1亿户,相当于每3个中国人里就有1户在看网络电视。
更直观的对比是:2024年IPTV用户突破4亿,OTT月活用户2.85亿,两者加起来是有线电视的3倍还多。
为什么大家更爱网络电视?
邻居张姐的话很有代表性:"以前有线电视就那几十个台,现在用IPTV,孩子能看动画回放,我能追最新的剧,老人还能看地方台直播——一个遥控器全搞定,还不用额外缴费(宽带套餐里带)。"确实,网络电视的优势太明显:内容从传统直播扩展到电影、综艺、教育资源,还能"想看就看"的回看功能,完美适配现代人"碎片化"的观看习惯。
用户选择的背后,藏着真实的生活场景。
住在老小区的王大爷坚持续费有线电视:"网络电视总卡,新闻联播要是卡两秒,我这一天都不踏实。"他的手机里连了宽带,但看直播只信有线电视的稳定信号——这也是有线电视至今的核心优势:依托电缆传输,几乎不受网络波动影响,直播画面流畅得像"刻进电视里"。
而年轻家庭的选择更实际。
刚搬新家的小周说:"装宽带送IPTV,一年省好几百;想看《庆余年》直接点播,不用等电视台排期;孩子看《熊出没》看一半跑开,回来还能接着看——有线电视能吗?"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网络视听用户付费、节目版权等收入暴涨34.6%,说明大家愿意为"更自由的观看体验"花钱。
有线电视的"回春",不是简单的"用户回流",更像是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找到了新定位。
广电5G用户从2023年的2375万涨到2024年的3275万,就是最好的证明——把5G通信、宽带服务和电视内容打包,老用户能享受更便捷的"通信+电视"套餐,新用户也能通过5G网络接触到传统电视的优质内容。
站在客厅里看这台老电视,突然明白:有线电视从未真正"被抛弃",只是用户的需求变了。
有人需要稳定的直播信号,有人需要丰富的点播内容,有人想要"手机+电视"的跨屏体验。
未来的视听市场,可能不是"有线电视vs网络电视"的对抗,而是"有线更稳、网络更活、5G更智能"的共存。
就像楼下李阿姨说的:"我现在用广电5G套餐,手机流量多了,电视还能看4K直播——这钱花得值!"
当我们讨论"有线电视会不会消失"时,或许该换个角度:在这个"万物皆可联网"的时代,传统媒体只要能跟上用户需求的变化,就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毕竟,客厅里的那台电视,装的不仅是节目,更是一家人围坐的温度——这份温度,不会因为传输方式的改变而消失。
来源:家居小助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