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亮点不宜过多,从以下4个方面设计一个亮点即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0:05 2

摘要:许多教师认为,公开课想要出彩,应该“亮点纷呈”,这样才能让听众和评委过目不忘。所以,他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追求完美,不允许有漏洞和瑕疵。但是,用此种想法来讲公开课的教师,最终的结局都是惨败。

许多教师认为,公开课想要出彩,应该“亮点纷呈”,这样才能让听众和评委过目不忘。所以,他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追求完美,不允许有漏洞和瑕疵。但是,用此种想法来讲公开课的教师,最终的结局都是惨败。

“精彩纷呈”的公开课,评委为何却打了低分?这是因为评委们更看重的是“精准”而非“炫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准设计递进问题,精准捕捉学生需求。一堂真正优秀的公开课,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有效传递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或环节的炫目。

在评分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参与的真实性、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以及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往往占据更大权重。如果课堂活动虽然丰富,却偏离了核心知识点,或是学生看似积极发言,实则流于浅层互动,评委自然会认为这样的课堂“华而不实”。


但是,这也不是说公开课不可以设计亮点,毕竟,平平无奇的课堂确实很难打动听众。但是设计亮点时一定要掌握度的问题,一到两个亮点即可,多则适得其反。笔者作为一名经常担任各种赛课评委的教研员,在这里提醒大家,讲公开课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亮点。

一、发挥自己的亲和力

公开课上,要让亲和力自然流淌,教师不妨从这三个维度突破:

首先,用"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细节铺垫温暖基调。提前10分钟到教室调试设备时,可以轻声询问前排学生:"屏幕这个角度看得清楚吗?"当学生陆续入场,用点头微笑代替严肃的环视,像接待客人般自然地为迟到者指空座。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能消解正式开课前的紧张磁场。



其次,让知识传递充满人性化触感。讲解抽象概念时,不妨穿插自嘲式幽默:"上次我女儿也问这个问题,结果我被小学生问住了",随即展示手机里保存的解题草稿照片。当学生回答卡壳,可以走到其身边俯身耳语:"要不要听听我的笨办法?"这种放低身段的姿态,往往比程式化的"再想想"更催生思维火花。

最重要的是建立双向反馈的"呼吸感"。不妨在课件中预留"空白弹幕时间",让学生用便签纸匿名提问,教师当场抽取回答:"第三排穿蓝衣服的同学提了个绝妙的角度..."。当发现后排学生皱眉,可以突然话锋一转:"我猜有人觉得这个推论太跳跃了对吧?"这种实时共情的能力,会让课堂产生奇妙的心理共振。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无论任何科目的教师,都可以在拓展环节触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帮助学生提升人格,甚至帮助他们提升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评委最看重的一点。

在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与引导,将知识转化为情感的纽带。例如,历史课上讲述战争与和平的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战地记者的角色,撰写一封家书。当学生用文字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时,冰冷的史实便有了温度,学生也在共情中理解了人性的光辉与脆弱。

科学课堂同样可以成为价值观塑造的场域。在探讨生态平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濒危物种的视角发声。当学生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时,他们的责任感与同理心便悄然生长。



语文教学更是情感教育的沃土。一首诗的赏析可以超越文字本身,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分享那些"欲辨已忘言"的瞬间。当学生发现古人的悲欢与自己相通,文化的血脉便在心中流淌,对生活的感悟也随之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师如何为听众展示出自己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呢?

首先,采用"问题链"设计打破教材线性结构。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跳出段落顺序,以"为何作者笔下的月色带着忧郁?"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创作背景、情感线索三个维度进行探究。这种重组既保留了文本精髓,又构建了更立体的认知路径。



其次,善用实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当学生提出"分数除法为什么要颠倒相乘"的疑问时,教师可临时引入披萨分割的生活案例,通过实物演示将抽象规则可视化。这种即兴调整要求教师熟谙知识的多重表征方式,随时准备切换讲解策略。

再者,构建跨教材的知识网络。在地理课讲解气候类型时,可关联历史教材中玛雅文明衰落的自然因素,或生物教材中的植被分布规律。这种有机整合能展现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使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形成共振。



最后,预留弹性空间应对不同学情。面对学习进度差异,教师可准备分层任务卡:基础组完成教材习题,进阶组尝试改编题目条件,拓展组设计同类问题。这种"一题三用"的处理方式,既尊重个体差异,又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

四、其他

我们还可以在小组竞赛(例如语文课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修辞方法多)、联系生活场景让知识“接地气”、巧妙构思板书设计、布置实践任务、播放励志短片强化情感共鸣等方面来设计亮点。因为篇幅关系,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解说。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优质课、班级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我们的专家团队由省内外名师组成,拥有一批管理经验丰富的名校长、名班主任,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省内知名的教研员。在公开课讲授、家庭教育、学校规划、班级管理、学法指导、写作培训、试题研究、高效课堂等方面,我们都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学校、学生、家长、教师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我们的专栏和订阅文章深受读者喜爱,并获得了满分评价。如果您关注我们的资深教育专家团队,您将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我们的订阅文章将持续更新,欢迎订购!

来源:教育生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