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少跑步和跳舞?医生:4种运动少做,可惜很多人认为健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1:35 3

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广场上那些跳舞的大妈、早晨公园里跑步的大爷,看上去都特有活力,动作麻利,表情还带点得意劲儿,好像在告诉别人:我老了,但我还硬朗着呢。

身边人也都夸,说这就是老年生活该有的样子。但医生一看,有时候真急得直拍腿。

不是说锻炼不好,而是太多老年人搞错了方向,拿着年轻人的套路来套在自己这把年纪的骨头上,时间一长,真不是补身体,而是在消耗寿命。

最典型的一个动作就是跳广场舞,尤其是那种节奏感特别强、动作幅度大的劲舞。

说白了就是“暴力扭胯+原地弹跳+集体拍地板”。

年轻人这么折腾没事,但老年人股骨头已经开始退化,关节软骨磨损严重,跳来跳去等于是拿骨头互相敲,特别是膝盖这块,每一次落地都会对膝关节造成冲击。

浙江医科大学在2020年做过一项研究,对比了广场舞习惯者与普通散步者的膝关节状况,结果发现,参与广场舞三年以上的老年人中,有接近60%的膝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半月板变薄、软骨磨损成片的比比皆是。

而且这种舞蹈常常在水泥地上进行,地面没有缓冲,震动传递特别直接,越跳肌腱越拉,越拉反应越慢。

有时候舞跳完了,人回去觉得腿麻腰痛,还以为是“锻炼出效果了”,其实是筋膜被拉伤。

更夸张的是,有些人为了舞跳得“帅”,穿着不合脚的硬底皮鞋上场,这鞋跟就像一根钢棍砸在地上,每跳一下都像在敲自己的膝盖。

说起跑步,很多老年人把它当成“长寿秘籍”,觉得走路太慢,不够出汗不够排毒,就非得跑。

可人的关节、韧带、心肺功能在六十岁以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靠意志就能维持住的。

尤其是大清早跑步那一波人,空腹、低血糖、低气温、高血压叠加在一起,就是个移动的高危炸弹。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过去五年里收治的清晨心源性猝死人群中,有接近30%的人是在跑步中倒下的,而且大多是50岁以上的男性,跑了十几年都没事,突然就不行了。

这跟心脏有关。年纪一大,动脉逐渐变硬,原本的弹性没了,心脏泵血更费劲。

而跑步这种运动是一种“间断性心脏负荷”,简单说就是心脏要一下一下地提高工作负荷来满足身体需求,每一次加速都像是给心脏打一针肾上腺素。

但老年人的心脏耐药了,长期受刺激以后可能反应迟钝,等到真需要“救命一搏”时,它反而启动慢了,结果就是出事。

再有一个动作其实挺常见的,那就是做高抬腿。很多老年健身操里都有这个动作,一边喊口号一边把腿往胸口那儿抬。

年轻人抬是拉韧带,老年人抬是拉命根子。

为啥?腰椎的问题太普遍了,尤其是第五节腰椎和骶骨连接那段,一旦有骨刺或者轻微滑脱,这种抬腿动作就会加重腰椎前倾,压迫脊髓神经。

一旦压到控制下肢的神经,就会出现腿麻、脚无力、走路像踩棉花。

很多人一开始不懂,以为是缺钙,吃点钙片、晒太阳,越拖越重,最后只能开刀。

西安交通大学一项腰椎负荷实测报告指出,高抬腿对腰椎下段的负荷增加超过静态站立的3倍,而且还伴随腹部压力的急剧提升。

这压力一来,不光压腰,还会挤膀胱,很多老年人跳操跳着跳着突然“尿一裤子”,就是因为这个动作逼着尿道括约肌松弛。

看似是个锻炼动作,实际上在逼身体“交底”。

再说个让人有点意外的,就是太极拳。谁都觉得这玩意柔和,适合老年人,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打。

特别是那种刚学几个月就开始上场“花式打拳”的人,动作还没记熟,姿势不对,一招“马步压胯”下去,膝盖顶着半蹲姿态维持几十秒,那叫一个累。

太极本身对身体控制要求极高,它看着缓,其实内在肌肉和核心力量得非常稳定才能打出效果。

不然就是在做错误重复,把问题一点点放大。

南京市鼓楼医院做过一项临床追踪,随机观察了120名初学太极的老人,结果发现超过70%的人出现过关节不适或腰部拉伤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平时不运动、直接上来打太极的,更容易出事。

问题核心在于,太极是个慢动作系统,动作越慢对稳定性要求越高,一旦身体控制力不够,某个动作重心没放稳,很容易闪腰崴脚。这种看似最安全的运动,反而最容易被误解。

很多人年纪一大,觉得自己不能闲着,得动一动,这没错。但动得不对,比不动还糟。

有个71岁的老太太,三年前跟着社区队练健身操,每天跳两小时,结果膝盖磨穿了,进了手术室换了个膝盖,还没恢复呢,又坚持跳,说是不动就浑身难受。

医生劝她换点方式,她不听。现在好了,原本是想“活得长点”,结果成了“天天养伤”。

这种盲目的健康追求,不是个别人有的问题,是一代人被宣传洗脑的结果。

以前总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没人说“运动得看人”。年轻时能爬山游泳不等于老了还能下蹲起跳。

肌肉、骨骼、心肺、神经统统都在变老,老得不是慢一点,而是结构都变了。就像一辆用了二十年的老车,你还想拿去跑高速,那风险太大。

很多老年人还喜欢听广播体操里那句“甩掉疲劳,健康常在”,但现在更得改成一句:别动错一步,免得损伤一生。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