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唯一方法仍然是血栓切除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因此,脑卒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脑修复,改善脑缺血后的行为表现。然而,脑组织在局灶性缺血后并不会发生替代,这就促使人们寻找脑卒中后脑修复和行为康复的替代策略。一种方法是刺激内源性神经发生,
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唯一方法仍然是血栓切除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因此,脑卒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脑修复,改善脑缺血后的行为表现。然而,脑组织在局灶性缺血后并不会发生替代,这就促使人们寻找脑卒中后脑修复和行为康复的替代策略。一种方法是刺激内源性神经发生,将新生神经元引导到受损区域。事实上,在年轻和年老的脑缺血啮齿动物模型中,脑卒中本身就能诱导海马和室下区(SVZ)的神经发生。然而,只有一小部分新生成的神经元存活下来,而在存活下来的神经元中,许多无法到达受损区域,这可能是因为胼胝体阻碍了SVZ衍生干细胞向病变皮层迁移。恢复性细胞疗法的第二个障碍是神经炎症。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炎症会加重组织损伤,延迟愈合和恢复过程。因此,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可获得 M1 表型并释放促炎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 和 TNF-α,导致神经发生受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加重神经功能缺损。
美国骨科医学院Andrei Gresita团队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明,电刺激老年大鼠的内源性神经发生可增加大脑自我修复的潜力,改善行为恢复,包括老年雄性大鼠在局灶性缺血后的空间长期记忆恢复。从组织学角度来看,梗死半球的齿状回和SVZ中的神经元生成显著增加,梗死区域存在大量表达微管蛋白βIII的神经元。然而,在皮质等偏远区域,新生细胞存活的数量很少,因此它们对神经系统恢复的贡献值得怀疑。
美国骨科医学院Andrei Gresita团队在发表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2026年第2期的动物研究假设移植新形成的、预先处理的神经元前体细胞可以促进脑卒后功能恢复。研究结果显示,缺血2周后,将水凝胶包埋的电刺激脑室下区干细胞移植到脑卒中梗死腔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小鼠功能恢复。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上皮的标志Mash1和未成熟神经元标记物双皮质素阳性细胞在移植区域存活了2周,这可能是由于吞噬活性降低和支持性血管生成所致。这些结果表明,水凝胶包埋的电刺激脑室下区干细胞移植具有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潜力。
文章来源:Cercel AM, Boboc IKS, Surugiu R, Doeppner TR, Hermann DM, Catalin B, Gresita A, Popa-Wagner A (2026) Grafts of hydrogel-embedded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subventricular stem cells into the stroke cavity improves functional recovery of mice. Neural Regen Res 21(2):695-703.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