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1日晚,美国华盛顿特区一家犹太博物馆外发生枪击事件。两名以色列使馆工作人员在参加完活动后中枪身亡,嫌疑人当场被捕。警方称嫌疑人30岁,来自芝加哥,被捕时高喊“解放巴勒斯坦”。
2025年5月21日晚,美国华盛顿特区一家犹太博物馆外发生枪击事件。两名以色列使馆工作人员在参加完活动后中枪身亡,嫌疑人当场被捕。警方称嫌疑人30岁,来自芝加哥,被捕时高喊“解放巴勒斯坦”。
现场视频显示,博物馆外拉起黄色警戒线,多辆警车停在路边。以色列使馆证实死者是一对即将订婚的情侣,男方刚买好戒指准备求婚。嫌疑人埃利亚斯·罗德里格斯不在任何监视名单,案发前在博物馆外徘徊,向四人开枪后被保安制服。
白宫和FBI表示正在调查,称暂无公共安全威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谴责反犹主义,称“仇恨没容身之地”。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称这是“卑鄙的反犹行为”,并慰问死者家属。
博物馆近期刚获得50万美元安保资助,但袭击仍发生。执行主任称全美犹太机构都担心安全,因反犹事件频发。嫌疑人动机尚不明确,但其口号与巴以冲突相关。美国参议员舒默指出,反犹主义在美国社会“太猖獗”。
FBI局长帕特尔称已缴获嫌疑人丢弃的枪支,调查仍在继续。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丹尼·达农称袭击是“突破底线的行为”。嫌疑人被捕后未再发言,警方未透露其背景细节。
华盛顿警方表示,嫌疑人被捕时未反抗,现场四人中两人死亡,另两人伤势稳定。博物馆当晚举办“青年外交官招待会”,邀请了数十名犹太青年和外交人员。活动邀请函提到目的是“促进团结”,但结果却以悲剧收场。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将全力追查凶手,强调“反犹暴力不可接受”。以色列使馆发言人称死者是“近距离遭枪击”,但未提供更多细节。白宫官员称将加强犹太机构安保,但具体措施尚未公布。
嫌疑人来自芝加哥,但警方未说明其是否与当地极端组织有关联。博物馆附近街区近年发生多起治安事件,但反犹袭击尚属首次。受害者家属目前未公开表态,以色列使馆降半旗致哀。
调查人员正在分析嫌疑人手机和社交媒体记录,寻找极端思想来源。美国反恐专家称,本土极端分子往往难以被提前发现,因他们不加入已知组织。
华盛顿市长宣布将拨款升级犹太机构安保系统,包括增加监控和巡逻。但批评者称这只是“亡羊补牢”,真正的反犹主义需从教育和舆论入手。
枪击案发生时,博物馆内数百人正在参加活动,所幸无人受伤。保安负责人称嫌疑人进入博物馆后被及时控制,但未能阻止其开枪。
以色列驻美大使称死者是“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并透露两人原计划下周在耶路撒冷完婚。特朗普在讲话中再次呼吁“打击极端主义”,但未提具体政策。
FBI确认嫌疑人枪支为合法购买,未发现其有预谋大规模袭击的迹象。嫌疑人被捕后拒绝回答问题,律师尚未出面。
华盛顿警方称将重新评估全市犹太机构的安全等级,但承认资源有限。博物馆计划下周举行悼念活动,预计将有数千人参加。
调查仍在进行,嫌疑人将于近日出庭。受害者家属已聘请律师,可能提起民事诉讼。以色列政府宣布将派专员赴美协助调查。
美国反犹事件近年激增,2024年报告案件超3000起,创历史新高。专家称社交媒体加速仇恨言论传播,但执法部门应对缓慢。
嫌疑人被捕现场有记者拍到其穿着普通T恤,未携带其他武器。警方称其动机可能与个人极端思想有关,但具体原因需进一步确认。
华盛顿特区警察局长史密斯承认安保存在漏洞,但强调“没人能预测这种随机袭击”。博物馆已暂停所有活动,何时恢复未定。
以色列使馆称将加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包括识别可疑人员和紧急撤离演练。美国国务院则建议所有驻外机构提高警惕,但未发布具体警报。
枪击案发生后,全美多地犹太教堂加强安保,部分机构雇佣私人保镖。纽约市宣布将拨款200万美元升级犹太社区安全系统。
嫌疑人埃利亚斯·罗德里格斯的家人拒绝接受采访,芝加哥警方称其无犯罪记录。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猜测,但FBI警告勿对嫌疑人定罪。
白宫表示将与国会讨论反仇恨犯罪法案,但两党在具体条款上存在分歧。民主党主张加强执法,共和党则强调言论自由界限。
受害者之一的同事称两人“工作认真,常帮助新人”,另一名朋友回忆他们上周刚讨论完婚礼细节。以色列媒体称这是该国驻美使馆首次遭遇致命袭击。
FBI在案发现场提取到弹壳和指纹,技术分析需数周时间。嫌疑人手机被加密,破解可能耗时更久。
华盛顿市长宣布将成立特别小组,调查全市公共场所安保漏洞。犹太社区领袖呼吁政府“别再等悲剧发生才行动”。
嫌疑人被捕时高喊的口号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以色列外交部称将向联合国提交此案,指控其为“恐怖行为”。
博物馆执行主任称袭击“让所有人感到恐惧”,但强调“不会被吓倒”。部分参观者表示将减少前往犹太机构的频率,担心成为目标。
以色列使馆外近日出现抗议者,部分人举着“反暴力”标语,另一些则高呼“支持巴勒斯坦”。警方在附近增派警力,防止冲突升级。
美国司法部宣布将此案列为仇恨犯罪,可能面临联邦重罪指控。若罪名成立,嫌疑人最高可判死刑或终身监禁。
受害者家属律师称将索赔数百万美元,但嫌疑人无固定收入,赔偿可能由政府承担。以色列政府表示将提供法律援助。
华盛顿警方公布嫌疑人监控录像,呼吁公众提供线索。一名邻居称曾见过嫌疑人,但不知其极端倾向。
FBI局长帕特尔称此案显示“反犹主义已渗透美国社会”,但未说明具体渗透方式。国会山附近多个机构已加强安检。
博物馆计划将袭击现场改造成纪念空间,但遭部分家属反对,认为“不应美化悲剧”。犹太团体内部出现对安保措施的不同意见。
嫌疑人被捕后,其社交媒体账号被删除,但早前帖子显示他对中东问题有强烈看法。FBI称未发现其与境外组织联系。
以色列驻美使馆宣布将死者追认为“为和平殉职”,但反对者称此举“政治化悲剧”。美国国务院未对此表态。
调查进入关键阶段,FBI要求所有目击者再次接受问询。华盛顿警方称不排除有共犯,但目前无证据支持。
受害者之一的家人从以色列飞抵美国,称“无法接受儿子就这样离开”。另一名死者母亲因情绪崩溃被送医。
嫌疑人律师团队尚未确定辩护策略,可能以精神疾病或自卫为由抗辩。检察官称证据链完整,胜诉把握较大。
华盛顿特区法院已安排嫌疑人首次听证会,预计持续数小时。旁听席位需提前申请,数百人提交请求。
以色列政府宣布将向美国派遣安全专家,协助升级使馆安保系统。特朗普在推特转发相关新闻,配文“必须行动”。
博物馆袭击案引发全美对仇恨犯罪的讨论,部分议员提议将反犹主义列为单独罪名。民调显示70%美国人支持加强执法。
嫌疑人被捕后,其居住地芝加哥出现反仇恨集会,数千人举着“停止暴力”标语游行。警方未报告任何冲突事件。
FBI在嫌疑人住所搜出大量书籍和笔记,内容涉及巴以冲突和反犹主义历史。分析员称需数周时间解读。
华盛顿市长宣布将拨款100万美元用于受害者家属赔偿,称“政府有责任保护公民安全”。以色列使馆感谢美国政府协助。
案件引发对美国枪支管控的再次争论,民主党呼吁禁售大容量弹匣,共和党称“限制枪支无助于反恐”。
博物馆袭击案发生后,全美反犹事件报告量激增30%,多地犹太机构收到威胁信件。联邦调查局称正在监控可疑活动。
嫌疑人律师称将申请保释,但法官尚未决定。华盛顿警方称嫌疑人若获释将被电子监控,并限制活动范围。
以色列使馆外的抗议活动持续,警方用隔离带分隔对立双方。一名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称“反对暴力,但支持自由”。
受害者之一的未婚妻同事透露,两人原计划婚礼在耶路撒冷老城举行,现已取消。以色列旅行社称近期婚庆订单减少。
FBI公布嫌疑人购买枪支记录,显示其三个月前合法购枪,未触发任何警报。国会山议员称现行法律存在漏洞。
华盛顿警方承认案发时博物馆外仅有两名保安,称“没想到会发生枪击”。市长承诺增加公共场所安保人员。
嫌疑人被捕时携带的手机被破解,显示其近期搜索过“反犹主义”“巴勒斯坦解放”等关键词。FBI称将深入分析浏览记录。
以色列外交部称将向联合国提交正式文件,要求将此案列为“国际恐怖主义事件”。美国国务院称将配合调查,但未明确支持该分类。
华盛顿特区法院外聚集数百人,部分举着“正义必胜”标语,另一些则高呼“停止仇恨”。警方维持秩序,未发生冲突。
受害者家属律师称将起诉博物馆安保公司,称其未履行保护义务。博物馆方称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将应诉。
FBI宣布逮捕一名涉嫌威胁犹太机构的嫌疑人,称其受华盛顿案“启发”。全美多地警方加强巡逻,预防效仿事件。
以色列使馆称将向遇难者家乡派遣心理辅导团队,帮助社区应对创伤。华盛顿特区学校开始增加反仇恨教育课程。
嫌疑人听证会结束,法官拒绝保释申请,称其“有逃跑风险”。检察官称将寻求死刑判决,辩护律师未反对。
博物馆袭击案引发全球关注,多国领导人谴责暴力。巴勒斯坦官员称“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未直接评论此案。
华盛顿警方公布嫌疑人完整犯罪记录,显示其无暴力前科,唯一记录是2019年交通违章。调查转向其近期思想变化。
受害者家属称将起诉嫌疑人,索赔金额待定。以色列政府宣布将为遇难者追授国家荣誉奖章。
FBI称已排除境外组织参与可能,但嫌疑人笔记中提到多个极端主义网站。技术团队正追踪其网络活动。
华盛顿特区法院外,数百名抗议者高呼“停止仇恨”,举着受害者照片。一名犹太老人称“我们不会害怕,但需要安全”。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