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脉搏跃动坝工盛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0:11 2

摘要:五月的蓉城,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上,黄河以独特的治理智慧与生态实践,在这场“世界坝工领域顶尖盛会”上吸引了全球水利精英的关注。

文 | 陈汉 朱晓彤

江河潮涌襄盛举,众智交融启新程。

五月的蓉城,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上,黄河以独特的治理智慧与生态实践,在这场“世界坝工领域顶尖盛会”上吸引了全球水利精英的关注。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泥沙河流的水库淤积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挑战。

由黄委负责承办的“全球水库泥沙淤积的挑战与对策”专场研讨会议,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和国内外众多水利专家的关注焦点。

黄委副主任李群在致辞中强调,气候变化加剧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复杂性,需推动国际协作与技术创新。会上,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分享了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等案例,展示了中国在泥沙资源化利用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实践经验。韦斯特咨询公司总裁兼首席工程师、国际大坝委员会水库泥沙专委会前主席马丁·蒂尔,世界银行顾问尼古拉奥斯·埃夫西米乌等专家学者也贡献了前沿研究成果,最终形成跨区域治理共识。

“有幸聆听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水库减淤清淤的丰富实践与创新成果,深感受益匪浅。这些案例既展现了全球水利人的智慧,也为我们破解黄河泥沙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黄委代表团参会代表表示。

会议期间,“智能大坝”成为贯穿全程的核心议题和高频词。这一概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坝工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水利工程效能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在中国大坝建设成就主展区,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全息影像展示柜首次亮相,通过前沿数字技术生动呈现了这一“超级大坝”的设计亮点、工程功能与技术创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它以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生动诠释了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核心工程”的战略地位,充分彰显了黄委打造黄河流域水利枢纽新标杆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我国在复杂水利工程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智能建造理念。

在黄委展区,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再次成为焦点,通过立体建模与动态渲染技术,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被“搬”进两块巨型裸眼3D电子屏幕,大坝的主体结构、泄洪洞三维流态等细节纤毫毕现,参观者无需佩戴设备即可沉浸式感受工程全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生动诠释了“智慧水利”理念。多位国际专家体验后赞叹:“科技让复杂工程变得生动直观,为黄河点赞!”

在黄委展区,还有着众多由黄委所属单位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成果,具有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功能的第五代黄河“智能石头”、成功监测到938千克每立方米沙峰的HHSW·NUG-1型光电测沙仪、山东黄河数智沙盘、小禹智慧防汛机器人、小禹堤防险情巡查机器狗、水库清淤与泥沙资源利用全链条技术沙盘等展品集中亮相。

同时,黄委展区内的电视专题片、主题书刊与文创产品形成了立体化、多元化的传播矩阵,以“可触、可感、可带走”的方式,让黄河不再是地理概念,使中外参观者深度感知黄河文化的厚重与活力,助力黄河文化从历史长河走向世界舞台。

从千年治黄史到现代“智慧水利”,黄委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在国际舞台上书写了黄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以“黄河保护治理”为核心,黄委代表团通过学术研讨、技术展示、国际合作等形式,在会议期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治水经验与创新成果,有效彰显了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价值。依托国际平台,深化数字孪生、生态修复等技术的创新应用,黄委积极推动黄河经验从“中国方案”向“全球共享”迈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黄河水利智慧和力量。

编辑丨范江涛 徐倩

审核丨项晓光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