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毛主席用乐观的语句,写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毛主席用乐观的语句,写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然而,长征的艰苦也是现在的人们不能想象的。当时,食物等物资非常短缺,有人为了一口吃的,甚至丢掉了自己宝贵的性命!贺子珍的弟弟贺敏仁,便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5年4月23日,在与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时,贺子珍突然听到上空传来了敌机的轰鸣声。
在抬头的时候,贺子珍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敌机的样子了。此时,警卫员吴吉清赶紧向贺子珍大喊,要她隐蔽。
然而,贺子珍却没有听从,依然在炸弹的爆炸声中,组织伤员进行隐蔽。
在此危急关头,贺子珍突然看到不远处的钟赤兵正暴露在敌机的威胁下,便赶紧跑过去,将钟赤兵护在身下。
此时,敌人丢下的一颗炸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随即,贺子珍身上中弹,鲜血直流,整个人昏迷了过去……
后来,在缺乏麻药的情况下,医生为了救命,不得不狠心让几个人将贺子珍摁住,一块一块地把弹片从她的身上取了出来。但却因为条件不允许,依然有一些入体很深的弹片留在了她的身体里。
终于,经过几天的抢救后,贺子珍从昏迷中醒来。
醒来后,贺子珍立即向她身边的询问了钟赤兵的情况,却没有向医生问关于自己的事情。
紧接着,贺子珍又叮嘱身边的人,要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毛主席,以免他在指挥战斗时分心。
事实上,贺子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毕竟,中央红军是经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后,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的,如果因为自己而让毛主席分心,致使指挥失误,那她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
然而,贺子珍的身份太特殊了,这件事情又怎么没能够瞒得住呢?得知贺子珍受伤严重的消息时,毛主席立即把自己的担架和警卫员,都派给了妻子。
当时,贺子珍虽然不愿意接受担架,但也实在没有办法行军,只好在身体刚刚恢复了一点后,便坚持自己走路了。
在前进的过程中,除了毛主席外,贺子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弟弟贺敏仁了。
然而,不久后,一个噩耗还是传到了贺子珍的耳朵里:弟弟贺敏仁被执行枪决了!
想到弟弟贺敏仁只有17岁,那一刻,贺子珍的心痛极了!
贺敏仁,1918年出生,是贺子珍的小弟。1934年,贺敏仁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红一军团第1师某团担任司号员。
1935年6月,贺敏仁所在的部队到达毛尔盖后,队伍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吃过粮食了。
当时,贺敏仁的肚子也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因此,贺敏仁便独自一个人走进了一个喇嘛庙里,想要找一些供品来充饥……
然而,在进入藏区的时候,部队曾经三令五申,一定要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要说喇嘛庙里的东西了。
很快,贺敏仁进入喇嘛庙的事情,便被人告发了。当时,告发的人说:“贺敏仁违反纪律,擅自进入喇嘛庙,私自拿去了 1000多个银元。”
听到贺敏仁违反了纪律,师政委黄甦大发雷霆,在没有经过调查核实的情况下,便做出了决定:为严肃军纪,枪毙贺敏仁!
想到贺敏仁师毛主席夫人贺子珍的亲弟弟,而且年龄不大,有人为他求情,希望从轻发落,但黄甦却坚持自己的意见,大声说:“我们是红军,纪律面前所有人一律平等!绝不能为任何人网开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贺敏仁都来不及申辩,便被执行了枪决,酿成了悲剧。
然而,在清理贺敏仁的遗物时,却发现他随身携带的只有一个小背包和一条小军毯,根本就没有发现银元和铜板。
事实上,黄甦这样做虽然有错,但也事出有因。毕竟,在行军的过程中,许多事情来得太突然,而且根本就没有调查的时间。
黄甦,1908年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一个粤剧艺人家庭里。曾参加过历史上有名的省港大罢工。
1925年,在省港大罢工时,黄甦担任过工人纠察队第九支队队长。不久后,黄甦在组织的批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黄甦担任了模范纠察队队长,在革命的过程中十分坚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和赏识。
1927年12月,黄甦参加了广州起义。期间,黄甦被任命为工人赤卫队敢死队队长。在这呢都中,黄甦率部与敌人战斗到了起义失败前的最后一刻。
起义失败后,黄甦辗转来到香港。在香港,黄甦初心不改,继续从事工人运动。
那时候,黄甦先后担任了香港摩托车职工总会书记、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军委委员。
1930年12月,根据上级的命令,黄甦离开香港,前往闽西革命根据地工作。
后来,黄甦又先后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闽西新红12军政委、第34师政委、第1军团第1师政委。
1934年9月,中央红军在战斗中失利,见部队士气不振,黄甦对大家说:“我们党还在,红军还在,跟着党跟着红军,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战胜敌人。”
10月,根据中央的命令,黄甦率部开始长征。期间,为了凝聚部队,黄甦总是吃苦在前,带头给战士们做好遵守纪律的榜样。
1935年1月,黄甦再次被任命为红1军团第1师政委,成为了贺子珍弟弟贺敏仁的上级。
当时,贺敏仁被枪决的事情,虽然确有冤情,但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使得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言论消失了,是有利于大局的。否则,所有的人都开始破坏纪律,部队是很难走出困境的。
那时候,在得知弟弟被枪决的消息时,贺子珍心里十分悲痛,当即大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贺子珍担心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后分心,便对身边的人说,这件事情先瞒着润之吧。
再说黄甦,在部队到达陕北后,先后担任了陕甘支队2大队政委、5大队政委、陕南第73师政委。
11月,直罗镇战役开始后,黄甦主动请求参加,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在战斗中,面对敌人的重兵,黄甦没有惧怕,而是率领部队向敌人的要害部位,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与敌人逐山进行争夺。
11月21日,在夺取一个山头时,黄甦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
后来,在总结这次战役时,毛主席对黄甦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时刻准备牺牲,我们的牺牲是换得全国全世界工农的解放。黄甦同志是中央委员,他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后来,战事稳定后,贺子珍才将弟弟贺敏仁被枪决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关于这件事情,贺子珍在后来说:
“我们一家革命,小妹仙圆被敌人杀害了,没想到小弟敏仁竟死于自己人之手。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平时,当然可以争个是非曲直,但当时是战争时期,是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不能干扰毛泽东对军队指挥工作的进行。即使是有人有意的陷害,我也要用红军的纪律约束自己,用红军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
看得出来,贺子珍虽然对弟弟贺敏仁的牺牲感到痛心和惋惜,但却表示了理解。毕竟,战争年代的突发事情太多,想要顾得周全,实在太难!
来源:兴衰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