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癌症的预防仍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如何科学认识癌症的病因?哪些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癌风险?又该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防癌?我们特别邀请到
《健康生活》节目由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支持制作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癌症的预防仍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如何科学认识癌症的病因?哪些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癌风险?又该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防癌?我们特别邀请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的高嫦娥博士,为大家深入解读肿瘤的病因与预防策略,助大家科学防癌,守护健康!
名医档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肿瘤靶向治疗方向的研究10余年,专注于肿瘤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研究。
更多精彩内容
赶快点开音频听听节目吧!
⬇️⬇️⬇️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
约5%-10%的癌症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例如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风险显著相关。有家族史的人群需特别关注早期筛查。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例如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因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也显著升高。这类人群建议从20岁起定期进行肠镜和妇科检查。
基因检测的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如APC基因、TP53基因)可识别高风险人群,提前制定干预策略。例如,APC基因突变携带者需从青春期开始定期肠镜监测。
环境因素:
化学致癌物:烟草烟雾中含有70多种致癌物,如苯并芘、亚硝胺,长期吸烟者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20倍;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破坏DNA,导致肝癌、食管癌等。每日饮酒超过50克(约2两白酒),肝癌风险增加4倍。
工业污染物:石棉暴露与间皮瘤、苯暴露与白血病的关联已被证实。
物理因素:紫外线过度照射引发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或户外工作者中高发;电离辐射(如X射线、核辐射)可能诱发白血病,日本广岛原子弹幸存者的白血病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10倍。
生物因素:HPV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全球约99%的宫颈癌病例与HPV相关;乙肝病毒(HBV)与肝癌密切相关,慢性乙肝患者肝癌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00倍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进而发展为胃癌。
生活方式:
吸烟与酗酒: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18倍;酗酒者口腔癌、喉癌风险增加3-5倍。
饮食结构失衡: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培根)摄入过多,与结直肠癌风险正相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加工肉列为1类致癌物;高盐饮食(每日>6克)可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肥胖人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正常体重者高30%-50%。
睡眠不足:长期熬夜(
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癌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蓝莓)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停留时间。
肠道菌群的作用:膳食纤维被肠道菌群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具有抗炎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具体建议: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占1/2)、水果200-350克(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如莓类)。
限制加工食品:
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在胃酸作用下转化为亚硝胺,是胃癌的明确诱因;高温烧烤产生的杂环胺(如PhIP)和多环芳烃(如苯并芘)可损伤肠黏膜。
替代方案: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500克,优先选择清蒸鱼、炖鸡等低脂烹饪方式;使用香料(如姜黄、大蒜)腌制肉类可减少致癌物生成。
补充抗氧化营养素:
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青椒中的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酸盐转化,降低胃癌风险。每日建议摄入100-200毫克。
硒元素:巴西坚果(每颗含硒约95微克)、海鱼(如金枪鱼)富含硒,能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
类胡萝卜素: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可降低前列腺癌风险(每日摄入30毫克可降低20%风险);β-胡萝卜素(胡萝卜、南瓜)有助于修复DNA。
健康饮食模式:
地中海饮食:以橄榄油、鱼类、全谷物、蔬菜为主,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30%;
DASH饮食:低盐、高钾、高纤维,适合高血压人群,同时降低胃癌发病率。
运动在防癌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调节代谢:
规律运动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因子(如IL-6、TNF-α)水平,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形成。
数据支持: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使乳腺癌风险降低20%,结直肠癌风险降低30%。
控制体重:
脂肪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建议BMI控制在18.5-23.9,腰围男性
运动方案:有氧运动:快走(速度5-6公里/小时)、游泳(每周3次,每次45分钟)、骑自行车(每周150分钟);力量训练:深蹲(每周2次,3组×15次)、俯卧撑(增强上肢肌肉),可提高基础代谢率5%-10%。
增强免疫力:
运动促进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帮助识别并清除早期癌变细胞。例如,长期坚持运动的老年人肺癌发病率比久坐人群低40%。
运动与免疫标记物:运动后血液中CD4+ T细胞和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增强抗肿瘤应答。
运动类型与癌症特异性预防:
乳腺癌:瑜伽和普拉提可改善淋巴回流,降低术后上肢水肿风险。
前列腺癌:阻力训练(如举重)可抑制雄激素过度分泌,降低进展风险。
有胃癌家族史该如何降低患病风险?
胃癌的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共同生活环境有关,建议:
1. 定期筛查:40岁起每2-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尤其注意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根除治疗。若检出感染,可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根除。
2. 饮食调整:避免高盐(每日食盐
3.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胃酸分泌,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需严格戒除。
长期熬夜工作会不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抑制褪黑素分泌,削弱免疫监视功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夜班工作列为2A类致癌因素,与乳腺癌、前列腺癌风险升高相关。建议:保证睡眠:每天7-8小时,尽量在23点前入睡。补充褪黑素:必要时短期服用低剂量(1-3mg),但需咨询医生。
每年体检的癌症筛查项目如何选择?
1. 肺癌:
- 高危人群:像长期吸烟(20包/年)或二手烟暴露者、职业暴露(如石棉工人)等;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LDCT),其敏感度是X光的4倍,可降低肺癌死亡率20%;
2.乳腺癌:
40-44岁女性建议每年乳腺超声检查;45岁以上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结合超声;高风险人群:BRCA突变携带者从25岁起增加MRI检查,每6个月交替进行超声和MRI。
3.结直肠癌:
普通人群:50岁起每10年一次肠镜;若发现腺瘤性息肉,需缩短至3年一次;
无创替代:粪便DNA检测(如Cologuard)适用于拒绝肠镜者,但敏感度较低(约92% vs 肠镜95%)。
4.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筛查方案:每6个月检查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必要时联合CT增强扫描;新兴技术:液体活检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正在临床试验中,未来或可替代部分影像学检查。
5.胃癌:
筛查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萎缩性胃炎患者、一级亲属有胃癌史;筛查方法:每2-3年胃镜检查并取活检,同时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比值。
6.宫颈癌:
21-29岁女性: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30岁以上女性:每5年TCT联合HPV检测;疫苗接种:HPV疫苗可预防70%-90%高危型感染,但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
【收听方式】
云南新闻广播(FM105.8兆赫、AM576千赫)广播首播时间:每周三14:30;重播时间:周四9:30、周日9:30和14:30。
【节目留言】
好视力正在云南举办大型的惠民补贴活动,这次补贴规模非常大,云南全省范围内,所有眼睛模糊发雾的,都是好视力补助对象,优先享受惠民补贴的专属福利。只需拨打4006086599,直接就送78元蒸汽眼贴,还送一台云南区域专供的高档收音机。
来源:云南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