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的长春,万物并秀。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来自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研学团的3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就读于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以下简称吉外地球村),他们在行走中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在体验中深化民族认同,在交流中收获成
5月的长春,万物并秀。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来自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研学团的3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就读于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以下简称吉外地球村),他们在行走中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在体验中深化民族认同,在交流中收获成长感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
领略中外文化多元魅力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吉外地球村,这个集语言训练与中外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中心,是长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领略中外文化的多元魅力。”研学团的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缓缓步入这方汇集多元文化的天地,中式徽派建筑、欧式尖顶屋、非洲泥墙小屋……宛若经历一场穿越之旅。来自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讲解员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生动逼真的孔子雕像、极具美感的古代服饰、奏响古韵的传统乐器……走进吉外地球村的中国村,其内部陈设的文化元素让研学团的孩子们目不暇接。“在中国村我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长春市第五十七中学初二学生刘济铭说。
走进吉外地球村的联合国村,193面联合国成员国国旗在联合国会徽两侧有序陈列,主席台、发言台和同声传译翻译间营造出国际外交庄重严肃的发言氛围。聆听着志愿讲解员对历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的介绍,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静初小朋友坚定地说。
在英语村的蒸汽机模型前感受工业时代的辉煌,在德语村的勃兰登堡门微缩景观前知悉德国历史……吉外地球村内建有中国村、英语村、阿拉伯语村等26个场馆,结合外语专业教学需求,设置历史、经济、艺术等不同文化主题,通过造型、实物、声像等形式,创设沉浸式、体验式、情境式教学环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探寻各民族灿烂文化
用眼睛看、用心感受、用情体悟,这场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风情,感知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民族团结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踏进吉外地球村接待研学活动的“必经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屏幕上播放着宣传片,“请跟随我的脚步,一同探寻我国各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魅力。”志愿讲解员、吉林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大二学生柯若滨指着展示墙说。
从中国辽阔的疆域到悠久的历史,从灿烂的文化到伟大的民族精神,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柯若滨为孩子们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次活动让我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更加深刻。”来自曙光小学的尹雨婷说。
“吉林外国语大学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浓厚的国际化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研学团的工作人员牟艳楠介绍说,“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深入了解中华多民族历史与文化,这对开展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搭建跨文化沟通桥梁
“我学会了用希腊语说‘你好’和‘再见’!”“在希腊语村,我了解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在本次研学活动最后的总结分享环节,孩子们围坐在希腊语村的教室里,争先恐后地分享着各自的见闻与感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村,在参观中,我了解了如何从服饰看兵马俑的级别差异、也学到了鼓在中国古代的功能。”来自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元学校的初三学生王艺然走到讲台前向大家说出了她的收获,“这次研学让我们不用远行就能看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更加热爱祖国。”她的发言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
在探索广博世界中拓宽国际视野,吉外地球村不仅是一个教学场所,更是一座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孩子们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的侃侃而谈,这就是研学活动的意义所在。”吉外地球村办公室主任夏丽艳说,2024年2月至今,吉外地球村已接待30多批研学团队,为我市12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文化体验。未来,吉外地球村将不断丰富研学活动形式,让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在多元文化浸润中,既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深厚根脉,也能眺望到世界的辽阔图景。
来源:长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