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围围棋行业的从业者们经常坐一块吃饭时候总讨论的话题就是教育学生的尺度拿捏问题。因为现在的时代不比以前。以前的时代互联网并不发达,加上传统教育的延续赋予了老师很高的权威,所以在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上面,很多老师都会采取严厉的措施。而现如今时代飞速发展,互联网加快
周围围棋行业的从业者们经常坐一块吃饭时候总讨论的话题就是教育学生的尺度拿捏问题。因为现在的时代不比以前。以前的时代互联网并不发达,加上传统教育的延续赋予了老师很高的权威,所以在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上面,很多老师都会采取严厉的措施。而现如今时代飞速发展,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让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颠覆。
在大家喝到兴头上的时候,一斤率先发言了。他表示这个尺度要因地制宜,每个地区家长对于这个界线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在传统文化极为浓厚的S省,传统教育还是保留了很多特色。他从小学棋的时候就因为调皮被老师揍过多次,当然老师的尺度是局限于用力拍头、脚踢屁股和罚站等措施。所以在他长大成名被棋院邀请之后,他就和校长制定了对待学生的一系列办法。他是“大棒”的忠实奉行者,有学生在课堂上调皮破坏秩序或是下棋态度不端正,他就会用书拍他们的头。情节比较严重的,他就会动脚踹他们的屁股。曾经也有家长对他的教学方法表示质疑,毕竟有很多家长舍不得孩子受到任何惩罚。但是一斤对此不置可否,凡是有异议的家长全都被他和校长协商后调离了他自己的班级,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他的原则。
等到最后比赛的时候,一斤班级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很多颇具微词的家长全部选择了缄默。一斤把古人的名言:“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拿捏的恰到好处。
W老师也列举了他的教学方法,他是“胡萝卜”的追随者。“念头宽厚者,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者,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是他的追求。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反馈机制才是王道。W老师那个年代围棋教育还不发达,很多人都是自学成才,捧着一本棋书就能看个昏天黑地,约人下盘面棋能跑到十里八乡之外。所以在他的围棋教室之中,循循善诱学生是他的原则。
只要有学生对课堂产生干扰,他就开始讲围棋故事,从春秋时候围棋大师弈秋授徒到晋代的“到乡翻似烂柯人”,从唐朝棋待诏顾师言“两子镇神头”到清朝范西屏和施襄夏的当湖十局。孩子们都听得如痴如醉,没人会去做多余的动作,而是把心思全用到了围棋上面。W老师细数自己的教学生涯,最严厉的一次就是有学生水平到位但是心态失衡输掉比赛没有能升段的情况下,他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面反思错误晚走半个小时。这个严厉程度跟一斤相比大相径庭。而他的学生比赛成绩也很好。
鉴于两位资深从业者的极端案例,我随即进行了中和。给他们讲起来C老师以前对我的爱与恨。作为C老师班级里面的“头牌”人物,我不但比赛成绩遥遥领先,而且时常充当“孩子王”的角色带很多小孩子来回折腾。
有次我带的众多小孩在课堂间隙弹棋子,弹得满地都是,保洁员都忙不过来,C老师见状都不用询问“证人”,径直向我走来,二话不说往我屁股上就是一脚,接着罚我不上课就地捡棋子。C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不仅限于此。在某次训练棋上面,我面对较弱的对手占尽优势之后疏忽大意导致自己赢棋下输,C老师拿起一本书猛然地就拍到了我的脸上,直接给我拍得懵在原地,“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C老师经常叨念的那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当然一向严厉的C老师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也是给予肯定的。在所有人都做不出一道题目而唯独我做出之时,他便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杯可乐送给我。在我击败很难战胜的对手奇迹般地提前升段之后,他也会拿出自己珍藏的棋书直接转手送给我。在多年之后每当自己开始教导学生之时,C老师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眼前。
可以说C老师对我的爱与恨就是萝卜与大棒的交织。
而围棋教育真正的智慧,我认为是把“萝卜”雕琢成激发兴趣的艺术品,将“大棒”淬炼为锻造品格的重器。就像棋盘上黑与白的共生,教育的艺术是把握这种动态的平衡,让人享受其中蕴含着的中华传统文化哲学的结晶。当学生既能享受“妙手偶得之”的喜悦,也能承受“长考出臭棋”的磨练时,教育的真谛便在其中自然显现。
在惩戒与激励之间,众多从业者的智慧会使我们不断探索并找到那个“宽严相济,恩威并施”的平衡点,这才是围棋教育最高明的手筋,如果一味地急功近利,只追求胜负,那么就会忽略孩子个人的健康成长。
来源:网排TV茶馆