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哨点监测数据显示,在短短35天的时间里,门急诊的新冠阳性率从7.5%迅速上升到16.2%,这意味着每6个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中,就有1人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近期,一张“新冠阳性率急剧上升”的图表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全国哨点监测数据显示,在短短35天的时间里,门急诊的新冠阳性率从7.5%迅速上升到16.2%,这意味着每6个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中,就有1人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香港单周死亡31人、新加坡每日新增1.4万例的消息相继传来。
当人们以为疫情已经逐渐消散之际,病毒却趁着空调的凉风、餐桌上的碗筷以及密闭空间的隐秘环境暗中卷土重来。
夏季来临,防疫的关键时期到了!想要有效防止感染,记住这三个“生存法则”就行:减少使用某类物品,避免进行某种行为,同时远离三个高风险区域。
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此时稍有疏忽,病毒就可能趁机侵入。
少用
在餐厅或食堂就餐时,公共餐具的频繁使用,会大大增加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
一些顾客较多的小餐厅,可能存在餐具清洗消毒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病毒残留的风险增加。
如果需要外出就餐,建议优先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或者自带餐具,以此降低病毒通过餐具传播到口腔的风险。
经常健身且经常出差的网友,免不了会在公共场所使用到毛巾。
健身馆里的公共毛巾每天会被8到10个人使用,如果只用冷水进行清洁,病毒残留的可能性高达37%。
在呼吸道感染多发的时期,公用毛巾和纸巾如果在使用后未能得到彻底消毒,或者存放条件较差,就容易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外出公干或健身时,建议随身备有独立包装的消毒湿巾,先对接触的部位进行擦拭,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回到家第一时间要洗手,使用完公共设施后避免频繁揉眼睛,这些都是有效的防疫措施,相信大部分网友都已经了解。
除了日常使用的个人物品,家中所谓的“降温神器”或许暗藏危险。
空调设定的“舒适温度”,可能正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你的免疫力。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如果突然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环境,人本身就更容易受到感冒的影响。而若此时正值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那么体质较弱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更有可能被感染。
建议将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在26℃以上,非高温时段可以优先使用电风扇,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的风险。
当空调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运行时,室内空气的流通效率相较于自然通风会显著下降,这使得病毒颗粒更容易在空调管道中滞留并循环传播。
建议每天开窗换气,或者添置空气净化器。
防范病毒感染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下面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日常习惯,很可能在无意间成了病毒传播的推手。
少做
临近端午节,家庭聚餐和社区活动可能会增多。不论是出于社交需求还是集体娱乐的目的,我们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通风不良的地方。
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参加了一次家庭聚餐,同桌共用餐饭的有5人,其中3人在用餐后出现了感染症状。
聚餐活动建议选择通风条件优良的地点,这样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我们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要肩负起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杜绝自身成为病毒传播的源头。
由于新冠病毒主要经由飞沫传播,随地吐痰会带来很大的传播风险,容易感染他人。
痰液里的病毒可能在地面长时间存留,一旦被其他人的鞋底带起并传播,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便难以避免。
同样地,随随便便打喷嚏或咳嗽,不仅缺乏公德心,还会迅速传播病毒。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
大部分人对“新冠”的影响已不再重视,甚至有人将其视为和普通感冒一样,扛一扛就能自愈的小病。
虽然目前新冠的症状逐渐变得不典型,不再是单纯的发烧、咳嗽等明显表现。
但如果你突然出现腹泻、乏力、头痛、咽喉干燥以及嗅觉减退等症状,那就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别对身体的小毛病掉以轻心,否则可能会使病情恶化,甚至在无意间传播给他人。
如果身体出现异常状况,并且这种情况连续两天以上没有好转,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新冠病毒的检测,避免病情恶化。
然而,目前的新冠感染率虽然相比3月增加了整整一倍,但依然低于2023年同期的数据,同时重症率维持平稳状态。
生病之后,不必过于恐慌,尽早察觉并及时治疗,更有利于身体康复。
如果把“少用物品”看作切断传播途径,“少做行为”视为减少被影响的概率,那么“避开高风险区域”便是守护易感人群的最后防线。
这三个“病毒高风险场所”,现在一定要避开。
要躲
盛夏时节恰逢毕业季,许多在校的学生在即将分离之际,总会相约一起回忆青春,留下难忘的瞬间。
棋牌室、KTV、网吧以及地下商场和游戏厅,逐渐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但这些场所通常空间封闭,空气流通不畅。
如果出现新冠病毒携带者,病毒会在狭小的空间内长时间漂浮,这无疑会提高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
有调查显示,在通风不畅的KTV包间里,如果存在感染者大声唱歌,空气中的病毒浓度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好几倍。
年轻人在聚会娱乐时,完全可以避开那些人多且空气流通不佳的地点,转而选择一些开阔的场地来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
某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由于通风不良,一周之内有5位老人陆续感染疾病,这表明密闭空间对高风险人群构成的威胁不可忽视。
对一般人来说,躲避感染是一种责任。
对特殊群体来说,规避高风险区域无疑是守护生命的重要屏障。
医院与交通枢纽的这些情况,实在令人警醒,大家都应予以高度重视。
此外,身体较弱、经常需要去医院的病人,应尽量避开发热门诊的就诊区域。
医院本就是病菌容易聚集的场所,即便只是陪别人去看病,也有可能因为触碰了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而染上病菌。
数据显示,医院发热门诊的候诊区域,环境表面的病毒污染率可能达到15%到20%左右。
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尽量远离这些就诊区域,以免因身体免疫力较低而提升感染的风险。
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机场等交通枢纽,每天都有大量人流经过,人员来源广泛,既有全国各地区的人,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旅客,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新冠病毒感染者。
这些场所人员密集,近距离接触频繁,存在极高的病毒传播风险。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火车站候车大厅这类场所,高峰时段每立方米的空间内人员密度可达到3到5人,这显著提升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尽量缩短在交通枢纽的逗留时间。若需外出,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减少在车站内的移动,同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保持手部清洁。
尽管如今新冠的治疗手段已相当完善,但患病依旧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严峻考验。
病毒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在与人类玩“躲猫猫”的游戏。
真正的勇气,从来都不是忽略风险的存在,而是在心怀“敬畏之情”的同时,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选一套精致的一次性餐具,让家人用得更放心。
为了城市的平安,我们愿意将这场聚会延期。
用一次绕道出行,换取更多人的健康。
这并非过分小心,而是对自身、对他人、对生命的最基础的尊重。
这个夏季,让我们将防护措施融入日常生活。
远离的是病毒滋生的温床,减少的是疫情扩散的隐患,避开的是潜在的风险旋涡,坚守的,则是对爱与责任的执着追求。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新冠疫情出现反弹,专家发出警示:目前处于高峰期 | 光明网
阳性率上升至16.2%!新冠疫情有反弹趋势?专家:仍在可控范围 | 国家应急广播
举报
反馈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